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8)
- 2023(10169)
- 2022(8474)
- 2021(8264)
- 2020(6612)
- 2019(15338)
- 2018(14852)
- 2017(28794)
- 2016(15554)
- 2015(17379)
- 2014(17091)
- 2013(16872)
- 2012(15514)
- 2011(14162)
- 2010(14210)
- 2009(13479)
- 2008(13225)
- 2007(11553)
- 2006(10594)
- 2005(9647)
- 学科
- 济(65675)
- 经济(65606)
- 管理(42730)
- 业(39654)
- 企(31193)
- 企业(31193)
- 方法(30184)
- 数学(28005)
- 数学方法(27555)
- 税(21829)
- 中国(21481)
- 税收(20385)
- 收(20213)
- 财(19006)
- 农(18679)
- 贸(15132)
- 贸易(15124)
- 易(14890)
- 制(12605)
- 业经(12423)
- 策(11638)
- 农业(11541)
- 银(10898)
- 银行(10898)
- 地方(10565)
- 行(10539)
- 学(9966)
- 环境(9879)
- 融(9819)
- 金融(9818)
- 机构
- 学院(217230)
- 大学(215760)
- 济(100856)
- 经济(99193)
- 管理(82938)
- 研究(77805)
- 理学(71215)
- 理学院(70491)
- 管理学(69275)
- 管理学院(68856)
- 中国(61974)
- 财(51226)
- 京(45094)
- 科学(42790)
- 财经(39118)
- 所(38294)
- 经(35758)
- 中心(34435)
- 研究所(34293)
- 经济学(32587)
- 江(31507)
- 农(29721)
- 北京(29559)
- 经济学院(29387)
- 财经大学(29016)
- 院(27951)
- 范(26602)
- 师范(26420)
- 业大(26409)
- 州(24701)
- 基金
- 项目(140167)
- 科学(112412)
- 研究(106206)
- 基金(104654)
- 家(90384)
- 国家(89669)
- 科学基金(77052)
- 社会(70207)
- 社会科(66714)
- 社会科学(66702)
- 基金项目(52556)
- 省(51070)
- 教育(48752)
- 自然(47093)
- 自然科(46064)
- 自然科学(46056)
- 自然科学基金(45251)
- 资助(45153)
- 划(44120)
- 编号(42383)
- 成果(35777)
- 部(32910)
- 重点(31491)
- 发(30830)
- 国家社会(30276)
- 课题(29810)
- 创(29080)
- 教育部(28860)
- 中国(28698)
- 性(28158)
共检索到336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燕绥 闫俊 刘方涛
延税型养老储蓄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政策,即税收政策和养老金政策的有效结合。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推出延税型养老储蓄政策为时稍晚,路径选择极为重要。本文提出"延期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分段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两个路径,并从理论、法律和操作三个方面对两种路径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分段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是最优选择,可供社会讨论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延税型养老储蓄 养老福利税 路径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显财 徐晔
税收递延型(简称税延型)个人养老储蓄是上海国际金融建设的重要金融创新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方向。国外税延型养老储蓄的具体设计及其变迁,为我国的相关制度设计提供参考。对税延型养老储蓄的经济影响,包括对常规储蓄、消费、投资以及纳税人的行为反应等的相关研究作回顾,为评估我国相关变量的变化提供研究方向。在总结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税延型养老储蓄账户的类型及其管理方式提出简要规划。
关键词:
税收递延 养老储蓄 常规储蓄 纳税人行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景峰 李玉龙
商业养老保险税收递延政策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别在无税收递延政策和有税收递延政策情形下建立了个体消费—储蓄模型,通过对比两种情形下的个体最优行为,分析了税收递延政策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递延税收税率与工作期税率相等时,个体年金保险需求增加、其他行为及效用不变,此时税收递延政策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当递延税收税率小于工作期税率时,个体当期消费、年金保险需求及效用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当递延税收税率大于工作期税率时,个体当期消费、年金保险需求及效用减少,银行存款增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晓波 宋雅京 曾诗鸿
国内关于降低养老统筹费率和个税递延型商业险制度已有一定的研究,但还不充分,对于推进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缺乏理论支撑,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两期的世代交叠模型,对降低养老统筹费率和试行个税递延型商业险的储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养老统筹缴费率会增加居民的储蓄意愿,税延型商业养老险购买意愿的增强也会提高居民储蓄率,而提高税延型商业养老险的税优比率能降低储蓄。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各地政府可分阶段降低统筹费率,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税延型商业养老险制度的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海涛
人口老龄化是许多国家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如何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养老资金,缓解养老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美国鼓励养老储蓄税收政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养老储蓄税收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养老储蓄 税收政策 缴款限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文炼
1989年我国城乡储蓄创纪录增长,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上涨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继续平淡,储蓄增势仍然旺盛。如何估价去年以来的市场波动与储蓄增长,关系到当前宏观政策的抉择。本文试通过对我国近年来消费与储蓄变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有关看法和对策思路。一、“市场疲软”与耐用消费品波动市场波动也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消费需求约占社会总需求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又占消费总需求的90%。所以,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最主要部分。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可以划分为生活必需品需求、一般日用品需求和耐用消费品需求三个部分。由于我们缺乏专门的耐用品零售额历年统计资料,只好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虞俊杰
