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91)
2023(15740)
2022(13220)
2021(12526)
2020(10606)
2019(24848)
2018(24634)
2017(46461)
2016(24506)
2015(27966)
2014(27557)
2013(27287)
2012(24830)
2011(22279)
2010(22135)
2009(20651)
2008(20151)
2007(17710)
2006(14901)
2005(13222)
作者
(67515)
(56694)
(56323)
(53779)
(35887)
(27172)
(25741)
(22132)
(21295)
(20064)
(19159)
(18987)
(17764)
(17755)
(17677)
(17395)
(16943)
(16879)
(16402)
(16162)
(13868)
(13689)
(13554)
(12937)
(12774)
(12691)
(12439)
(12358)
(11258)
(11221)
学科
(102225)
经济(102128)
管理(75024)
(74116)
(62114)
企业(62114)
方法(49162)
数学(43532)
数学方法(43046)
中国(29243)
(26589)
(26587)
(24001)
贸易(23988)
(23505)
业经(21765)
技术(20737)
(18530)
(18234)
地方(17259)
农业(17235)
(16299)
财务(16241)
财务管理(16202)
理论(15956)
(15807)
银行(15783)
(15386)
企业财务(15310)
(15278)
机构
大学(347093)
学院(346914)
(150773)
经济(148070)
管理(139149)
理学(120925)
理学院(119710)
管理学(117879)
管理学院(117220)
研究(113345)
中国(87241)
(71824)
科学(66327)
(66153)
(54872)
财经(53592)
中心(52917)
(51092)
研究所(50065)
(49590)
(48885)
业大(48056)
经济学(47175)
北京(45021)
(43651)
师范(43229)
经济学院(42671)
(41042)
农业(40254)
财经大学(39921)
基金
项目(235685)
科学(187938)
基金(173679)
研究(173622)
(150609)
国家(149397)
科学基金(129877)
社会(112636)
社会科(107018)
社会科学(106991)
基金项目(91318)
(91080)
自然(83161)
自然科(81362)
自然科学(81341)
教育(81176)
自然科学基金(79950)
(76953)
资助(71111)
编号(69192)
成果(55162)
(53499)
(53436)
重点(52912)
(50572)
创新(49370)
国家社会(47542)
课题(47458)
教育部(46614)
科研(45441)
期刊
(155337)
经济(155337)
研究(98607)
中国(65817)
(52415)
管理(52255)
学报(48541)
科学(47449)
(44942)
大学(37927)
教育(37523)
学学(35480)
技术(33356)
农业(31047)
(29012)
金融(29012)
经济研究(26534)
财经(26467)
业经(24682)
(22822)
问题(20496)
(19872)
(18967)
技术经济(18468)
统计(17142)
国际(16991)
科技(16577)
(16386)
世界(16375)
商业(15767)
共检索到501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维林  
本文在考虑了中国二元贸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产品与功能双重嵌入结构的测算框架和投入产出系数的优化算法,测算了中国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DVAR),并对国外附加值(FVA)中的产品和服务构成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中国出口DVAR总体处于53%~56%,技术复杂度越高的产业对进口投入的依赖性越强,意味着在传统统计方法下中国的出口规模和结构被严重夸大;加工贸易的完全国外附加值率(FVAR)远高于一般贸易,但二者差距呈收敛趋势;国外附加值主要源于产品投入,服务所占比重较小,但上升速度很快,说明"中国制造"的价值链攀升应重点立足于产品架构,实现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进口国增加值明显低于其他国增加值,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外增加值主要是来自直接进口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5)来自于国外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国内账户的纯重复计算部分,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生产分工程度高于国内生产分工;(6)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最高,但只是参与全球价值链中较为低端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并不高;(7)中国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相对优势地位,较为成功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利用最新的WIOD数据和WWZ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呈先降后升趋势,这是因为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严重破坏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合作;(2)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主导地位,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中国制造业正从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3)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显著高于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表明中国制造业主要从事进口零部件进行最终品组装的低端环节;(4)直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  达妮  李明明  
本文分析形成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低端锁定的地理转移契机、从"出口加工区"向"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升级契机、中产阶层消费市场形成的产品升级契机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助力价值链全面升级等四大契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娜  达妮  李明明  
本文分析形成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低端锁定的地理转移契机、从"出口加工区"向"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升级契机、中产阶层消费市场形成的产品升级契机以及中国"走出去"战略助力价值链全面升级等四大契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文章基于2016版WIOTs数据,运用WWZ的16部分增加值贸易分解法,采用GVC指数法,应用SAS9.4软件,从三个层次(整体、产业、行业)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参与的程度、所处的地位、获取的收益等情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耀东  李颖  
