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3)
2023(15268)
2022(12984)
2021(12217)
2020(10260)
2019(23870)
2018(23666)
2017(44742)
2016(23897)
2015(27196)
2014(27257)
2013(27097)
2012(25539)
2011(23254)
2010(23039)
2009(21198)
2008(20974)
2007(18463)
2006(15981)
2005(14576)
作者
(68810)
(57695)
(57399)
(54696)
(36662)
(27640)
(26242)
(22518)
(21978)
(20428)
(19657)
(19444)
(18253)
(18175)
(18025)
(17818)
(17216)
(17152)
(16598)
(16450)
(14390)
(14169)
(13991)
(13231)
(13068)
(13046)
(12736)
(12626)
(11607)
(11491)
学科
(109819)
经济(109717)
管理(65127)
(64047)
(50183)
企业(50183)
方法(47534)
数学(42421)
数学方法(41931)
中国(32823)
(29599)
地方(25437)
(24669)
业经(22559)
(22046)
贸易(22032)
(21399)
(19964)
农业(19821)
(18904)
(17338)
银行(17308)
(17022)
金融(17019)
(16705)
环境(16156)
(15697)
技术(14970)
(14923)
(14647)
机构
大学(344144)
学院(343672)
(150422)
经济(147618)
管理(132152)
研究(122236)
理学(113405)
理学院(112103)
管理学(110206)
管理学院(109553)
中国(94348)
(73715)
科学(72576)
(66863)
(61610)
(57119)
中心(56161)
研究所(55887)
财经(53144)
(50608)
业大(49216)
(48397)
北京(47203)
经济学(46712)
(45529)
师范(45086)
农业(44801)
(43835)
经济学院(42094)
(40263)
基金
项目(227802)
科学(180395)
基金(166916)
研究(166319)
(145520)
国家(144330)
科学基金(123808)
社会(107249)
社会科(101777)
社会科学(101754)
基金项目(87459)
(87300)
自然(79179)
自然科(77369)
自然科学(77346)
教育(76398)
自然科学基金(75984)
(74381)
资助(69429)
编号(66482)
成果(53701)
(53242)
重点(51598)
(51520)
(47366)
课题(46088)
国家社会(45105)
创新(44365)
教育部(44299)
科研(43873)
期刊
(165331)
经济(165331)
研究(102900)
中国(69302)
(52308)
学报(51251)
(51122)
管理(49407)
科学(49092)
大学(39215)
学学(36781)
农业(36075)
教育(35377)
(33386)
金融(33386)
技术(31199)
经济研究(27599)
业经(26731)
财经(26067)
(22454)
问题(22004)
(20257)
(19350)
统计(18131)
技术经济(17755)
世界(17449)
国际(17220)
(15937)
图书(15927)
理论(15801)
共检索到519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任雪  张钟文  周融  
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那么,"十三五"时期中国平衡发展表现如何?"十四五"时期又应如何开启平衡发展新篇章?本文利用中国平衡发展指数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四个领域出发,对平衡发展进程进行监测,总结归纳平衡发展取得的成就,揭示平衡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国平衡发展的一些思考,最后,从创新、收入、就业、生态以及养老和医疗公共服务五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平衡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天阳  
"十三五"时期,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传统化学产品产能稳中有降,新型化学材料供给快速增长,同时高端化工产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环保状况有所改善。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国化工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化工产业亏损企业占比数量有所提高,专利转化率水平整体偏低,缺少引领行业的大型化工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挑战,关键新型化工材料自给率仍不足。在"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大背景下,化工产业未来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具体推进时,我国应延伸发展化工产业下游高端制成品,提高化工产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化工企业,突破功能性化工新型材料供应瓶颈,坚守化工产业生产绿色和安全底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化工产业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林静  
"十三五"时期,我国外贸处在"优势交替期""动能转换期"和"目标更替期"三期并行的重要阶段,外贸发展按照"淡化增量、结构优先"的发展思路,在商品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和国内外布局等方面均实现显著优化。然而,按照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目标审视,中国外贸仍存在发展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动力短板、创新短板、制度短板和结构短板四个方面。文章提出,"十四五"时期,外贸要按照"融合发展、主体强化、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要注重拓展"外贸+"融合度,提升外贸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力;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和扶持力度,强化外贸企业在贸易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增长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联通内外的纽带功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娴  陈曦  周航  
十四五开局,流通业的发展方向该如何锚定?十三五收官,流通业有哪些笃定之举?本文基于我国流通业发展走过的历史轨迹和现存问题,着重总结了"十三五"流通业取得的成效,结合"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内涵要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流通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格局:数字化转型是流通业发展的新方向,支撑"双循环"流通体系是"十四五"流通业发展的新格局。流通业作为先导产业正在成为引领国内循环的核心,需要实现供给与需求两端并举,供应链与产业链双链共行,技术与机制双效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宋思源  敬艳辉  王旭阳  
"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逐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机制,为服务外包持续高质量发展锚定了城市"站点",但同时仍在体制机制创新、区域产业协调联动及离岸在岸均衡发展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迈入"十四五"阶段,服务外包面临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产业布局出现区域性转移及再分工,发展动能也将由政策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文章提出,示范城市应从推动"增量"向"增效"的优势再造,实现"政策洼地"向"创新高地"的转变,明确"接包发包并举、离岸在岸并重"发展导向,强化对区域战略的支撑,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对标国际先进开展先行先试等方面入手,更好整合国际国内资源、联结国际国内市场,加紧实现创新引领,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主编2022年3月出版/198.00元ISBN 978-7-5201-9818-9本书从四个方面对中国能源领域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全面回顾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内外部环境和主要问题,并对中国能源未来发展进行研判。二是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全面系统总结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行业、煤炭行业、油气行业和核电行业在“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分析各行业存在的问题,对“十四五”时期能源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措施与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月  冷淦潇  冯晓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已成为当前的重点任务,强化后续扶持成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关键。