2012年6月央行宣布允许银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至1.1倍,历史性打破了银行业实行划一存款利率的格局,这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影响深远,也不可避免地给以银行存款利率为基础上浮一定比例定价的储蓄国债带来连锁反应。为此,我国储蓄国债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储蓄国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任碧云 杨鸿涛
本文在Feldstein和Horioka研究基础上,建立固定影响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使用中、美、英等10个国家的总储蓄率与总投资率和中、美两国分经济部门储蓄率与投资率以及中国分省储蓄率与投资率数据,对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从总量、分部门、分地区3个维度进行分析与国际比较。实证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储蓄率与投资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但中国储蓄-投资转化率仅处于中游偏上水平,高于欧美国家,低于亚洲主要国家,存在转化效率不高和部门间、地区间不平衡等问题。由于金融转化机制是储蓄-投资转化的核心机制,因此中国应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路径储蓄-投资转化的总体效率;扩大金融开放,引导储蓄资源流入投资效率较高的创新创...
关键词:
储蓄-投资转化率 金融改革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本文使用资金流量表数据探讨了中国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以及居民储蓄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变化。研究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率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增速最快,而在2000年以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同期水平;从国民储蓄的部门特征来看:居民储蓄始终是国民储蓄中最重要且稳定的组成部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居民储蓄倾向却增长明显,从而导致居民部门储蓄率的基本稳定。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特征事实 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铁军
本文从广义储蓄的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储蓄政策工具。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储蓄政策工具可按调控方式的不同而分为两类,一类是包括利率、汇率和税收在内的市场工具;另一类则是包括公积金上缴率和赤字融资在内的计划工具。文章对上述各种工具的传导机制及其效果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运用多样化的储蓄政策工具来动员国民储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新强 汪伟 杨坤
通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出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产出的同时,抑制了居民消费,长期内则导致产出超调和消费持续性。基于刚性储蓄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仅可以较好的解释上述事实,而且可以产生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流动性效应的特征事实。基于该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刚性储蓄下的流动性效应和可贷资金效应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则是导致产出超调的主要因素;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刚性储蓄家庭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抑制居民消费,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则是产生消费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刚性储蓄 货币政策 实际产出 居民消费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溶沧
财政支出与储蓄──投资变动的相关论析和政策选择刘溶沧一、我国财政支出在动员储蓄──投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条件下,国家财政收支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长,是一个带规律性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经济增长与财政...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徐鸿
随着分配格局的变化,我国越来越表现出明显的“超储蓄”现象。“超储蓄”现象的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二是投资和消费的安全性不够、动力不足。要促使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即期消费,主要可以通过部分修改税法、开征个人财产税、开征社会保障税和调整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来完成。
关键词:
税收政策 超储蓄 投资:消费 转化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璨 凌晨 邹红
具体内容不明的待实施政策也有可能造成实际的经济影响,事前预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利用延迟退休政策宣告这一外生冲击,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城镇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我们的研究首次发现,延迟退休政策宣告显著地降低了城镇家庭的储蓄率,主要影响途径为家庭的可预期收入增加。平均而言,家庭中每多一个尚未退休的劳动力,其储蓄率大约降低5%;可供工作的时间每多一年,储蓄率大约降低0.2%。该宣告效应在不同家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关注社会经济新闻和临近退休的家庭对此更加敏感,而储蓄率较高、流动性约束宽松的家庭相对不易于降低其储蓄率。延迟退休能够有效释放城镇居民储蓄,但必须对潜在受影响人群加以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且应较有弹性地实施。在确认宣告效应存在的前提下,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应该尽快披露后续安排,稳定居民预期。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宣告效应 家庭储蓄率 双重差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