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3)
2023(9410)
2022(7704)
2021(7198)
2020(5992)
2019(13680)
2018(13360)
2017(25966)
2016(13789)
2015(15574)
2014(15576)
2013(15612)
2012(15234)
2011(14270)
2010(14759)
2009(14239)
2008(13201)
2007(11692)
2006(10929)
2005(10291)
作者
(38774)
(32355)
(32185)
(31064)
(21056)
(15232)
(14639)
(12499)
(12447)
(11740)
(11343)
(10602)
(10559)
(10529)
(10403)
(10080)
(9594)
(9387)
(9226)
(8722)
(8396)
(7800)
(7731)
(7437)
(7378)
(7375)
(6939)
(6796)
(6532)
(6392)
学科
(81026)
经济(80958)
管理(36593)
(32465)
方法(27009)
数学(24752)
数学方法(24563)
(24468)
企业(24468)
中国(22033)
地方(18447)
(17161)
(15785)
贸易(15776)
(15413)
(14358)
业经(13548)
(13075)
地方经济(13032)
(12623)
金融(12623)
(12343)
(12021)
银行(12021)
(11686)
(11369)
农业(11195)
环境(10964)
(9581)
(9370)
机构
大学(208758)
学院(206152)
(109102)
经济(107326)
研究(80985)
管理(76258)
中国(66065)
理学(63979)
理学院(63282)
管理学(62603)
管理学院(62189)
(48344)
(44552)
科学(41273)
(40223)
财经(37738)
经济学(36461)
研究所(35916)
中心(35681)
(34468)
经济学院(32597)
(30611)
北京(29645)
(28376)
(27993)
财经大学(27837)
(27500)
师范(27372)
科学院(23895)
(23789)
基金
项目(124545)
科学(100174)
研究(96126)
基金(93834)
(79934)
国家(79315)
科学基金(67821)
社会(66003)
社会科(62853)
社会科学(62843)
基金项目(46900)
(43585)
教育(43411)
资助(40239)
自然(39085)
自然科(38198)
自然科学(38187)
(37836)
自然科学基金(37541)
编号(36948)
成果(32100)
(30455)
(28957)
国家社会(28905)
重点(27978)
中国(27418)
教育部(27080)
课题(26496)
人文(25772)
(25391)
期刊
(128144)
经济(128144)
研究(76865)
中国(41521)
(34457)
(30731)
金融(30731)
管理(30680)
(26467)
科学(25149)
学报(23523)
经济研究(22448)
教育(20265)
财经(20236)
大学(19609)
学学(18111)
(17667)
农业(17630)
技术(17224)
(16684)
问题(16662)
业经(16472)
国际(16073)
世界(15442)
技术经济(12187)
统计(11128)
经济问题(10324)
(9559)
(9538)
现代(9509)
共检索到339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华而诚  刘都生  李昊  
当前,全球正密切关注次贷危机是否会使美国经济在2008年衰退,并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本文旨在测算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索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以确保中国经济达到调控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彬  
次贷金融危机发生后,学术界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不足,政策操作方面也进行了调整。中国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典型代表,同发达经济体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相比较,具有二元经济加转轨经济的特点,又处于高速发展逐渐放缓的过程。在借鉴和比较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次贷金融危机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重视本国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更多考虑总供给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张汉亚  石康  叶辅靖  史育龙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11月,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为了准确了解美国金融危机发展演变态势,把握美国新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势,前不久,我们在美国进行了实地考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认识。一、美国新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取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若谷  冯春平  
美国次贷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爆发的。对于中国来说,危机带来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次贷只是第一张骨牌。危机后风险资产价格重估,美国经济明显放缓,美国政府连续降息、大幅度减税,美元加速贬值,如此强烈的连锁反应,使得正面临着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中国经济很难隔岸观火,可以说利弊兼有。本文对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其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辉  
目前正在上演的美国华尔街风暴已将全球金融带入了一个恐慌的状态,并必将导致全球生产要素价格和增长格局发生演变,从而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探讨了这次金融海啸的实质,进而展望了金融海啸后强势美元归位的历程,认为世界经济有可能重回低利率低通胀时代,对此,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应当有所调整。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阮永平  李艳  陆政  
本文从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演变与影响分析入手,探讨了税收政策在次贷危机中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历史比较。最后,对税收政策在次贷危机应对中的积极效应与局限性进行了评述。
[期刊] 改革  [作者] 宋立  
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化成了全球性的次贷金融危机,是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大量西方人在讨论,中国能够带领大家走出美国的阴影吗,中国能够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吗,中国能够像在1998年以后一枝独秀吗,这种局面能一直维持下去吗,中国能否部分替代美国危机消除或者减弱作出一些贡献呢?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帕布罗·埃尔南德斯·德·科斯  赵天奕  林薛栋  
根据IMF的测算,在过去三年里,贸易保护使世界GDP损失接近1%,中国GDP损失1.5%,美国GDP损失1%,欧元区损失不到0.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年,为我们在经济政策管理方面提供了大量经验教训。本文回顾了十年来国内外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以及改革措施,有助于提升避免新危机出现或者降低其影响力的能力。本文首先讨论国际变革,全球金融架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对世界经济中期增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次分析欧元治理的变化,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危机已经演变为金融市场上的系统性危机,且已经扩散到全球。次贷危机的演进方向如何?中国如何在不牺牲结构性调整的前提下,缓解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如何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来最小化外汇储备在次贷危机中的潜在损失?请看本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静  
肇始于2007年2月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逐步转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并蔓延到实体经济。我国政府在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以系统权变思维和科学管理思维,适时改变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基调,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消费、产业、区域、土地政策工具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揭示当代政府在这一惊心动魄过程中的科学管理思维和政策组合,既对研究危机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进一步厘清政策得失率先复苏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国庆  李相儒  张校敏  
2007年四季度,美国二级房贷市场出现重大危机,数千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变成坏帐,从而导致美国经济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出现了滑坡,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预测,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连婕  
近期,美国次贷证券引发的金融风波正向全球蔓延,由于次贷证券是以次级按揭贷款为基础资产的结构金融产品,因此,此次风波的发生及其演化反映了近年来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其根源在于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的房地产价格飚升。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放开,资金跨境流动受限,我国经济受此轮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应当看到,中国目前正经历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在已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此轮风波足以对中国日益开放的金融业和价格连续上涨的房地产市场敲响警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涛  
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进入"温和衰退",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和机遇。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没有改变。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