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93)
- 2023(18986)
- 2022(16217)
- 2021(15126)
- 2020(12479)
- 2019(28972)
- 2018(28519)
- 2017(54025)
- 2016(29096)
- 2015(32838)
- 2014(32559)
- 2013(32148)
- 2012(29907)
- 2011(27274)
- 2010(26878)
- 2009(24375)
- 2008(23639)
- 2007(20616)
- 2006(18191)
- 2005(15898)
- 学科
- 济(122919)
- 经济(122798)
- 管理(78233)
- 业(73863)
- 企(59070)
- 企业(59070)
- 方法(52713)
- 数学(45989)
- 数学方法(45408)
- 中国(37446)
- 农(33514)
- 地方(28984)
- 财(27406)
- 业经(27186)
- 学(26015)
- 贸(23253)
- 贸易(23238)
- 易(22543)
- 农业(22507)
- 制(21024)
- 环境(19655)
- 和(19112)
- 银(18864)
- 银行(18809)
- 融(18593)
- 金融(18590)
- 理论(18539)
- 行(18095)
- 技术(17713)
- 发(16750)
- 机构
- 大学(410106)
- 学院(407284)
- 济(166987)
- 经济(163510)
- 管理(157420)
- 研究(145736)
- 理学(135868)
- 理学院(134266)
- 管理学(131719)
- 管理学院(131011)
- 中国(109140)
- 科学(90263)
- 京(89671)
- 财(73862)
- 所(72729)
- 农(68469)
- 研究所(66518)
- 中心(65430)
- 业大(61654)
- 江(59113)
- 财经(58971)
- 北京(57145)
- 范(55667)
- 师范(55075)
- 院(54035)
- 经(53899)
- 农业(53570)
- 经济学(50742)
- 州(47916)
- 经济学院(45650)
- 基金
- 项目(282140)
- 科学(222155)
- 基金(204993)
- 研究(204944)
- 家(180331)
- 国家(178876)
- 科学基金(152837)
- 社会(129427)
- 社会科(122613)
- 社会科学(122579)
- 省(108607)
- 基金项目(108200)
- 自然(99740)
- 自然科(97435)
- 自然科学(97407)
- 自然科学基金(95627)
- 教育(94260)
- 划(92590)
- 资助(84752)
- 编号(82513)
- 成果(66716)
- 重点(64047)
- 发(62545)
- 部(62377)
- 创(58170)
- 课题(57811)
- 创新(54375)
- 科研(53982)
- 国家社会(53657)
- 教育部(53305)
- 期刊
- 济(183655)
- 经济(183655)
- 研究(123195)
- 中国(82967)
- 学报(66166)
- 农(62369)
- 科学(61513)
- 管理(58775)
- 财(53727)
- 大学(50577)
- 教育(48756)
- 学学(47163)
- 农业(43840)
- 技术(36446)
- 融(35373)
- 金融(35373)
- 经济研究(30263)
- 业经(29757)
- 财经(28380)
- 经(24435)
- 问题(23816)
- 业(23181)
- 图书(22831)
- 科技(19374)
- 技术经济(19357)
- 贸(19052)
- 资源(18817)
- 版(18620)
- 世界(18390)
- 理论(18219)
共检索到607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韦仕川 郑娟尔
研究目的:对21世纪初期中国建设用地扩展的总体空间动态演变格局、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路径以及建设用地扩展的局部空间差异进行探索。研究方法: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指数(EBI、EBIi)和空间误差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建设用地扩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和空间关联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模式;(2)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3)从局部看,建设用地扩展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4)第二产业和非农业人口增长率对建设用地扩展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研究结论:忽视了地理位置因素的传统统计分析方法无法真正反映空间要素的动态演变过程,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伯红 王桂芹
利用湘潭市1949—2010年的城市用地资料,通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中心城区形状指数、空间效率、空间象限方位分析等方法,分析产业空间和城市形态演变的时间序列特征,探讨了基于产业用地扩展的城市空间演变。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空间结构向"多功能、多极核"方式转变;产业集聚引导城市的土地利用从松散到集约;产业结构更新引导城市空间演变轨迹由中心向圈层、轴向扩展;产业组织方式引导空间演变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并从产业用地扩展角度提出了城市空间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产业用地 扩展 城市空间演变 湘潭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伯红 王桂芹
利用湘潭市1949—2010年的城市用地资料,通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中心城区形状指数、空间效率、空间象限方位分析等方法,分析产业空间和城市形态演变的时间序列特征,探讨了基于产业用地扩展的城市空间演变。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空间结构向"多功能、多极核"方式转变;产业集聚引导城市的土地利用从松散到集约;产业结构更新引导城市空间演变轨迹由中心向圈层、轴向扩展;产业组织方式引导空间演变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并从产业用地扩展角度提出了城市空间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
产业用地 扩展 城市空间演变 湘潭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路云 郑伯红
