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7)
2023(15238)
2022(12390)
2021(11640)
2020(9536)
2019(21738)
2018(21729)
2017(40466)
2016(21942)
2015(25239)
2014(25322)
2013(24829)
2012(22536)
2011(20353)
2010(20739)
2009(19608)
2008(19894)
2007(17978)
2006(16153)
2005(15184)
作者
(60707)
(51026)
(50455)
(48019)
(32306)
(24309)
(22939)
(19765)
(19393)
(18366)
(17340)
(17103)
(16392)
(16227)
(15717)
(15490)
(14972)
(14770)
(14677)
(14608)
(12920)
(12442)
(12248)
(11858)
(11501)
(11489)
(11348)
(11264)
(10227)
(10161)
学科
(96056)
经济(95928)
(91103)
(73450)
企业(73450)
管理(71003)
(47497)
方法(36874)
业经(32854)
农业(31512)
中国(30668)
(28376)
数学(27634)
数学方法(27427)
(21565)
(19557)
财务(19519)
财务管理(19481)
(19373)
贸易(19356)
理论(19107)
(18866)
技术(18570)
企业财务(18381)
(17719)
(16670)
(16597)
(15755)
地方(15749)
(15381)
机构
学院(319432)
大学(312331)
(141038)
经济(138463)
管理(123890)
研究(106652)
理学(105005)
理学院(103966)
管理学(102642)
管理学院(102055)
中国(87921)
(66602)
(64980)
科学(59230)
(59039)
(52881)
财经(50636)
(50229)
中心(49278)
研究所(47072)
(46047)
农业(44780)
业大(44551)
经济学(43032)
北京(42366)
(40983)
师范(40682)
(39629)
经济学院(38696)
(37299)
基金
项目(197472)
科学(157389)
研究(153972)
基金(143257)
(122181)
国家(120938)
科学基金(105089)
社会(100418)
社会科(94742)
社会科学(94717)
(77087)
基金项目(75034)
教育(70216)
编号(64872)
(63029)
自然(62965)
自然科(61548)
自然科学(61536)
自然科学基金(60517)
资助(57070)
成果(52745)
(45108)
(44317)
重点(44293)
课题(44009)
(43577)
国家社会(41965)
(41077)
(40454)
创新(39975)
期刊
(171383)
经济(171383)
研究(99961)
中国(71427)
(61113)
(53494)
管理(49050)
科学(42747)
学报(42141)
农业(41294)
教育(38584)
(34260)
金融(34260)
大学(34175)
业经(32732)
学学(31643)
技术(30920)
经济研究(26252)
财经(26030)
(22692)
(22609)
问题(22593)
世界(19086)
(18350)
技术经济(17748)
国际(16232)
现代(15669)
(15540)
农村(15354)
(15354)
共检索到505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志良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军事化农业、集体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系统化农业四个阶段,从演进机理、理论特质和话语构建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此为脉络基点,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阶段研判、新发展理念为逻辑引领、新发展格局构建为根本遵循,从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系统、推动农业"三生融合"、打造粮食安全国际循环保障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递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进路,以期形成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伟域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从演进逻辑、理论特质和话语构建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并以此为脉络和基点,以新时代新征程为阶段研判,以新发展理念为逻辑引领,从切实筑牢国家财力基础、增强税收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未来进路,以期形成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亚光  毕悦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极具历史自觉和战略前瞻性的主动选择。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先后经历了萌发、探索、建构3个阶段,完成了“中国式”选择从历史自觉、实践自觉到话语自觉的转型;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表现为水平上从低位追赶到高位引领的提升、路径上从“先破后立”的老路到“破立结合”的新路的转变、方法上从局部管理到系统治理的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相结合、人民首创和人的现代化本质目标相促进、战略目标和底线思维相统一、独立自主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相融合。未来在实践维度上,应着重把握好长期与短期的张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机融合,提升引导和利用资本的能力;在理论维度上,应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概念、指标度量和话语体系构建,持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志江  林超  汤希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它与近代化和工业化之间既存在着密切联系,也有着重大区别。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之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的理解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三种类型,先后探索出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过渡时期工业化道路、"四个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五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从这一探索过程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诸多有益的经验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诉求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个核心”——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绿色化,形成了“五个重要共识”——坚持以“大国小农”为基本农情,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文化根脉,坚持以推进工农互动和城乡互动为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展望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要直面新的时代命题,要在继续推进“六个核心”和坚持“五个重要共识”的基础上,巩固成果、紧握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在乡村发展领域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探索起点、基础动力和发展战略上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所具有的规范性含义,是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现代化,是统筹效率与安全的现代化,是全体农民共同富裕、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塑造了小农家庭和集体村社的现代形式,推动构建了城乡融合与生态和谐的新型文明社会,使传统农耕与乡土文明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现代,是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探索途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乐明  宁阳  
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学习模仿他国模式,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再到新时代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演进过程。现代化实践的推进源于理论认识的发展,在对现代化基本内涵和建设规律认识逐步深化的基础上,我国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尤其为那些既要加快现代化进程又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卢洋  张晓磊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实践的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到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其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形成阶段、确立阶段和深化阶段。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历史演进,呈现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逻辑前提渐趋科学,二是目标取向不断多元,三是核心内容日臻完善,四是发展战略逐步成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新方  
本文对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以及支撑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不能简单模仿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简单走回头路,必须运用创新理论进行科学决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国良   朱楠楠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进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议题,是指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紧迫性、显著必要性、高度契合性,展示出清晰的驱动逻辑与运行机理:在勃发开端环节变革要素系统,提升农业驱动能力;在核心中枢环节优化技术系统,强化农业支撑载体;在终端输出环节联动产业系统,革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发展“大农业”,提升“大科技”,倡导“大融合”,促进“大开放”: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驱动产学研的深度融通创新,转化农业成果贡献;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障碍,注入乡村治理活力;面向国际拓展竞争优势,助力农业贡献世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侯为民  
中国式现代化包含着一系列特殊的规定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成果的具体呈现,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化积累,基本实现条件是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性,来自于制度竞争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摆脱狭隘的资本主义文明局限,开创社会主义的中华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进步的重大贡献。科学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和经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少垒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总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8年的初步探索阶段、1958~1978年的曲折前进阶段、1978~2002年的全面探索阶段和2002年至今的全新推进阶段。本文对每一阶段探索的总体情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总结和概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天和  张郅政  黄述义  陈和明  
苏南(指苏、锡、常三市,下同)是我国农村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和较为发达的农业,相互联系互为促进共同推动了苏南农村现代化的发展。90年代如何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