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91)
2023(19590)
2022(16655)
2021(15591)
2020(13299)
2019(30822)
2018(30546)
2017(58606)
2016(31948)
2015(36394)
2014(36537)
2013(36577)
2012(33797)
2011(30676)
2010(30674)
2009(28916)
2008(29202)
2007(26253)
2006(23202)
2005(20872)
作者
(93820)
(78266)
(77937)
(74402)
(49947)
(37327)
(35504)
(30600)
(29605)
(28180)
(26655)
(26519)
(25056)
(24908)
(24371)
(23970)
(23413)
(23231)
(22524)
(22499)
(19446)
(19421)
(18940)
(17777)
(17516)
(17501)
(17493)
(17485)
(15831)
(15528)
学科
(136170)
经济(135987)
(107541)
管理(104249)
(93369)
企业(93369)
方法(60881)
数学(50279)
数学方法(49795)
(40794)
(40534)
中国(36836)
业经(35942)
(29777)
农业(27308)
(27162)
财务(27074)
财务管理(27025)
(26213)
地方(25740)
企业财务(25612)
(25534)
贸易(25520)
(24816)
(23606)
理论(23020)
技术(22782)
(21295)
银行(21238)
(20827)
机构
大学(466944)
学院(466291)
(192602)
经济(188521)
管理(183402)
研究(157636)
理学(157092)
理学院(155363)
管理学(152970)
管理学院(152104)
中国(121855)
(100542)
科学(95585)
(91398)
(80200)
(79045)
研究所(72363)
财经(71909)
中心(71503)
(70660)
业大(68558)
(65244)
北京(64153)
农业(61966)
(59648)
师范(59118)
经济学(58010)
(56680)
(56175)
财经大学(53042)
基金
项目(304918)
科学(239537)
研究(225127)
基金(220993)
(191624)
国家(189978)
科学基金(162985)
社会(142003)
社会科(134457)
社会科学(134421)
(118328)
基金项目(117038)
自然(104857)
教育(102873)
自然科(102341)
自然科学(102313)
自然科学基金(100519)
(98973)
编号(92124)
资助(90945)
成果(75698)
(68114)
重点(68034)
(64846)
(64105)
课题(63337)
创新(59459)
教育部(58406)
国家社会(58203)
科研(58099)
期刊
(219540)
经济(219540)
研究(141374)
中国(93271)
(73551)
(73518)
学报(71749)
管理(70064)
科学(66477)
大学(54537)
学学(50995)
教育(50332)
农业(50279)
(42608)
金融(42608)
技术(41540)
业经(36043)
财经(36013)
经济研究(34211)
(30854)
问题(28778)
(28391)
技术经济(24562)
图书(23707)
(23123)
理论(21976)
世界(21936)
(21854)
现代(21697)
科技(21331)
共检索到704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爱霞  潘晓赟  
近两年来,在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这主要得益于迅猛发展的制造业。新世纪初,"中国制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分析在新世纪,中国的制造业在哪些行业具备优势,然后根据不同行业的现状提出不同类别的发展战略,以充分发挥制造业的潜力和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中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木珠  浦鸣红  
打造制造业基地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一项紧迫任务。尽管中国制造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是在知识产权上仍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试图在制造业基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方面提出若干对策和意见 ,并对政府在发展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取向做出简单评价。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万田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中国装备制造业下一步的发展应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系统的制度创新,特别是要为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政府应为此提供系统的制度供给和政策安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新玲  
随着中国家电生产规模在世界总规模中比重的提高 ,中国家电产品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基地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能成为世界家电制造基地 ,一方面源于中国家电企业生产能力及国际经营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家电制造业向中国的战略转移。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家电制造基地的形成 ,中国家电企业在技术、人才、成本及市场等方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中国家电企业要发展和壮大自己 ,必须在世界家电产业分工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本优势 ,培育属于中国的世界家电品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志华  龚建立  吕海萍  
先进技术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基石。本文利用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浙江省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和自主创新方式获取先进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市场交易方式无法满足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在自主创新方式中,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又较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浙江省目前获取先进技术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春九  蒋兆龙  
本文认为,在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苏南,现代物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却相当滞后,严重影响了苏南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制约着先进制造业基地各种重要功能的发挥。全面提升苏南地区制造业产业竞争能力,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系统整合。一要根除陈旧观念,确立现代物流的经营理念;二要加快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三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物流业技术进步;四要以文明竞争心态,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和谐运行机制;五要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强物流业发展的协调管理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瑛   汤建中   邓立丽  
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是近年来长三角各城市的奋进目标。本文通过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具备的规模化、先进性和外向型三个基本条件入手,对长三角15个城市进行了相关的经济分析。通过各城市的经济总量、工业总产值、先进制造业比重、贸易依存度、外资贡献率等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得出了各城市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中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的结论。上海、苏州两个城市已具备了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雏形;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常州等5个城市都有4个以上经济指标达标,具备了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条件;其余8个城市目前的条件尚不理想,但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世界制造中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克莎  
本文在描述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关系,分析世界制造业中心形成、转移分散的历史进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特点,研究中国制造业向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文声  安增军  
目前,福建省正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制造业应当挑大梁。文章分析了福建发展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打造海峡西岸制造业基地的几个主要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乐杰  
本文建立了制造业集群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个制造业基地23市制造业集群的人才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制造业集群人才吸引力有较大差异,经济因素是影响人才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区域生活环境和创新环境也是影响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同全  王乐杰  
本文建立了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市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苏州、广州、青岛、南京、杭州、无锡等市人才集聚效应较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富胜  
产业演进规律表明 :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存在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移动的趋势 ,工业内部结构相继经历重化工业、加工组装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别为主的阶段性演进。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在工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中 ,易出现“离制造业”和“产业空心化”现象 ,降低国家的竞争力。由于各产业相对工资收入差别、制造业预期利润率偏低、教育市场化以及包括媒体等社会舆论和地方政府无意识边缘化等因素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来看 ,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 ,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导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达不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朱昌  吴昊  
近年来,关于中国已发展成为或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论点如雷贯耳,与此同时,某些国家关于“中国造威胁论”、“中国造掏空论”等言论也时有耳闻。本文并不想对这些言论做简单的驳斥,而是依据事实,论证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并就中国应该发展制造业中心,以及如何发展制造业中心提出自己的看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华  
在全球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和产业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进行了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中国竞争性工业绩效指数和制造业人均指标处于第一方阵;在制造业世界份额指标和制造业中高科技活动份额指标方面,中国对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最大,影响力系数居世界之首;在制造业占国家总量份额指标和制造业出口指数方面,中国有一定优势。“十四五”时期,中国应继续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增强工业化强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竞争性工业绩效;推行优质制造和智能制造,稳步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借鉴并拓展Los et aL(2015)和timmer et aL(2014)的方法,测度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和要素收入份额,并构建一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指数。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得到结论:整体来看,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不断加深,要素结构在不断优化,中国在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分行业来看,中国大部分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程度在增加,其中分工程度最深的是电子制造业且中国在电子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呈现上升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