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3)
- 2023(11593)
- 2022(9734)
- 2021(8938)
- 2020(7292)
- 2019(16878)
- 2018(16684)
- 2017(30623)
- 2016(16216)
- 2015(18386)
- 2014(18439)
- 2013(18398)
- 2012(17679)
- 2011(16626)
- 2010(16756)
- 2009(15658)
- 2008(15325)
- 2007(13329)
- 2006(12244)
- 2005(11544)
- 学科
- 济(99657)
- 经济(99584)
- 管理(42430)
- 业(39250)
- 方法(35691)
- 数学(32292)
- 数学方法(31920)
- 企(29613)
- 企业(29613)
- 中国(28687)
- 地方(25467)
- 农(20552)
- 业经(18227)
- 贸(17037)
- 贸易(17022)
- 易(16449)
- 学(16075)
- 地方经济(15975)
- 融(14584)
- 金融(14584)
- 农业(14099)
- 银(14012)
- 银行(14004)
- 制(13934)
- 财(13903)
- 行(13767)
- 发(13755)
- 环境(13550)
- 和(11432)
- 技术(10630)
- 机构
- 大学(246272)
- 学院(244746)
- 济(120365)
- 经济(118420)
- 研究(96157)
- 管理(90149)
- 理学(76505)
- 理学院(75576)
- 中国(74605)
- 管理学(74232)
- 管理学院(73763)
- 科学(53754)
- 京(53601)
- 财(50762)
- 所(48840)
- 研究所(43970)
- 中心(41507)
- 财经(39995)
- 经济学(39232)
- 农(36551)
- 经(36477)
- 江(35762)
- 北京(35603)
- 经济学院(34995)
- 院(34076)
- 范(33002)
- 师范(32720)
- 业大(30659)
- 财经大学(29583)
- 科学院(29384)
- 基金
- 项目(155259)
- 科学(124211)
- 基金(115165)
- 研究(114732)
- 家(100191)
- 国家(99428)
- 科学基金(84826)
- 社会(77235)
- 社会科(73508)
- 社会科学(73496)
- 基金项目(58623)
- 省(57695)
- 教育(51978)
- 自然(51667)
- 自然科(50519)
- 自然科学(50510)
- 自然科学基金(49629)
- 划(49266)
- 资助(48790)
- 编号(43604)
- 发(39556)
- 成果(35884)
- 部(35727)
- 重点(35480)
- 国家社会(33484)
- 发展(32710)
- 展(32193)
- 创(31989)
- 课题(31737)
- 教育部(31181)
- 期刊
- 济(141871)
- 经济(141871)
- 研究(83199)
- 中国(54051)
- 管理(37566)
- 财(35589)
- 农(34595)
- 科学(33963)
- 学报(33489)
- 融(26832)
- 金融(26832)
- 大学(26182)
- 教育(25392)
- 经济研究(24881)
- 学学(24464)
- 农业(24178)
- 技术(22547)
- 财经(20973)
- 业经(20211)
- 问题(18323)
- 经(18303)
- 贸(16731)
- 世界(16032)
- 国际(15750)
- 统计(15389)
- 技术经济(14754)
- 业(13661)
- 策(13357)
- 决策(12143)
- 经济问题(11469)
共检索到394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俊杰 商辉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路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勾画出中国由"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共轭环流"论,提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贸易流控制力的"居重国",已从最初注重出口和引资的"单向开放"转变为注重平衡发展"双向开放"。但是,中国依然缺乏引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制造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困局。面对能力缺口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抓改革、补短板、通市场,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期刊] 求索
[作者]
荆林波 袁平红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拉动就业、促进消费、推动开放型经济格局形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流通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分割现象依旧存在、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流通领域监管乏力、理论研究社会认可度下滑以及人才培养断层凸显等。鉴于此,应强化如下改革对策:一是深化重要商品的流通体制改革,重塑中国流通话语权;二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三是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加速构建中国流通业全球网络;四是依托评价体系改革,创新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抢占流通研究高地。
关键词:
流通领域 市场分割 全球网络 体制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立新 冯远 冯永晟 汤婧 陈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成就卓然,但问题与风险同在。过去10年里,中国借助WTO这一平台对国内体制进行了相应调整与改革,主要依据WTO规则发展开放型经济。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矛盾与结构短板突显,未来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WTO原则的视角出发,客观评估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的经验,并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剖析下一步改革所要正视的内外需协调发展关键性问题,进而为未来中国走向经济强国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路径,使其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 开放型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定富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保险业取得重大进步的30年。行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行业影响迅速提升。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保险业每一次发展进步,都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息息相关。国家的改革开放为保险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险业自身的改革开放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面向未来,保险业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保险业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政府推动为助力、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毕明 吴卓琪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企业对管理水平的需求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管理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管理会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得到逐步推进和完善,通过总结归纳我国管理会计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即从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理念阶段、管理会计初步实践发展阶段到管理会计高速发展阶段再到政府引导管理会计阶段,进而梳理其主要成就并提出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建伟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实现了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形成的持续制度创新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劳动要素支撑,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逐步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模式从早期的劳动力要素驱动为主,逐步转向劳动与资本要素共同驱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和资本要素与自主创新共同驱动。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出口在基础需求中占比的先升后降,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模式也从早期的内需拉动为主转变为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最后再度转向内需拉动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990~2000年新一轮轻工业化和2000~2010年的再度重化工业化发展之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第三产业相对快速发展的转型发展时期。从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潜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发展阶段 发展模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荆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我国政府会计也有40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在简要回顾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成就,总结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经验,并展望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前景。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过程历经起步调整、主动摸索、系统准备和全面改革四个阶段;在理论研究和机制转换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政府会计的系统结构和准则制度体系;走出了中国特色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彰显出国际影响力;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未来前景具有可预期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隋广军 肖鹞飞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功证明,改革与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变革和前进的两大巨轮。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
关键词:
对外投资 一带一路 粤港澳合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家勇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迅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社会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的现代化、经济结构的演进,以及财产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样化,个体经济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个体经济 现状 贡献 前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菊娥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回顾 1.1979-1993年是西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西部的国民收入1953-1978年和1979-1992年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6.867%(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8.24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国内生产总值1979-1993年年平均递增8.96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人均国民收入1953-1978年和1979-1992年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4.7%(未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6.85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毅夫
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规模增加了20.5倍,人均收入跨过了高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成为"世界工厂"、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渐进的双轨制转型方式功不可没,它使中国经济平稳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只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根据科学发展观提高产业和技术水平,中国平均每年8%的增长速度就有可能再维持20年,到2030年经济总体规模至少与美国相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邱晓华
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各方面都很关心中国经济的表现。事实表明,过去的一年,在世界经济不很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增长强劲,国民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多数经济指标明显好于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8%,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接近1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展望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展现出美好的前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小建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就业工作历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开拓了就业工作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新时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一是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理念;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明确并强化政府责任;三是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四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发展;五是坚持与时俱进,确定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强化执行力并务求实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凌威 卢进勇 郭思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通过回顾和总结这四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系的演变过程,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我国应进一步推进"走出去"战略发展、扩大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中国技术、标准、服务和品牌走出去,履行大国责任,并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伴随对外开放战略和开放经济实践发展的不断深化深入,中国对外开放的手段、领域、方式也在不断走向深化。4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逐步从政策优惠开放转向制度创新、公平竞争,中国大国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层次不断得到提升,开放程度与领域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了高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开放发展新网络。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探索大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的过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价值。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需要不断提升开放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实践创新 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