以工业园区形式为主的工业用地扩展对城市空间演变产生着深刻影响。利用长沙市1949—2013年的城市用地资料,通过计算城市与工业的用地扩展强度指数、等距扩散缓冲强度峰值、重心轨迹、形状紧凑度与空间效率等城市空间衡量指标,分析工业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揭示工业用地扩展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由内向填充走向外向扩展、空间模式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空间结构由圈层走向轴向、空间联系由松散走向紧凑等规律,并从总体规划层面提出相应的城市空间优化策略,引导工业用地的合理规划。
关键词:
工业用地扩展 演变规律 空间优化 长沙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予 段学军 秦贤宏 苏勤
以多时相Landsat、TM/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软件提取泰州市建设用地1988~2008年5个时相的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强度指数、扩展速度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泰州市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经历了缓慢扩展、中速扩展、缓慢扩展3个阶段,显示了建设用地逐步走向集约利用的趋势;(2)在分析泰州建设用地不同扩展阶段的基础上,发现泰州建设用地扩展模式正处于从点状扩展向点轴扩展转变阶段,并出现了网络化扩展的端倪;(3)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泰州建设用地扩展热点演化过程,发现扩展热点呈现跳跃迁移的特征,热点区与冷点区出现交替演化,Moran散点图体现了...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展 格局演化 泰州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春阳 贾克敬 徐小黎 李景刚 赵媛媛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定方法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发展了一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划分方法。研究方法:在利用数学模型定量确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建设用地总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综合考虑区域环境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自下而上"、直观定量地确定区域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研究结果:规划的建设用地弹性边界与北京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布局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结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应用前景。如果能够在该方法定量确定的区域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形地貌、河流等自...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方程 杨艺红
南京历史上河流纵横、池塘密布,湿地资源尤其丰富。但自近现代以来,城市空间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湿地数量大大缩减,影响城市生态安全。本文以1910年、1932年和1946年的历史地图分析为基础,系统梳理了南京近代城市空间扩展与城市湿地格局演变的特征与规律,以期实现对南京市湿地格局的跨学科研究,并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及湿地规划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湿地格局 空间扩展 演变规律 交叉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炯 李清杰
研究目的:探讨近年来国有土地市场化供应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为推进国有土地市场化供应工作提供政策启示。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国有土地市场化供应水平的空间布局总体上较为分散,但在局部地区呈现集聚态势。国有土地市场化供应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未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二者相关程度波动明显,呈"升—降—升"态势。(2)国有土地市场化供应水平的总体规模不断上升,在空间上也呈现出显著的扩展态势,扩展速度呈现先降后升趋于平稳的趋势。(3)国有土地市场化供应水平的高值集聚中心在东中西部都出现过,但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年份多一些。研究结论:空间自相关指数为国有土地市场化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克宁 史原轲 冯新伟 史春玲 吕巧灵
研究目的:探讨优化城市扩展用地空间布局的方法。研究方法:回归分析法、空间叠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结合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城市扩展用地合理的空间布局。研究结论:依据农用地分等成果优化城市扩展用地空间布局,不仅保障了城市发展用地,而且保护了一部分优质耕地,保障了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丹 赵小敏 郭熙 匡丽花 钟珊 许婷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划定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协调人地关系、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将建成区和生态保护用地作为两类扩展源,通过构建自然、区位、环境和政策4个阻力因子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个因子阻力系数,得到两类用地扩展的最小累计阻力值,根据阻力差值划分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确定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和隔离带。