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3)
- 2023(10622)
- 2022(8477)
- 2021(7807)
- 2020(5828)
- 2019(13390)
- 2018(12948)
- 2017(23987)
- 2016(12814)
- 2015(14403)
- 2014(14299)
- 2013(14288)
- 2012(13792)
- 2011(12803)
- 2010(12643)
- 2009(11341)
- 2008(11020)
- 2007(9821)
- 2006(9012)
- 2005(8472)
- 学科
- 济(65100)
- 经济(65047)
- 管理(32169)
- 业(29047)
- 中国(24618)
- 企(19885)
- 企业(19885)
- 方法(19770)
- 地方(18933)
- 农(18631)
- 数学(17617)
- 数学方法(17526)
- 环境(14970)
- 业经(14393)
- 贸(14206)
- 贸易(14191)
- 易(13807)
- 农业(12737)
- 发(12598)
- 银(11607)
- 银行(11595)
- 融(11499)
- 金融(11498)
- 行(11438)
- 学(11411)
- 制(11079)
- 地方经济(10776)
- 财(10499)
- 发展(9487)
- 展(9461)
- 机构
- 学院(185407)
- 大学(183851)
- 济(88132)
- 经济(86633)
- 研究(75545)
- 管理(65243)
- 中国(59126)
- 理学(54395)
- 理学院(53711)
- 管理学(53083)
- 管理学院(52735)
- 科学(42618)
- 京(41229)
- 所(38203)
- 财(37770)
- 研究所(34526)
- 中心(32688)
- 农(30126)
- 财经(29282)
- 经济学(28515)
- 江(27658)
- 院(27488)
- 北京(27429)
- 经(26824)
- 范(26043)
- 师范(25808)
- 经济学院(25610)
- 业大(23943)
- 科学院(23435)
- 农业(23178)
- 基金
- 项目(119713)
- 科学(95217)
- 研究(91728)
- 基金(86933)
- 家(75952)
- 国家(75328)
- 科学基金(63362)
- 社会(60690)
- 社会科(57696)
- 社会科学(57688)
- 省(45179)
- 基金项目(44448)
- 教育(40495)
- 划(38868)
- 自然(36852)
- 自然科(35946)
- 自然科学(35937)
- 编号(35561)
- 自然科学基金(35280)
- 资助(35160)
- 发(33384)
- 成果(29217)
- 重点(27836)
- 发展(27697)
- 部(27390)
- 展(27214)
- 课题(26438)
- 国家社会(26347)
- 中国(25742)
- 创(25116)
共检索到303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俊伶 项启昕 王克 邹骥 孔英
本文讨论了城镇化背景下建筑部门未来发展驱动因子与能源服务需求的变化趋势,并设定基准(BAU)、自主贡献(NDC)和强化低碳(ELC)3个情景,运用自下而上的建筑部门能源系统模型(PECE-Building)分析2013—2050年不同发展路径下建筑部门能源需求和CO2排放趋势,评估建筑部门实现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的技术路线图和投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受城镇化进程与收入增长驱动,中国中长期建筑部门能源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建筑部门成为中国未来能耗与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BAU情景下建筑部门2050年能耗与CO2排放水平较2013年分别上升142.8%、103.1%;NDC情景下全社会CO2排放达峰,但建筑部门排放依然保持持续增长;ELC情景下建筑部门有望在2027年左右以7.8亿t CO2排放达峰,2050年排放降至6.15亿t,低于2013年水平。ELC情景下能效技术与新能源技术累计减排量分别占比33.4%和66.6%,北方城镇供暖是最重要的减排领域。实现该低碳发展目标所需新增投资共计2694.3亿元,占各期GDP比重均不超过0.26‰。因此,建筑部门有望走上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可接受的低碳转型之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俊伶 夏侯沁蕊 王克 邹骥 孔英
工业是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对低碳转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模块的"自下而上"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展望工业部门的发展与排放趋势,探讨不同情景下中长期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结果显示:①在充分发挥减排潜力的条件下,工业部门有望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50年排放量由基准情景的59亿吨下降到21亿吨;②能效提升是减排的关键,生产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有着重要贡献,但要实现2℃温升目标,还需在2030年后推广应用CCS技术;③工业部门的技术普遍较为成熟,2050年大部分技术的边际减排成本为负,节约的费用可以弥补新增投资,但CCS等技术仍需政府支持;④2050年前,工业部门能够以不到总低碳投资需求的10%贡献25.62%的减排量,低碳转型具有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接受性。中国工业部门应坚持在近期以成熟的能效技术为主、中长期以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率先达峰及深度脱碳的转型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曲翠松
本文以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结构,针对中国建筑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出发,分析中国建筑业现状和建筑生态节能所面临的难度和问题。一方面提出我们是否能从过去的本土建筑中也得到一些生态节能的借鉴,走自己的绿色建筑之路,一方面也对一些近期改善了环境但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的成果作出肯定,未来的发展可从中获得启发。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 中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梦奎
我就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问题谈些看法,提供一些基本判断,供大家参考。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世界经济经过2007年以来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正在波动中缓慢复苏。一般经济危机的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最近几年,对到本世纪末年中国工业的增长预测和到2010年的发展思路,国内已有一些研究和预测。本文主要分析对这两个时期中国工业增长和结构变动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的中长期增长和结构变化,首先需要研究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以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趋势为参照,判断我国工业目前所处的阶段和水平,了解今后发展的可能速度与方向。第二,分析我国工业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今后中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也将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智钦
