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7)
- 2023(12941)
- 2022(10988)
- 2021(10153)
- 2020(8488)
- 2019(19704)
- 2018(19224)
- 2017(36254)
- 2016(19743)
- 2015(22634)
- 2014(22744)
- 2013(22870)
- 2012(22075)
- 2011(20478)
- 2010(20484)
- 2009(18963)
- 2008(19030)
- 2007(17046)
- 2006(15078)
- 2005(14032)
- 学科
- 济(96564)
- 经济(96483)
- 管理(48553)
- 业(47437)
- 方法(37058)
- 企(34171)
- 企业(34171)
- 数学(33077)
- 数学方法(32840)
- 中国(30482)
- 地方(27250)
- 农(26908)
- 贸(19850)
- 贸易(19834)
- 学(19348)
- 易(19197)
- 业经(19149)
- 财(18763)
- 农业(18291)
- 制(16335)
- 银(15448)
- 融(15420)
- 银行(15419)
- 金融(15418)
- 地方经济(15379)
- 环境(15264)
- 行(14990)
- 发(14290)
- 和(13757)
- 技术(12005)
- 机构
- 大学(293710)
- 学院(293317)
- 济(129464)
- 经济(126932)
- 研究(113919)
- 管理(104854)
- 理学(88818)
- 理学院(87604)
- 中国(86874)
- 管理学(86126)
- 管理学院(85553)
- 科学(69748)
- 京(64918)
- 所(59749)
- 财(56415)
- 研究所(54335)
- 农(53886)
- 中心(50755)
- 江(44951)
- 财经(44398)
- 业大(42916)
- 农业(42254)
- 北京(42232)
- 范(41531)
- 师范(41155)
- 经济学(41082)
- 院(40905)
- 经(40285)
- 经济学院(37094)
- 州(35831)
- 基金
- 项目(190917)
- 科学(149642)
- 研究(138993)
- 基金(137839)
- 家(121528)
- 国家(120565)
- 科学基金(100743)
- 社会(89021)
- 社会科(84404)
- 社会科学(84382)
- 省(73242)
- 基金项目(72187)
- 划(63107)
- 自然(63073)
- 教育(62432)
- 自然科(61482)
- 自然科学(61462)
- 自然科学基金(60345)
- 资助(56976)
- 编号(55389)
- 发(47727)
- 成果(45572)
- 重点(44461)
- 部(42893)
- 课题(39739)
- 创(38925)
- 发展(38488)
- 展(37873)
- 国家社会(37620)
- 创新(36719)
- 期刊
- 济(148917)
- 经济(148917)
- 研究(92154)
- 中国(63051)
- 农(50024)
- 学报(47486)
- 科学(44706)
- 财(41424)
- 管理(37561)
- 大学(34899)
- 农业(34305)
- 学学(32741)
- 教育(31446)
- 融(29842)
- 金融(29842)
- 经济研究(24818)
- 技术(24428)
- 业经(23782)
- 财经(22166)
- 问题(20266)
- 业(19429)
- 经(19267)
- 贸(18034)
- 国际(16175)
- 世界(16022)
- 资源(15741)
- 技术经济(15065)
- 统计(13942)
- 版(13650)
- 图书(13501)
共检索到456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现伟 陈守龙
中国的开发区数量众多,区域分布不平衡,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本文对开发区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开发区区域分布不平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各经济区域开发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GDP总量的不同,同时各区域地理位置本身也对开发区分布存在影响。
关键词:
开发区 区域分布 影响因素 地区生产总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总瑛 周庆凡 张抗
该文根据中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天然气供需市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管网建设及下游消费市场等多种因素 ,提出了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区域布局 : ①中部区天然气资源基础雄厚 ,勘探开发基础好 ,离经济中心较近 ,是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发展的基础和主战场 ; ②西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 ,但远离东部经济中心 ,要以“西气东输”工程为契机 ,开拓天然气勘探开发 ,使之发展成为继中部区之后的战略接替区 ; ③海域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 ,而且具有临近消费市场的地理优势 ,应摆在优先开发利用的战略地位上 ,加快发展步伐 ,提高天然气产量 ,优化沿海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 ④东部区天然气资源...