随着全球化分工体系逐渐深化,参与全球价值链为各国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但对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为此,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2005—2016年世界银行、TiVA数据库62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同时将不同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收入标准进行分组,探究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受影响的程度、方向及路径。得出结论:全球价值链对各国就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通过出口效应间接影响就业,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组实证结果表明,总效应为正,分组国家在出口路径受影响方向与整体检验一致,但中低等收入国家受影响程度远高于中高等和高等国家。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素萍  葛明  林玲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贸易转移"和"贸易折返"问题日趋严重,"总值"统计难以追踪出口价值的来源与利益分配。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和MRIO分析框架,从增值构成、国别贡献、商品结构、产业变动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出口额的GVC来源,结果表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呈现"U"型轨迹,近1/4的价值由国外提供;美、日、德等发达国家贡献比较高,发展中国家占比有所提升;中国嵌入GVC的程度不断加深,中间产品贸易贡献的价值逐步提高;主要出口产业国内增加值率较低,且整体趋于下降态势。因而,中国出口增长既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说龙  许少卓  
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表(WIOTs)时间序列数据和WWZ分解模型对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结构与趋势的解析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出口贸易主要以中间产品为主,且中间产品的增长快于最终产品;国内增加值主要以最终出口与被直接进口国吸收的中间出口值为主;返回增加值比例相对较小,但呈上升趋势;国外增加值占比越来越低,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还不高。就三类服务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返回并最终被本国吸收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从2000年的0.98%增至2014年的2.78%;消费性服务业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占比从2000年的89.64%上升至2014年91.37%;公共服务业被国外吸收的中间品出口增加值占比从2000年的45.38%上升至2014年的53.6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琳  盛斌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出口品中包含的进口中间品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剔除,构建了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指数,有效地将一国国内创造的技术含量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分离出来。接着,利用1998-2011年中国1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没有提高国内技术复杂度,但是研发投入和良好的商业及制度环境会在全球价值链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偏效应中产生正向作用;对国外附加值区分来源国进行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东亚3国和地区的国外附加值率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来自美国的国外附加值率对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敏  
自二十世纪后期以来,任务贸易逐渐取代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使用基于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方法分解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出口的国内外价值,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外价值来源和构成,也借此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在贸易伙伴之间的真实利益分配情况。结果显示:第一,尽管近年来中国高技术水平制造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真实获利水平较低,中国企业的优势依然集中在低技术水平制造业上。第二,中国制造业出口中50%~70%的国外价值源于主要贸易伙伴,占出口总额的1%~10%;且技术水平越低,相应的份额越低。第三,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外价值来源日益多元化,这一趋势在低技术水平制造业中表现得尤为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琳  盛斌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出口品中包含的进口中间品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剔除,构建了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指数,有效地将一国国内创造的技术含量从整个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分离出来。接着,利用1998-2011年中国1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造业出口的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并没有提高国内技术复杂度,但是研发投入和良好的商业及制度环境会在全球价值链对国内技术复杂度的偏效应中产生正向作用;对国外附加值区分来源国进行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东亚3国和地区的国外附加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绍媛  冯之晴  
近年来,全球分工格局逐渐转变为以中国为重要枢纽的双环流格局,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进出口带来了新机遇。利用1996—2019年中国制造业进出口质量数据,考察了不同环流中中国制造业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RCEP小环流中,中国制造业全部产品、零部件及中间品进口质量提高均可以显著提升其出口质量以及区域价值链地位,但最终品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因而中间产品进口质量的提高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在该区域出口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全球大环流中,中国制造业进口质量提高对出口质量的提升作用相对微弱,但在RCEP小环流中进口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其在全球大环流中的出口质量。因此,中国需加强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增加高质量中间产品进口,并借助在RCEP小环流中得到的提升作用,实现制造业在双环流中的高质量出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敏  
自二十世纪后期以来,任务贸易逐渐取代货物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在这一背景下,使用基于增加值的全球价值链方法分解中国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出口的国内外价值,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外价值来源和构成,也借此分析中国制造业出口在贸易伙伴之间的真实利益分配情况。结果显示:第一,尽管近年来中国高技术水平制造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真实获利水平较低,中国企业的优势依然集中在低技术水平制造业上。第二,中国制造业出口中50%70%的国外价值源于主要贸易伙伴,占出口总额的1%10%;且技术水平越低,相应的份额越低。第三,中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