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86)
- 2023(7566)
- 2022(6351)
- 2021(6322)
- 2020(5182)
- 2019(11922)
- 2018(11984)
- 2017(23316)
- 2016(12345)
- 2015(14267)
- 2014(13806)
- 2013(13882)
- 2012(12838)
- 2011(11857)
- 2010(11984)
- 2009(11078)
- 2008(10903)
- 2007(9776)
- 2006(8885)
- 2005(7974)
- 学科
- 济(57044)
- 经济(56889)
- 农(45458)
- 业(38515)
- 农业(30078)
- 管理(25515)
- 方法(21164)
- 中国(19123)
- 企(18343)
- 企业(18343)
- 业经(17521)
- 数学(17516)
- 数学方法(17424)
- 贸(12665)
- 贸易(12656)
- 易(12495)
- 制(12355)
- 发(10680)
- 农业经济(10079)
- 财(9726)
- 地方(9459)
- 体(9266)
- 村(9047)
- 农村(9037)
- 策(8948)
- 发展(8873)
- 展(8864)
- 银(8410)
- 银行(8408)
- 理论(8266)
- 机构
- 学院(177445)
- 大学(173665)
- 济(85271)
- 经济(83989)
- 管理(67526)
- 研究(64826)
- 理学(58364)
- 理学院(57801)
- 管理学(57096)
- 管理学院(56796)
- 中国(52429)
- 农(46755)
- 京(36526)
- 科学(35637)
- 农业(35346)
- 财(34186)
- 所(32146)
- 中心(29791)
- 业大(29731)
- 研究所(29079)
- 财经(27358)
- 经济学(26398)
- 江(25371)
- 经(25242)
- 经济学院(23781)
- 北京(23296)
- 范(22878)
- 师范(22741)
- 经济管理(21841)
- 农业大学(21576)
- 基金
- 项目(115705)
- 科学(92202)
- 研究(90292)
- 基金(85505)
- 家(73914)
- 国家(73197)
- 科学基金(62309)
- 社会(61432)
- 社会科(56924)
- 社会科学(56906)
- 基金项目(44992)
- 省(43253)
- 教育(40100)
- 编号(37620)
- 自然(36260)
- 划(35912)
- 自然科(35449)
- 自然科学(35441)
- 自然科学基金(34864)
- 资助(34197)
- 成果(30474)
- 农(28503)
- 部(28139)
- 发(26655)
- 国家社会(26126)
- 重点(25784)
- 课题(24952)
- 中国(24704)
- 创(24189)
- 教育部(24090)
共检索到272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丽娜 曹广伟
农民打工以挣钱为目标,农民工在城市与乡村夹缝中的生活是一个"半结构化"的生活,由此而塑造了农民工特殊的行为模式。理解中国式农民工的社会性质,首先要理解中国式农民工的行为模式以及其背后的社会生态。本文以"挣钱"、"过日子"的概念为突破口来讨论农民工"半结构化"的身份和在此身份背景之下的行为逻辑,以此来回应中国式农民工社会性质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丽娜 曹广伟
中国式农民工有着"半结构化"的身份,他们是农民,却从事着工人的工作。以"挣钱"、"过日子"等本土概念进行测量分析,试图呈现出中国式农民工身份转换的困境,以此为基础来展开对于农民工社会性质的讨论。结论是,工业文明想要把农民工规训为"结构人",而工业文明却没有给与农民工相应的权利意识和社会保障基础,农民工在承受工业风险的时候退回到了小农逻辑。最终,农民工无法完成身份转化,他们还要固守着以小农逻辑为基础的"过日子":在小农生产与工业生产之间寻找到最有利于自身的结合点,以完成小农家庭的再生产。中国式农民工特殊的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明秀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社会性别差异是导致社会权利缺少的主要原因。传统性别文化、传统性别分工、公共政策缺乏社会性别视角、城乡二元体制与社会性别观念的叠加造就了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利的缺失。因此,必须营造平等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改革完善公共政策,增进性别平等;培育完善女性维权组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在社会结构中考量增进社会权利,才能有效增进女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祥明 徐华晴
第三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第三代农民工择业更倾向于深度嵌入城市生活,为有效应对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的“脱嵌”状态,提升该群体在城市中的职业转化率已然成为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三代农民工进城后,经历着由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适应性转变,面临着心理融入不足、劳动力供需不对称、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供给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等新挑战。研究认为,通过加强利益关怀和政治分享、优化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夯实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可有效提升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代农民工 就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农民工不仅仅是对务工经商农民的统称,而且是一种飘零在城乡之间、城际之间的身份符号。虽然早在1989年学术界就提出"农民工市民化"一词,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对农民工的认识态度转变以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才真正展开。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职业市民化、居住地域市民化,而且包括了公共服务市民化、行为意识市民化等等,涉及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因此,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农民工不仅仅是对务工经商农民的统称,而且是一种飘零在城乡之间、城际之间的身份符号。虽然早在1989年学术界就提出"农民工市民化"一词,但是直到本世纪初对农民工的认识态度转变以后,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才真正展开。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了职业市民化、居住地域市民化,而且包括了公共服务市民化、行为意识市民化等等,涉及到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因此,研究农民工市民化的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大国小农”是中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如何在传统农业改造中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小农户走向规模化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命题。