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2)
2023(15498)
2022(12747)
2021(11521)
2020(9828)
2019(22397)
2018(21812)
2017(41117)
2016(22698)
2015(25252)
2014(24932)
2013(25200)
2012(23466)
2011(21153)
2010(21042)
2009(19675)
2008(19878)
2007(17905)
2006(15588)
2005(14125)
作者
(69230)
(58015)
(57990)
(54942)
(36786)
(27820)
(26199)
(22852)
(21807)
(20587)
(19947)
(19278)
(18572)
(18330)
(18227)
(17776)
(17745)
(17340)
(16749)
(16714)
(14730)
(14151)
(14133)
(13164)
(13055)
(12935)
(12858)
(12820)
(11800)
(11609)
学科
(102208)
经济(102095)
(88245)
(77543)
企业(77543)
管理(77141)
方法(47260)
数学(38631)
数学方法(38357)
(31585)
(30670)
业经(29856)
中国(26512)
农业(22261)
(21819)
财务(21801)
财务管理(21770)
(21146)
贸易(21138)
(20630)
企业财务(20625)
(19482)
(19316)
技术(18629)
(18268)
环境(17799)
(17161)
(15939)
地方(15742)
理论(15344)
机构
学院(338742)
大学(337206)
(147926)
经济(145436)
管理(131233)
研究(116692)
理学(113491)
理学院(112274)
管理学(110622)
管理学院(110010)
中国(90247)
科学(72609)
(70886)
(69094)
(65557)
(60777)
研究所(55538)
业大(55420)
农业(55183)
财经(53111)
中心(52396)
(50135)
(48452)
经济学(46015)
北京(44357)
经济学院(41826)
(41097)
财经大学(39286)
(39243)
(38872)
基金
项目(225621)
科学(177816)
基金(166825)
研究(157797)
(148358)
国家(147116)
科学基金(125224)
社会(103131)
社会科(97911)
社会科学(97881)
基金项目(88345)
(87504)
自然(82431)
自然科(80608)
自然科学(80577)
自然科学基金(79263)
(73988)
教育(70476)
资助(67733)
编号(60063)
重点(51290)
(50191)
(49561)
(49176)
(48069)
成果(47052)
创新(45797)
科研(44248)
国家社会(43816)
计划(42861)
期刊
(161256)
经济(161256)
研究(95157)
(63217)
中国(61498)
学报(59403)
科学(53772)
(53286)
管理(49814)
大学(43897)
农业(43037)
学学(42084)
(29382)
金融(29382)
技术(27682)
财经(27104)
业经(26954)
经济研究(26462)
(26113)
教育(24487)
(23462)
问题(21666)
技术经济(19400)
(19324)
世界(17715)
(17287)
国际(16749)
科技(16036)
商业(16021)
统计(15546)
共检索到495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邹非  朱庆华  王菁  
对中国建筑业1991年到2013年间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计量,运用岭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人口、财富和技术等因素对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人均GDP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显著正影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显著负影响。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技术进步是减少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所在,要大力提倡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运用;深化供给侧改革,做好建筑业经济规模的加减法;提高建筑人整体素质,全员减排增效;努力打造建筑业绿色供应链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园  张传平  谢晓慧  
本文利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采用面板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对中国工业39个分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能源强度对节能减排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能源消费在所有因素中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工业分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也促使碳排放的增长。最后,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和建议,以适应中国的节能减排以及低碳经济之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立国  
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是当前我国碳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评估各驱动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度对于促进行业碳减排意义重大。可基于LMDI分解技术,构建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分析模型,将物流业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分解为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六个方面,并利用2003—2014年我国30个省市区物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年内各驱动因素动态变动和区域差异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效应是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物流业产出的提高是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驱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文章对我国30个省份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将其分为低排放、中排放、高排放三个不同区域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STIRPAT模型和面板数据方法,文章分析了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差异性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人口、经济、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系数是不一样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各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是要达到曲线的拐点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另外,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吴荣荣  张大伟  
文章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份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西部各省CO2排放量与GDP、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GDP和能源强度对西部11个省份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人口对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比重对四川、贵州、甘肃、宁夏和内蒙的CO2排放量有显著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议:发展低碳经济;控制人口;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基于中国1960—2010年的时序数据,结合环境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定量分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估计方程,采用ARDL法估计的结果表明,金融深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金融深化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降低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碳排放主要由收入、能源消耗和贸易开放度决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时琴  吕文强  李安定  李坡  
中国贵州织金洞以美奇吸引全世界的游客。为了游客的健康,保护洞穴的空气质量显得至关重要。二氧化碳是影响洞穴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控制洞穴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对保护游客的健康十分必要。以织金洞3 a的定点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索这些数据在洞穴中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洞穴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着游客数量、季节、海拔高度、距洞口深度、洞穴地表因素等的变化发生变化。游客数量的增加是织金洞内二氧化碳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齐云  商凯  
我国的能源消费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而迅速增长,与之相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碳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学者的关注。我国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占主导地位,持续攀升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马宏伟  刘思峰  赵月霞  马开平  袁潮清  
本文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利用1978年-2010年统计数据,对影响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均消费额和对外贸易度等因素,均对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具有正向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和工业能源效率对于碳排放量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它们对碳排放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变量之间的Granger长期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与人均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的结果,从我国减少二氧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杰鲲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本文首先对我国1990-200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影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人口、产业结构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并探讨了各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朝先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进口)竞争型经济—能源—碳排放投入产出模型,采用双层嵌套结构式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从经济整体、分产业、工业分行业三个角度对1992—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始终是碳减排最主要的因素,最终需求的规模扩张效应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动效应是促使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进口替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动效应一直比较小;在规模扩张诸因素中,出口和投资扩张效应越来越显著,而消费扩张效应重要性程度下降。本文研究还发现,2002—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前期明显加速,表明新一轮工业化呈现"高碳化"趋势。在整个研究期间,投入产出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体军  骆瑞玲  范耀东  张莉莉  常香云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化学工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减量作用;能源结构及具体部门结构效应对碳排量的影响最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伯强  蒋竺均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拐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认识和中国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十分重要。迄今国内还没有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拐点和预测的研究。本文利用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模拟与在二氧化碳排放预测的基础上预测两种方法,对中国的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做了对比研究和预测,发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和STIRPA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解析差异原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拐点对应的人均收入是37170元,即2020年左右。但实证预测表明,拐点到2040年还没有出现;(2)除了人均收入外,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都对二氧化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肖周燕  
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率常常被认为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家庭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基于此,采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人口和家庭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并用方差分解法揭示其相互影响程度及差异。结果表明,家庭层面变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远大于人口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考察人口总量、平均家庭规模以及家庭户变动三者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贡献差异发现,平均家庭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大于家庭户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且大于人口总量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相对于人口总量,以家庭户为视角来研究人口因素对二氧化碳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在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中,应当更多倡导推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家庭户模式,家庭减排对于减排目标的实现将具有更大的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