产业发展作为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安置区和搬迁户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9省4期搬迁户调研数据,对后续产业发展的特征、减贫成效、面临的问题及提升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后续产业已覆盖72.05%的搬迁户,类别以种养殖业为主,组织方式从"农户自己发展"向"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转变。在带动模式及成效方面,后续产业发展主要通过生产带动、就业带动、资产收益带动和混合带动四种模式帮助搬迁户增收致富,可使其家庭人均纯收入提高5.27%。但安置区后续产业仍面临着发展不足、产业选择同质化严重、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不够、搬迁户主观能动性不强等问题,未来要通过加大后续产业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选择、完善带贫主体激励机制、激发搬迁户内生动力来进行提升,以巩固搬迁脱贫成果,接续乡村产业兴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昕  杨开忠  
通过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中国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加以梳理与总结。"十三五"期间,城市群的研究热度明显提升,城镇化的相关研究持续深入,经济增长问题获得更多关注,土地利用、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研究也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也存在着理论创新不够、数据方法限制、政策支撑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展望"十四五"时期,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将在理论、方法、政策支撑等方面取得进展:以经济增长、生态文明等重大实践问题为导向,推动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运用大数据、新方法等突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开展都市圈、城市群等非行政区划的研究;加强政策的模拟与评估,为城市领域尤其是规划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支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小敏  于干千  
基于数据定量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本文从宏观政策、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餐饮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在经济新常态和服务业黄金发展期的背景下,餐饮业在政策环境、产业布局、市场结构、增长模式、发展思路等方面都经历着深刻转变与调整。"十三五"期间,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餐饮业有望在行业定位、创业环境、业态结构、资源配置、食品安全以及综合实力方面实现全方位提升与优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徐建伟  付保宗  
"十二五"时期以来,随着国内外资源要素条件和发展环境变化,传统工业发展模式面临的瓶颈和制约日益突出,工业增长动能逐渐减弱。"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决胜时期,工业将经历发展型式转变的深度调整,这不仅包括工业占比和增长速度的变化,也包括工业结构、发展模式与驱动因素的变化。基于此,工业政策应该更加注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更加聚焦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更加重视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任继球  
"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突破50%,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区域产业发展逐步协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有成效。但是,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大、服务业准入门槛过高或偏低、政策监管和公共服务缺失,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凸显。展望"十三五",结合国内国外经济形势,我国工业增速将持续放缓,但工业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服务业迎来发展黄金期,就业比例将首次超过50%;农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深度融合、产业边界模糊,跨行竞争更加激烈。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萌  朱忠琼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现实要求和必要选择,是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延伸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分析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现状、亮点、问题是保障其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总结梳理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十三五"期间在保障措施、网络建设、服务效能、创新亮点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联合图书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十四五"期间的业务发展和创新服务提出铺排和设想,以期推动联合图书馆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谭宝仪  邹心鋆  张弘  
“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农村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助推了精准扶贫,促进了乡村振兴。但与此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依然存在着响应机制不够灵敏,体系重心偏低,以及固守传统招生制度,导致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不畅等问题。基于“十四五”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环境,必须超越农村职业教育本原价值,确立以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开发为主题的多元化功能定位;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建构与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对接的职业教育培训框架;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助推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宪春  郑正喜  张钟文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定量角度研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我国平衡发展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课题。清华大学中国平衡发展指数是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定量分析。它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程度进行评价,对平衡发展的进程进行监测,反映我国平衡发展成就,揭示平衡发展中的不足,为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湘泉  
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领域引人注目的事件层出不穷。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中国人力资源进入“和谐管理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宏大社会理想,牵引着中国人力资源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要概括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中国人力资源领域所体现出的特点,当推发展、公平、平衡最为贴切。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贫穷和落后就谈不上对人的尊重;公平是发展的价值标准,也是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而社会力量的平衡以及人自身的平衡是和谐社会的理想形态。相比于2005年的主题——“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2006年中国人力资源实践所展现出的“发展、公平、平衡”的特点,既有对上一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