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97)
2023(19798)
2022(17029)
2021(15831)
2020(13368)
2019(31035)
2018(30513)
2017(58876)
2016(31481)
2015(35434)
2014(35034)
2013(34861)
2012(32106)
2011(29058)
2010(29258)
2009(27072)
2008(26312)
2007(22939)
2006(20332)
2005(18220)
作者
(90472)
(75416)
(74803)
(71637)
(48218)
(36130)
(33922)
(29537)
(28702)
(26965)
(25661)
(25500)
(24007)
(24006)
(23434)
(23299)
(22304)
(21725)
(21662)
(21570)
(18926)
(18486)
(18302)
(17236)
(16882)
(16814)
(16489)
(16143)
(15250)
(14654)
学科
(145341)
经济(145191)
管理(88837)
(82663)
(68716)
企业(68716)
方法(63533)
数学(55755)
数学方法(54923)
中国(37454)
(34142)
(31977)
(29452)
业经(29284)
地方(28835)
(25210)
贸易(25192)
(24509)
(24418)
农业(22603)
理论(22402)
(20491)
(20357)
金融(20354)
(20108)
银行(20058)
环境(19605)
(19397)
财务(19302)
财务管理(19259)
机构
大学(453934)
学院(450312)
(192492)
经济(188715)
管理(175429)
研究(156550)
理学(151902)
理学院(150221)
管理学(147278)
管理学院(146470)
中国(117930)
(97249)
科学(93747)
(85972)
(78497)
研究所(71318)
(69954)
中心(69676)
财经(69263)
(65141)
业大(64929)
(63128)
北京(62104)
经济学(59737)
(58856)
师范(58290)
(56887)
农业(54531)
经济学院(53613)
(51777)
基金
项目(304203)
科学(240303)
基金(222867)
研究(221170)
(194701)
国家(193183)
科学基金(166120)
社会(141295)
社会科(134072)
社会科学(134035)
基金项目(116360)
(115926)
自然(107772)
自然科(105356)
自然科学(105333)
自然科学基金(103447)
教育(102574)
(98315)
资助(93943)
编号(88298)
成果(71694)
重点(68436)
(67980)
(64727)
(62415)
课题(61484)
国家社会(59058)
教育部(58786)
创新(58347)
科研(58082)
期刊
(209802)
经济(209802)
研究(137192)
中国(87620)
学报(70009)
管理(67238)
科学(65340)
(64716)
(62603)
大学(54176)
学学(50918)
教育(49645)
农业(43155)
技术(41726)
(39633)
金融(39633)
经济研究(35713)
财经(34857)
业经(31151)
(29986)
问题(26836)
统计(24110)
(23570)
技术经济(23569)
(22745)
图书(21465)
(21424)
世界(20860)
理论(20476)
(20060)
共检索到671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李学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储蓄率居高不下,并存在进一步上升趋势。此现象是由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中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此现象是由我国生产力不平衡结构、引进技术进步机制、劳动力过剩和强政府控制力等特定的我国宏观经济基本假设条件所导致的。基于这些基本假设条件构建的结构模型可以解释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结构变迁的机制,并可以通过近年来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储蓄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效应方向相反。本文首先基于DSGE模型模拟分析我国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进一步通过扩展的索洛模型求解以经济稳态增长为目标的最优储蓄率,并运用SV-TVP-FAVAR模型比较分析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实际储蓄率长期高于最优储蓄率,实际储蓄率存在帕累托改进;(2)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效应维度和效应极值存在差异;(3)最优储蓄率为产出的帕累托最优,实际储蓄率为通货膨胀的帕累托最优,"储蓄率走廊"可能为宏观经济的帕累托最优。新常态下,高储蓄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典型化"事实,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将"储蓄率走廊"系统纳入储蓄政策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继翠  肖继五  周潮  
利用我国1994~2014年季度统计数据,根据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建模思想,将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和资本调整成本引入到RBC模型,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要强于消费习惯形成,但闲暇习惯形成难以持久且容易消失,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虽相对较弱但更加持久;居民的消费习惯形成有助于平滑消费,从而平抑宏观经济波动;资本调整成本的存在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居民的闲暇习惯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资本调整成本变动对劳动投入的影响,从而能够起到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因而,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居民适时调整消费和闲暇,形成稳定的消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陆军  陈郑  
本文运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在宏观层面上对中国存款利率约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非线性关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在1996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存款利率有约束状态,而存款利率约束在总体上减少了产出的波动;(2)存款利率有约束时,货币供应量等数量型冲击对产出影响幅度更小、持续时间更短,利率等价格型冲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周期更长,紧缩性的利率政策对经济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3)存款利率无约束时,数量型冲击总体上持续性更强,价格型冲击则容易引起经济增长短期内大幅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国忠  
宏观经济波动的模型研究,一直是西方经济的热点问题。萨缪尔森和希克斯的乘数—加速数模型作为阐述经济波动周期的理论,已经成为经典而被到处引用;克莱因建立的1921—1941年间美国的宏观经济模型,则以其短小精悍、性能优越的特点,开创了波动理论模型实践化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连友  胡海鸥  
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归纳为两种典型情况。但实践中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者都没有走向这两种极端情形。通过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考虑到模型中去 ,可以对结构模型计量影响信用风险的这种周期性因素做出评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宏波  王俊海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和需求管理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中引入征收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政府部门,探讨以税收政策变动为代表的供给管理措施在调节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模型校准以及各宏观经济变量分别对调整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当经济面对来自供给的不利冲击导致产出水平有下行风险时,政府降低资本和劳动所得税将激励生产者更多地投入生产要素,从而减税可以有效扩张产出并熨平经济波动。因此,政府应重视供给管理措施在长期性和结构性调控上的优势,使宏观调控能够在优化我国总需求结构、调节社会公平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芦东  
本文认为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储蓄率的失衡。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三期迭代模型,解释了人口结构因素和收入增长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基于实证研究,对中国居民储蓄率在未来中期波动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靖祥  
本文在对Obstfeld等的经常项目收支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82~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对经常项目与宏观经济产出的内生性以及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经常项目作用于产出波动条件下,存在发挥各自自我调节作用的空间。经常项目和宏观经济波动受制于多个经济变量的共同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主要受"内"与"外"两个平衡目标的约束,需要兼顾"内部"与"外部"均衡,并以进出口贸易的调整为出发点,外商直接投资为纽带,实施外贸战略和外资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任若恩  樊茂清  
本文运用1981~2005年的投入产出时间序列数据,根据KL-EMS框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成本函数建立了中国跨时优化一般均衡模型(CNI-GEM)。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中国石油与其他能源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以及对国民经济总体和各部门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05年各部门的石油与其他能源产品之间的平均Morishima替代弹性均为正;国际油价对GDP、CPI以及各部门产出价格有一定影响,而且具有时间滞后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燕  
本文基于VAR模型理论,选取经济增长率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两个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变动对房地产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通过对S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宏观经济变动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远大于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卫东  梁婧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特征,也是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是关于储蓄率的高低,市场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在厘清储蓄概念的基础上,从宏观储蓄率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储蓄变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利用索洛模型测算了最优储蓄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储蓄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储蓄率变化对资本形成、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近些年随着经济、产业、人口等结构的转变,中国储蓄率开始不断降低,已接近最优储蓄率水平,2016年以来甚至还略低于最优储蓄率水平。参照国际经验,预计未来储蓄率还将低于最优储蓄率水平,未来需关注储蓄过快降低的风险。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