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6)
- 2023(12134)
- 2022(10207)
- 2021(9531)
- 2020(7639)
- 2019(17367)
- 2018(17003)
- 2017(32024)
- 2016(17210)
- 2015(19618)
- 2014(19608)
- 2013(19721)
- 2012(19037)
- 2011(17650)
- 2010(17948)
- 2009(16296)
- 2008(16445)
- 2007(14719)
- 2006(13460)
- 2005(12872)
- 学科
- 济(82607)
- 经济(82521)
- 业(48511)
- 管理(47497)
- 企(36743)
- 企业(36743)
- 中国(28810)
- 方法(28646)
- 数学(24800)
- 数学方法(24547)
- 农(23285)
- 地方(20848)
- 贸(18008)
- 贸易(17993)
- 业经(17765)
- 财(17501)
- 易(17498)
- 技术(17309)
- 制(16742)
- 银(16065)
- 银行(16040)
- 农业(15831)
- 学(15656)
- 行(15601)
- 融(15452)
- 金融(15452)
- 发(13247)
- 环境(12372)
- 地方经济(11683)
- 体(11084)
- 机构
- 大学(255966)
- 学院(255709)
- 济(116054)
- 经济(113838)
- 研究(102598)
- 管理(90922)
- 中国(80197)
- 理学(75795)
- 理学院(74812)
- 管理学(73682)
- 管理学院(73172)
- 科学(59578)
- 京(57210)
- 所(54130)
- 财(52614)
- 研究所(48538)
- 农(45257)
- 中心(45250)
- 财经(40587)
- 江(39755)
- 北京(37941)
- 经(36991)
- 经济学(36564)
- 院(36448)
- 范(35633)
- 师范(35298)
- 业大(35187)
- 农业(35068)
- 经济学院(32753)
- 州(32039)
- 基金
- 项目(160261)
- 科学(126460)
- 研究(118590)
- 基金(116322)
- 家(102592)
- 国家(101754)
- 科学基金(85207)
- 社会(77075)
- 社会科(73208)
- 社会科学(73192)
- 省(60722)
- 基金项目(59696)
- 教育(53475)
- 自然(52275)
- 划(52134)
- 自然科(51088)
- 自然科学(51076)
- 自然科学基金(50197)
- 资助(48576)
- 编号(45674)
- 发(40438)
- 成果(38916)
- 重点(37198)
- 部(36723)
- 课题(33797)
- 创(33734)
- 国家社会(33034)
- 发展(32871)
- 展(32329)
- 创新(31805)
- 期刊
- 济(138660)
- 经济(138660)
- 研究(87679)
- 中国(60819)
- 农(43678)
- 学报(39923)
- 财(39051)
- 科学(38495)
- 管理(37507)
- 教育(31161)
- 融(31043)
- 金融(31043)
- 大学(30271)
- 农业(30150)
- 学学(28163)
- 技术(23718)
- 经济研究(23321)
- 业经(21183)
- 财经(21137)
- 经(18490)
- 问题(18421)
- 贸(17599)
- 业(16929)
- 国际(16568)
- 世界(16429)
- 技术经济(14318)
- 坛(12579)
- 论坛(12579)
- 科技(12338)
- 图书(11369)
共检索到422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国平
中国可以通过引进、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跃式上升,但同时也存在着更多的技术性后发劣势。技术上的飞跃是切实提高“中国制造”含金量的根本要素,因而,中国要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的环境,创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树立自己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加快企业改制步伐,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在机制和外部环境。
关键词:
世界工厂 技术性后发劣势 路径依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邱立成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处于后来者的地位,这种地位给予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是优势还是劣势?国外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种是强调后来者优势的技术差距论,另一种是强调后来者劣势的依附论。技术差距论的鼻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本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汶荣
企业在利用技术后发优势的发展过程中,既可能由模仿创新迈向自主创新,也可能陷入技术后发优势陷阱。所以,在认识技术创新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企业在利用后发优势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特征,特别是具有转折意义的特征,有助于理解技术创新发展过程,形成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企业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简新华 许辉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本、技术、人口、制度、管理、竞争等方面的后发劣势,拥有技术引进、制度创新、结构变动、规模扩张、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后发优势。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后发优势和劣势发生变化,既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弱化了技术引进和规模扩张的后发优势。中国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才有可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后发优势 后发劣势 知识经济 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国安 王继翔
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后发劣势与 后发优势的含义及其性质 后发劣势(dis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是与先发劣势、先发优势相对应的概念,其出现源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学中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概念的出现自然源于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贤森