结果表明:(1)越靠近扩展源,其阻力值越小,建设用地源与生态用地源由于空间分布不一致,各阻力值之间差异较大;(2)基于MCR模型对两类用地扩展的阻力面差值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划分,可分为重点建设区(65 771.64 km~2)、优化建设区(51 103.28 km~2)、限制建设区(21 001.54 km~2)、禁止建设区(17 150.01 km~2)和生态恢复区(11 894.70 km~2),不同适宜性分区对土地开发建设的要求不一样;(3)应用Hydrology扩展模块得到的"谷线"可引导建设用地优化开发,避免盲目的"摊大饼"式蔓延格局;"脊线"可控制建设用地扩展的隔离带,从而打破适宜性区域集中连片的扩展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建设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建议,促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心怡 刘敏 孟飞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扩展过程、特征、规律作了探讨,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5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主要集中于城郊边缘地带,而1995~2000年地区扩展差异则更为明显;上海城市扩展主要侵占的用地类型为耕地,其中以水田为主,同时也占用了较多的农村居民点;上海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同方向上扩展程度和规模有较大不同;随着距离城区几何中心点距离的增加,各阶段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都呈现一个大致相同的变化过程,扩展强度指数最高的区域大多位于上海主城区的外围即城乡交替地带;经济发展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桂林 张落成 张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建设用地急剧扩张。为了研究苏南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基于1980~2010年建设用地数据,利用ArcGIS 9.3软件识别并提取了3种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填充型、边缘增长型和跳跃型,并分析了建设用地扩展类型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80~2010年,苏南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445.82%,其中1980~2005年增加了163.73%;2005~2010年增加了106.96%,常州市建设用地的扩展速率最大,为752.86%。1980~2005年,苏南地区边缘增长型占据了74.03%,其次是跳跃型与填充型,而2005...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展类型 景观指数 苏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徐攻博 汤富平 郭望成 邹建胜
以1991年、2000年、2010年3个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提取了研究区建设用地信息,从规模和强度、方向、梯度与格局等5方面分析了浙北山地平原过渡区建设用地扩展的特征。研究表明:1991—2010年建地设用规模大幅度增加,扩展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市中心的上城区和下城区变缓,拱墅区较为稳定,而其他县(区)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东面各个方向的扩展强度明显高于西面各个方向的扩展强度。建设用地扩展格局存在高(低)值集聚现象,且中心极化和集聚现象在不断增强,空间扩展热点区整体上表现出由"一核五星"演变成"两核三星多点"的建设用地扩展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惠 戴文远 黄万里 黄康 徐乙文
盆地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变受地形地貌制约明显,具有特殊的发展特征。基于2000年、2009年和2015年RS解译数据和GIS平台,对盆地型城市福州市2000—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的规模和方向进行分析,并对其紧凑度和分形维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面积较大,主要扩展方向为城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2)研究前期建设用地紧凑度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形维数相应下降,城市空间形态复杂,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受盆地地形与闽江穿越而过的限制;(3)研究后期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减缓,紧凑度和分形维数同时下降,形态更加复杂,原因是西南方向大量破碎农村建设用地增加;(4)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导向作用以及交通的发展是影响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建寨 彭涛 徐海燕 姜广辉
随着我国旺盛用地需求与有限土地供给矛盾的日益尖锐,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及其驱动力研究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ARCGIS9.2提供的空间分析方法,基于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维数相关分析模型,对1990-2005年间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特征、形态特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探讨了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建设用地扩展迅速,但仍低于同期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最快,农村建设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基本相当;建设用地扩展强度区域差异明显,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亦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农村建设用地扩展程度区域差异最大,城镇建设用...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驱动力 山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