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2)
2023(16084)
2022(13445)
2021(12501)
2020(10192)
2019(23855)
2018(23352)
2017(43981)
2016(23868)
2015(27334)
2014(27251)
2013(27351)
2012(25931)
2011(23840)
2010(24211)
2009(22362)
2008(22316)
2007(20249)
2006(18193)
2005(16624)
作者
(71379)
(60072)
(59900)
(56821)
(37740)
(28965)
(27101)
(23438)
(22746)
(21475)
(20597)
(20093)
(19131)
(19063)
(18763)
(18452)
(18064)
(17639)
(17264)
(17252)
(15251)
(14985)
(14659)
(13703)
(13594)
(13480)
(13446)
(13254)
(12326)
(12230)
学科
(110499)
经济(110394)
(66151)
管理(57206)
(52115)
(41866)
企业(41866)
方法(41040)
数学(36370)
数学方法(36067)
中国(34890)
农业(34555)
地方(27559)
业经(26928)
(22109)
贸易(22090)
(22077)
(21446)
(21083)
(20587)
(18252)
(18110)
银行(18065)
(17541)
(17259)
金融(17254)
环境(15940)
技术(15207)
(14588)
(14281)
机构
学院(352401)
大学(348757)
(152322)
经济(149277)
研究(129636)
管理(128867)
理学(109724)
理学院(108382)
管理学(106686)
管理学院(106028)
中国(99966)
科学(78129)
(77416)
(75167)
(66938)
(66333)
研究所(60609)
农业(59824)
中心(59383)
业大(56645)
(55038)
财经(51897)
(48620)
师范(48164)
北京(47975)
(47170)
经济学(46861)
(45219)
(43225)
经济学院(42316)
基金
项目(227941)
科学(178245)
研究(169600)
基金(162984)
(142629)
国家(141364)
科学基金(119020)
社会(108312)
社会科(102346)
社会科学(102314)
(90115)
基金项目(85690)
教育(76827)
(75356)
自然(73133)
自然科(71413)
自然科学(71391)
自然科学基金(70136)
编号(69941)
资助(65827)
成果(57567)
(55213)
重点(51847)
(50952)
课题(49101)
(47460)
国家社会(45507)
发展(44752)
创新(44430)
(44043)
期刊
(179181)
经济(179181)
研究(107478)
中国(79500)
(78804)
学报(57386)
农业(53651)
科学(53490)
(48810)
管理(44353)
大学(43739)
教育(41552)
学学(41169)
(37648)
金融(37648)
业经(33715)
技术(30768)
经济研究(27926)
(27293)
财经(25440)
问题(24682)
(22097)
世界(19766)
(19119)
(18997)
技术经济(17924)
资源(16667)
国际(16607)
经济问题(16559)
图书(16287)
共检索到547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卜凡  
文章立足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省份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现持续攀升趋势,且表现出显著空间分化趋向,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较高,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较低。城镇化率、人力资本、涉农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补贴、营商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中国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栾健   张哲晰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和核心载体。本文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20—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得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增收,多种检验均验证了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带动农户增收,具体表现为提升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户就地就近稳定就业;考虑乡村治理环境异质性的检验发现,实施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村干部文化程度较高、村两委“一肩挑”的村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更强;拓展讨论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低收入农户群体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能够有效缩小收入差距,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兼顾了公平。因此,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抓手,引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环境优化,将会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军  
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为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性目标,测度并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进规律及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照人类发展指数的设计过程,从“创富”和“享富”两个维度测度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莫兰指数对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刻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驱动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总体上呈现出“W”型特征,且近年来上升态势明显,区域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内部差异呈现出明显的分层,区域间差异是全域内部差异的最主要来源;中国共同富裕总体上呈现出微弱的梯度效应和分化态势,绝对差异在减小,但区域内的分化态势明显;共同富裕在地理空间上还表现出比较稳定的“高-高”或“低-低”的集聚特征,且“高-高”型集聚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烈、“低-低”型集聚的负向作用在减弱;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受到金融效率、创新创业、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驱动作用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经验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琳   庞国光   郭东  
在系统阐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协调发展、成果共享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6—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考察其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梯度分布格局,但西部地区后发优势显著;富裕方面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导力量,物质富裕、成果共享、协调发展、精神富裕的水平依次递减;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极化现象有所减弱,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模式,“先富带动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共同方面是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协调发展维度是核心障碍,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地区农民收入包容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教育资源则是主要障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春玲  范默苒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之一。着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有研究表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要体现在农村居民生活富裕状况、城乡生活水平均衡化及农村内部差异情况。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瑞峰  
为回应学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争议并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在辨析农民共同富裕经济内涵、价值维度的基础上,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三个维度阐释并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农业劳动生产率、涉农专利申请量为调节变量,基于SEM复杂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利用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复杂影响效应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引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三个调节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农民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调节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并不明显,而质量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的调节效应则存在显著异质性,且动力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的调节效应最为明显,效率变革次之,质量变革最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通过驱动动力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而且可以通过推动效率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经营、财产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加深则能够引导质量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数字普惠金融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因此,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需要从明确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调节作用、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深度融合、紧抓着力点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设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奚曦  
以2013—2022年中国1866个县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科技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显示,在高技术创新水平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我国持续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全新思路与切实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栾玉   张驰   肖双娇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创新能正向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且该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创新能够通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间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及欠发达地区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奚曦  
以2013—2022年中国1866个县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科技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显示,在高技术创新水平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我国持续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全新思路与切实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燕芝  王超  陈铭仕  海霞  姚海琼  
从富裕度、共同度、共享性、可持续性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省域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基于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对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和收敛稳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省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不断上升,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格局,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维度不均衡问题和“中等陷阱”效应。(2)全国总体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地区内部差距分别呈现波动扩大、波动平稳、波动缩小的演进趋势;总体差距主要源于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区域内差距逐步扩大;东部两极分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中部地区开始两极分化。(3)农民共同富裕不同发展阶段转移乏力,呈现低强高弱特征,当前正处于由低水平向高水平阶段发展提升时期,但收敛稳态表明依然存在“返贫”和“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基于研究结论,从治理手段、要素流动、地区引领、发展格局、农村基层组织以及金融系统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河啸  卓妮  王仲淼  张明生  朱奇彪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支持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启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三农”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关乎共富全局。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是主攻经济薄弱区,难点是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基于此,提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对策举措,包括具有普适性的共性对策,即创新驱动赋能和促进产业兴旺;符合浙江实际的特色对策,即主攻山区26县和“扩中”“提低”行动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婉嫕  
以2011—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察经济双循环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通过经济双循环间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地区更为显著。鉴于此,提出持续推动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赋能效应、因地制宜助力数字金融发展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全省行政村总数由2003年的近4万个缩减到2022年的1.97万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覆盖率达90%以上,“千万工程”荣获2018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世泰  谈育明  
促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于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新征程,推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绝不能忽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新征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要义,探索集体经济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转换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在资源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依据农村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经济和小城镇建设、优化制度建设吸引乡贤回归则是形成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