关键词:
天然气 资源 供需市场 区域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国武
本文利用1346个省级开发区的相关资料,对我国省级开发区的区位分布、增长历程及主导产业定位的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90%的地级行政区划都至少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对省级开发区数量具有显著影响;省级开发区的增长过程充满波动,有三次大幅增长时期,东中西部之间在不同时期的增长幅度差异较大,这除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之外,还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一定关系;省级开发区内部的主导产业定位较为分散,产业结构不甚合理,而且开发区之间在主导产业选择上相似性和集中度较高。
关键词:
省级开发区 区位分布 增长历程 主导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森林 周亮 滕堂伟 庄良
开发区作为塑造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其空间布局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机理亟待研究。运用最邻近点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了中国2 52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开发区总体上呈"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胡焕庸线"和三大自然区划高度耦合。(2)开发区在空间上具有以"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多核心连片集聚特征,且存在着显著的级别、类型异质性。(3)开发区整体空间分布是自然本底、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开发区空间分布的因子因开发区级别、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性。城市劳动力资源和行政级别是影响开发区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城市经济实力、信息化、地方政府竞争是次级核心因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淑杰 宋丹 刘兆顺 窦森
从集约评价的角度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不仅可以掌握开发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开发区土地利用情况,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管理及规划等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工具,对推进吉林省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中部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开发区,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长春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区域效应已达到最优状态,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有效性较好,而吉林市和四平市均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状态;(2)有国家级开发区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平 陆大道
开发区是近 1 5a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不少开发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该文着重从土地开发与区域联动发展的角度 ,分析了开发区土地开发的区域效应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我国开发区土地开发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合理机制。指出规划先行、土地滚动开发、以土地开发带动相关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和实现产业空间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开发区持续发展 ,并带动所在区域综合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开发 区域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郁玲 曲福田 冯忠垒
应用比较优势理论,以国家级5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研究了不同区域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按照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来配置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的总福利水平。整体上,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的比较优势高于东部地区;而区域内部东部地区的京津苏沪及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利用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按照开发区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度计算结果,在排除开发区自身发育不完善和管理层面因素后,对于确实不适宜进行开发区工业建设的应进行空间布局的调整,恢复其农业生产;而对于比较优势度较高的地区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开发区,以实现耕地保护与开发区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 配置效率 地区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况伟大
本文运用2000-2006年5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显示,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开发区较强的技术外溢效应,还表现在开发区比非开发区具有较高的生产率。统计和实证结果还显示,东部开发区的贡献和作用最大,其次是中部开发区,最后是西部开发区。此外,地理位置对城市产出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东部开发区应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中西部开发区则应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关键词:
开发区 外商直接投资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书金,苏光全
开发区土地的大量闲置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用残差原理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符合评判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操作步骤 ,计算分析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闲置土地的数量、分布与利用潜力 ,为我国开发区闲置土地面积大小的确定和利用潜力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理论与方法参考 ,同时对我国开发区的调整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开发区 闲置土地 数量 分布 利用潜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葛颜祥 郑云辰
基于希克斯需求理论,以大汶河流域实地走访调研的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双边界二分选择式条件价值评估法估计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农户的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运用双边界T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及边际效应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流域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分别为1511.18元/年·户和961.71元/年·户,所需得到的生态补偿标准取值区间分别为1511.18元/年·户至1675.36元/年·户和961.71元/年·户至1113.10元/年·户;(2)两类主体功能区中愿意接受生态补偿的农户对于受偿方式的选择差异不大;(3)性别对禁止开发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限制开发区农户影响不显著;家庭年收入水平、禁限开发区生态治理的必要性、对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心理预期对两类主体功能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流域生态的满意度、禁限规划对收入的减损程度、水环境产权意识对两类主体功能区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采用多边界二分选择式CVM评估大汶河优化和重点开发区居民的支付意愿和支付水平,并运用DH模型实证对比分析两类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及边际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优化和重点开发区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差异不大,但支付水平存有一定差异;影响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因素在两类主体功能区内有一定差异。在选择决策阶段,生态补偿政策的心理预期只对优化开发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居住距离只对重点开发区有显著负向影响;在程度决策阶段,生态补偿实施的必要性认知只对重点开发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提升流域居民生态补偿意愿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流域居民 补偿意愿 DH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缉慈
增长极理论和孵化器理论可以借用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分析框架,可以比较清晰地解释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10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还可以了解它们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力求获得一般性的研究方法,从而对各高新地区进行个案研究。
关键词:
高新技术 区域经济 分析构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美霞 周国华 王永明
评估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这种影响的空间异质性与机制,能为开发区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指导。以中部省区湖南省为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法对2001~2016年110个县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开发区设立对湖南省县级水平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揭示了这种效应的空间异质性与机制。总体上看,湖南省开发区建设提升了县级区域GDP和人均GDP水平,主要源于乘数效应机制与集聚机制。更为重要地,湖南省开发区建设对县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即更高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设立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强,因而开发区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游达明 刘芸希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碳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是CDM项目的大国,为研究CDM项目在我国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探究低碳技术转移的实现路径,首先用因子分析法提炼区域特征指标,再用聚类法将中国30个省市分为4类区域。然后研究了2005~2013年间区域CDM项目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区域技术投入对CDM项目分布存在抑制作用,技术水平越高的区域其影响愈大;经济发展水平则与CDM项目分布呈正相关,区域可以通过提升经济实力带来更多的CDM投资机遇;而能源投资因其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所以对CDM项目分布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是造成CDM项目分布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传明 尹秀 王林杉
本文利用"腾讯互联网+"数字经济大数据平台公布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长中游以及成渝这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运用Kernel核密度和空间Markov链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呈逐渐下降趋势,京津冀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城市群间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五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Kernel核密度存在多峰现象,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特征;邻近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本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