本文通过中国能源结构、大气污染状况、清洁能源(光伏产业等)发展的世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需要一场新的绿色革命,以改革和科技(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能源绿色战略,倒逼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建议把节能作为减排的最重要途径,加大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消费,政策扶植低碳技术创新,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以有利于推进改革为准则推动环境和低碳绿色经济新议题研究和应对。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推进以天然气、能源绿色技术为中心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慎重发展污染大气、安全度低的行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魏际刚
中国是物流大国,但还不是物流强国。物流业发展粗放,总体滞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面临能力、竞争力、效率、布局、可持续、应急、民生等方面的新要求。未来发展要以"完善网络、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提升能力、联动发展、节能环保、惠及民生"为着力点,实施"网络化、联动、全球化、可持续、智能化、创新"六大战略,在服务体系、产业组织、联动、市场、区域、可持续、国际化、技术创新、应急和民生等领域加强重点建设。要改革和完善物流管理体制、物流市场机制及财税、金融、工商、国际化等政策,健全物流标准和统计制度,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
物流业 中长期 发展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扬
我要说的是关于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期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金融监管的框架、货币政策的范式、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推动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在我看来这五个方面问题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解决。我下面逐一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学工
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将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人口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顺利实现这些战略设想和制订正确的人口政策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长期的角度讨论了人口总量增长的态势、年龄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就业等宏观经济景气变量以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这一时期趋缓但持续的人口增长对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有利的,但由于资源约束的加剧,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会逐渐加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构成威胁。人口的继续增长也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初始改革有利的若干人口因素的正面作用已经逐渐丧失,而一些不利因素开始发挥作用。综合地看,促进人口早日实现静止应是主要的政策目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书华 王雅贞
作者基于进出口数据对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出口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且竞争力正逐渐增强,但在世界建筑服务大国中还处于弱势地位。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下,必须从企业成长方式和政府支持方式两方面着手进行改善,来满足建筑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建筑服务贸易 竞争力 国际比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赖明 尚春明 仝贵婵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建筑业长期以来又是一个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行业。随着我国对WTO开放建筑市场承诺期限的日益临近,提高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问题在当前显得尤为突出。而提高我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充分地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地区和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提升改造我国建筑业的根本途径,供读者参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文静 陈玲玲 霍斯佳 孙克勤
建筑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复制的科技和文化艺术价值。本文从中国建筑遗产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现状中发现其存在着自然威胁、人为破坏、政府制度疏漏及民众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科学监管、法律法规、民众参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玉川
中国即将进入WTO ,它对中国产业的各个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中国建筑设计行业 ,WTO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中国建筑设计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如何去面对并迎接挑战 ,本文作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
世界贸易组织 原则 问题 挑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翟宝辉
再生建材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重要途径。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研究,中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已趋于稳定,能够成熟用于各类建设和市政工程中;国家已发布一批标准规范,各级政府也配合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研究发现,中国已颁布的标准规范大部分针对的是生产环节,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持续应用更需要原材料、产品应用和跟踪监测环节的支撑;中央政府有很多部门从不同角度出台了再生建材产业促进政策,但彼此之间不配套、不衔接、难操作,没能形成培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地方政府配套产业政策不全,中央政策很难落地,产业发展面临困境。研究建议,仔细梳理中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查漏补缺,尽快形成...
关键词:
建筑垃圾 资源化利用 产业政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家骥
中国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李家骥建筑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筑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