中美贸易争端中美国政策表现出了反复多变的特征,其目标不仅是争取经济利益更是实现对中国的全面战略压制。中国发展的后发优势已经得到充分释放,应当警惕可能出现的后发劣势。中国应当审视自身发展路径选择与规则应对策略,以增强本国经济发展韧性与国际规则影响力。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通过深化内部改革破除发展路径依赖,扩大对外开放再续国际规则红利等方式,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中美贸易争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过去18年,我国证券市场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实现了与成熟市场的同步甚至超前发展,跨越了这些市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经历的多个阶段。以证券交易系统为例,深交所1992年引入电脑自动撮合系统,与周边的东京、香港等市场基本同步;1996年A股完全取消交易大厅,全部实行场外报盘,比周边市场超前3-4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忠斌 杨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正河
从历史角度看 ,城市化的启动有一定的条件要求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 ,所要求的初始条件和动力不一样。本文通过对先行和后发国家城市化道路的比较 ,理出城市化过程中的基本联系 ,指出中国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后发城市化国家的基本特点 ,那些因素是正向的 ,那些因素是负向的 ,进而提出一些可供操作的建议
关键词:
先行城市化 后发城市化 优劣势 初始条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凯 蔡银寅
技术优势国主要凭借技术壁垒和反倾销壁垒对技术落后国进行贸易压榨。因此,落后国家面临着"两难困境":如果以技术壁垒为基准进行边际调整,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则会被一步步蚕食;如果采取过度投资企图永久性超越技术壁垒,则会被反倾销壁垒彻底赶回来。研究认为,我国的部分行业在应对技术壁垒时出现了过度投资的迹象,陷入了"两难困境"。因此,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和加强国内技术体系与世界的融合是解决"两难困境"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技术壁垒 反倾销壁垒 两难困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文鹏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典型的学习过程 ,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使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后发利益 ,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之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在技术学习和制度学习方面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后发劣势 ,具体表现为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方面的“排异效应”。两方面的后发劣势将使中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中国应当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适当调整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 ,消除技术学习方面的“路径依赖”和制度学习上的“排异效应” ,确立国家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学习 后发优势 后发劣势 路径依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卢强
在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尤其是在WTO技术贸易环境下,中国ICT企业越来越处于知识经济后发劣势的被动地位,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标准竞争的态势下,中国企业唯有充分利用我们的市场优势和ICT产业融合的机会点发挥超越策略才有成长的可能。文章分析了我国ICT企业超越的机会点和为什么要实施超越策略以及如何实施超越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龙 唐德善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和后发劣势的增加,曾经是后发国家最优战略选择的日、韩模式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盲目模仿反而会造成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而作为当前最优制度选择的西方成熟的民主市场经济加宏观调控体制,则由于国情相异太大,后发国家难以模仿;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次优战略选择的民主宪政加自由市场模式就成为大部分后发国家当前的最佳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作诗
作为发展过程中的后来者 ,后发国家拥有后发优势是显然的 ,后发国家自然会利用后发优势 ,但是利用后发优势不是没有代价的 ,这代价就是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就像收益和成本的关系一样 ,乃硬币之两面。要获得利用后发优势的好处 ,就必须承担面对后发劣势的代价 ,这是无可避免的两难冲突。后发国家应该注意并处理好此两难冲突。处理好此两难冲突 ,关键不在于在政治领域推行民主共和制 ,而在于要切实地维护和保障私有产权 ,推行法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燕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后发优势”理论及一些代表性观点。其次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在开放的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具有的六大优势 ,并就全球化条件下 ,后发国家所面临的外在发展劣势进行了分析 ,同时 ,对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部失误加以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