农民工回流形成的人力资本补偿与经营方式转型,对于助推中国农业现代化及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 2016年和2018年两期数据,考察农民工回流对农户农地转入及其规模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留守农户,回流务农农户具有更强的农地转入需求,且农地经营规模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回流农民工通过机械替代劳动力和农业生产性贷款,促进了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不同类型的回流农民工对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具有差异性影响,其中主动回流、近期回流以及主业务农的回流农民工更有助于农户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另外,在地权稳定与农机服务供给完善的村庄情景下,农民工回流能发挥更大的农地经营规模扩大效应。文章认为,在诸多的小农户中,有过迁移经历的农民工回流务农农户能自发地走向规模化经营,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可动员的基础性力量。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晨寒
把农民工纳入户口所在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本无法抵御其在城镇工作中遭遇的风险。建立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制度,成本高,待遇低,而且还把城乡二元结构移植到城市,违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最好的选择是深化城镇基本保险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把农民工吸纳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保险 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永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有1/3(约1.6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市民化非同步发展的结果是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半工半农性质独特社会群体——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的出现,引起了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武岩 胡必亮
文章在探讨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基础上,将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划分为情感性和工具性两种类型,并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对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和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新型社会资本中的工具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的收入和收入差距都有一定的影响,而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工具性社会资本的分布不均。在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对农民工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小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社会资本可能同市场化程度和正式制度有着相反的运动方向。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民工 收入差距 夏普利值分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向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重视农民工问题,着力解决农民工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生活等方面问题。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既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 任义科 费尔德曼 杨绪松
文章采用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专项调查的整体网络数据,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分别从二人层次、三人层次以及整体网络层次,分析不同类型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的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二方关系、三方关系及整体网络特征指标均明显高于社会讨论网;由于受性别、职业和年龄等因素影响,不同地点、同一类型社会网络特征以及同一地点、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整体网络 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冬 杜两省 毛曲功
当前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技术、低工资就业模式不仅占据了我国劳动市场最大份额,而且这一建立在单一廉价基础上的旧版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并使得我国消费不足和经济失衡局面日趋严重,经济增长速度也逐渐下降。未来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型也是比较优势的优化升级,即由建立在农民工廉价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逐步向利用知识和技术劳动力创新的综合比较优势转型。这需要通过劳动工资就业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分享工资制和稳定的就业机制,改变非正规就业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以此来倒逼企业在劳动成本上升中以自主技术创新手段获取收益。
关键词:
农民工 发展模式 比较优势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延辉 龚紫钰
文章基于"社会质量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问卷数据,从社会质量视角审视我国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数据分析发现,厦门、深圳、苏州、东莞四城市农民工总体市民化进程指数为0.563,达到"半市民化"水平,而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增能四个维度的社会质量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具体影响方式上,社会经济保障水平越高,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就越高;社会越是团结,即农民工社会信任水平越高、越是具有利他主义倾向,其市民化水平就越高;社会包容程度越高,即农民工感知到的社会歧视越少,社团参与越积极,其市民化进程就越快;社会增能水平越高,即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和相信依靠后天努力能够改善生活的预期越积极,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就越高。文章据此提出了推动农民工有序实现市民化的路径构想。
关键词:
社会质量 农民工 市民化 社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