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3)
- 2023(11938)
- 2022(9956)
- 2021(9232)
- 2020(7356)
- 2019(16722)
- 2018(16448)
- 2017(30778)
- 2016(16146)
- 2015(18533)
- 2014(18370)
- 2013(18419)
- 2012(17656)
- 2011(16541)
- 2010(16739)
- 2009(15391)
- 2008(15059)
- 2007(13227)
- 2006(12302)
- 2005(11653)
- 学科
- 济(93394)
- 经济(93318)
- 管理(39167)
- 业(36136)
- 中国(28865)
- 方法(27838)
- 地方(26818)
- 企(25905)
- 企业(25905)
- 数学(24505)
- 数学方法(24372)
- 农(21711)
- 业经(18642)
- 贸(16994)
- 贸易(16978)
- 地方经济(16626)
- 易(16408)
- 学(16112)
- 农业(14797)
- 融(14420)
- 金融(14418)
- 制(14321)
- 发(14109)
- 银(13925)
- 银行(13915)
- 环境(13892)
- 行(13698)
- 财(12992)
- 和(11390)
- 技术(10640)
- 机构
- 学院(242792)
- 大学(241369)
- 济(116070)
- 经济(113955)
- 研究(97222)
- 管理(85016)
- 中国(74899)
- 理学(71071)
- 理学院(70122)
- 管理学(69206)
- 管理学院(68742)
- 科学(55368)
- 京(53399)
- 所(50048)
- 财(49252)
- 研究所(45125)
- 中心(41927)
- 财经(38470)
- 农(38094)
- 经济学(37864)
- 江(36975)
- 北京(35317)
- 经(34985)
- 院(34599)
- 范(34147)
- 师范(33845)
- 经济学院(33763)
- 业大(30545)
- 科学院(30267)
- 州(29604)
- 基金
- 项目(152566)
- 科学(120373)
- 研究(115296)
- 基金(109637)
- 家(95650)
- 国家(94894)
- 科学基金(79825)
- 社会(75850)
- 社会科(72080)
- 社会科学(72064)
- 省(58307)
- 基金项目(56464)
- 教育(51698)
- 划(49531)
- 自然(46924)
- 自然科(45797)
- 自然科学(45781)
- 编号(45365)
- 资助(45072)
- 自然科学基金(44960)
- 发(40448)
- 成果(37708)
- 重点(35577)
- 部(34390)
- 课题(33478)
- 发展(33457)
- 展(32934)
- 国家社会(32720)
- 创(31809)
- 中国(30753)
- 期刊
- 济(142036)
- 经济(142036)
- 研究(83098)
- 中国(56875)
- 农(36771)
- 财(34787)
- 管理(34757)
- 学报(34279)
- 科学(34110)
- 教育(29077)
- 融(26854)
- 金融(26854)
- 大学(26232)
- 农业(25704)
- 学学(24515)
- 经济研究(24488)
- 技术(22600)
- 业经(21190)
- 财经(20253)
- 问题(18251)
- 经(17817)
- 贸(16349)
- 世界(15885)
- 国际(15226)
- 业(14516)
- 技术经济(13435)
- 资源(11749)
- 商业(11568)
- 经济问题(11512)
- 坛(11363)
共检索到395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龚秀国 邓菊秋
文章从实证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和"人民币汇率效应"等渠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文章建议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西部内陆地区更积极主动地改善投资环境和培育优势产业,从而减少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英
"荷兰病"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也可能因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所诱发。在对"荷兰病"和中国式"荷兰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协同学原理计算了中国经济发展系统的有序度,并且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1990—2007年间劳动密集型出口经济、FDI依赖和中国经济发展系统有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验证中国式"荷兰病"的存在性。回归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外资流入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系统有序度的提高,中国式"荷兰病"效应目前并不存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晓燕
贵州农业总体滞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除受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缘由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还受制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而人多地少,农业资源贫乏的荷兰和以色列,农业发展条件受自然资源环境约束的程度更严重,该文通过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劳动者等农业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及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比荷兰、以色列的比较,总结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特色经验,思考贵州省农业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薇
荷兰经济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 ,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荷兰经济的现状和特点 ,阐述了荷兰经济发展的三角洲模式 ,并从荷兰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得出一些启示。这些启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荷兰经济 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龚秀国 邓菊秋
文章从来源于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出发,对中国式"荷兰病"通过"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和"人民币汇率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城乡就业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在"中国式荷兰病"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城镇化趋势明显,传统就业主渠道丧失,特别是就业增长越来越严重地依赖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持续繁荣以及大规模从事加工贸易的东部沿海地区。文章建议规范和鼓励城镇服务业发展、支持企业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及加大中央政府财政反哺农业和中西部地区等措施来确保中国经济与城乡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龚秀国
文章以源于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人民币汇率效应、资源转移效应等渠道影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文章发现,在体制惰性效应影响下,我国国富民穷、东西部差距以及城乡差距问题日益恶化;但在"人民币汇率效应"作用下,东西部差距呈明显减缓趋势。文章最后建议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积极推行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确保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顺利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龚秀国
本文从来源于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出发,对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人民币汇率效应、资源转移效应等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诸多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体制惰性效应"等影响下,中国"国富民穷"、东西部差距以及城乡差距问题日益恶化;但在"人民币汇率效应"作用下,东西部差距存在明显减缓趋势。文章最后建议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积极推行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顺利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龚秀国
本文从来源于加入WTO后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出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人民币汇率效应"、"体制惰性效应"以及"技术创新效应"等对中国外来直接投资的诸多影响。文章实证研究发现,持续、大规模涌入我国的外来直接投资不仅投资产业和流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在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式荷兰病和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文章最后建议制定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及时赋予外商投资企业以国民待遇,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切实鼓励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雪峰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差距不断扩大,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西部地区作为欠发达地区,要想迎头赶上,必须不断识别和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因为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创新是区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秀国
从来源于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繁荣的中国式"荷兰病"理论出发,分析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对中国财政收支体制与财政收支政策的诸多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仅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明显恶化,而且社会财富加速向公共部门集中,"国富民穷"现象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较大制约。因此,应及时对个人、企业进行实质性减税,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及领域,增加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与义务,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龚秀国
中国式"荷兰病"来源于中国入世后外向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空前繁荣。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体制惰性效应"对中国财政收支体制与财政收支政策的诸多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整体财政能力增强和财政收支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仅我国外债结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明显恶化,而且社会财富加速向公共部门集中,"国富民穷"现象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较大制约。文章最后建议及时对个人、企业进行实质性减税,积极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及领域,增加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的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利与义务,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荷兰病 体制惰性效应 财政收支 财政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江时学
“荷兰病”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江时学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繁荣固然能改善国际收支地位和提高国民收入,但有时也能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某些不利的变化。60年代,荷兰发现了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随着开采量和出口量的上升,天然气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志刚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海生 季令
作为市场经济的纽带,铁路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首先提出了要有一个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大力建设铁路;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确保铁路建设资金;第三,大力兴建合资、独资铁路,加快地方铁路建设;第四,大力加强科技教育,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样,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随着铁路网络的完善不断欣欣向荣,并最终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键词:
市场经济,铁路,区域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照 刘普照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脉络 1.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 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是国际上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即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上的不同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