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9)
- 2023(12362)
- 2022(10751)
- 2021(10430)
- 2020(8664)
- 2019(20212)
- 2018(20042)
- 2017(38276)
- 2016(20735)
- 2015(23533)
- 2014(23275)
- 2013(23331)
- 2012(21455)
- 2011(19716)
- 2010(19433)
- 2009(17753)
- 2008(17238)
- 2007(14700)
- 2006(12788)
- 2005(11443)
- 学科
- 济(86189)
- 经济(86100)
- 管理(56624)
- 业(51701)
- 企(42324)
- 企业(42324)
- 方法(39355)
- 数学(33958)
- 数学方法(33626)
- 中国(24475)
- 农(21785)
- 学(21717)
- 财(18453)
- 业经(17743)
- 贸(17571)
- 贸易(17561)
- 易(17127)
- 环境(16490)
- 地方(15922)
- 和(14720)
- 农业(14409)
- 制(14143)
- 理论(13988)
- 银(12689)
- 银行(12651)
- 划(12614)
- 融(12509)
- 金融(12508)
- 技术(12186)
- 行(12160)
- 机构
- 大学(299218)
- 学院(293466)
- 济(123248)
- 经济(120853)
- 管理(116653)
- 研究(106645)
- 理学(101262)
- 理学院(100090)
- 管理学(98552)
- 管理学院(98024)
- 中国(78738)
- 京(65284)
- 科学(65244)
- 所(53764)
- 财(52438)
- 研究所(49441)
- 中心(46550)
- 农(45725)
- 财经(43041)
- 业大(42951)
- 北京(42310)
- 范(40162)
- 师范(39850)
- 江(39648)
- 经(39418)
- 院(38614)
- 经济学(37563)
- 农业(35778)
- 经济学院(33779)
- 师范大学(32890)
- 基金
- 项目(204132)
- 科学(160529)
- 研究(149846)
- 基金(149682)
- 家(130995)
- 国家(129991)
- 科学基金(110631)
- 社会(94697)
- 社会科(89705)
- 社会科学(89680)
- 基金项目(79609)
- 省(75938)
- 自然(71570)
- 自然科(69821)
- 自然科学(69804)
- 自然科学基金(68555)
- 教育(67635)
- 划(65593)
- 资助(61860)
- 编号(59909)
- 成果(49224)
- 部(46189)
- 重点(45803)
- 发(43557)
- 创(41857)
- 课题(40893)
- 教育部(39538)
- 国家社会(39358)
- 创新(39098)
- 科研(38913)
- 期刊
- 济(132212)
- 经济(132212)
- 研究(89500)
- 中国(53118)
- 学报(47240)
- 科学(44319)
- 管理(42156)
- 农(40932)
- 财(36505)
- 大学(35249)
- 学学(32754)
- 教育(32550)
- 农业(29400)
- 技术(23409)
- 融(22897)
- 金融(22897)
- 经济研究(21708)
- 财经(20532)
- 业经(19307)
- 经(17578)
- 图书(17330)
- 问题(17041)
- 业(16152)
- 贸(14742)
- 理论(14687)
- 资源(14361)
- 科技(14262)
- 世界(14256)
- 技术经济(13912)
- 国际(13249)
共检索到427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新荣 赵洋 回嵘 苏洁琼 高艳红
本文评述了中国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历程和特点,系统分析了其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家重大需求推动了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研究,植被建设是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土壤生境的恢复、生态水文互馈机理、植物水分关系、生物土壤结皮、基于模型的预测模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地学与生物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为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理论创新和生态恢复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良
从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角度分析不同人为干扰强度(ck原始甜槠林、A级择伐更新、B级天然更新、C级杉木林和D级毛竹林)对福建龙栖山甜槠林各层次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除灌木层均匀度略呈"S"型下降、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呈"S"型下降至C级后上升外,其他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为上升至A级后下降,而优势度除草本层上升至A级后下降,层外植物上升至C级后下降外,其他层次都呈线性上升。表5参13
关键词:
甜槠 干扰强度 物种多样性 生态恢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李翠翠 李俊 牛金林
道路建设影响了诸多生态过程,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成为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对地形稳定性、侵蚀敏感性产生重大影响,造成生境破碎化及鱼类的屏障效应。道路生态学问题早已引起广泛关注,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道路生态影响的大尺度性和长期性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理解,作为一个广阔的前沿领域,其研究应把握好与国际同步这一良好契机。
关键词:
道路 生态学 产沙 地形稳定性 敏感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社教 沈固朝
首先探讨有关知识生态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包括知识生态学的含义、学科性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其次给出本文研究的内容,认为知识生态学是借用生态学特别是生态哲学、人类生态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探讨知识与环境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知识工作者、知识型组织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由此重点研究:知识工作者生态学、知识型组织生态学、知识生态系统生态学,以及与它们相互关联的知识环境。最后是知识生态学研究及应用的展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研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广东省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利用 ,加上人口压力 ,使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干扰 ,退化生态系统大面积增加 ,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长期的恢复生态学定点研究表明 ,通过综合整治 ,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与重建 ,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丘陵山区进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实践中所构建的“林—果—草— (牧 )—鱼”复合生态系统 ,是高产、高质、高效的复合农林业模式 ,是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复合农林业 广东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管云云 费菲 关庆伟 陈斌
林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种中小尺度干扰,是促进森林更新、养分循环、功能提高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阐述林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以期为今后的林窗理论研究和森林经营实践提供参考。林窗生态学研究集中于林窗的形成、基本特征以及林窗对森林小气候和植物群落特征等地上结构与过程的影响;近年来,林窗对细根与枯落物分解、土壤碳氮动态及酶活性以及对森林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影响研究逐渐增多,但研究的时空尺度较小且不够全面、深入。今后应着重研究林窗如何调控林分结构和森林生态服务过程与功能,重点阐明林窗对土壤碳氮分配、循环和固持,细根分解及根际效应等地下生态过程,以及对动植物与微生物生理生态学的影响与影响机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煜 张旭 邱子豪 陈远其
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荒草坡及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其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故芒萁的资源利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近10年国内外学者在芒萁生态学与资源利用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芒萁对遮阴、酸雨等环境干扰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过程,追踪了芒萁对金属元素胁迫环境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归纳了芒萁的化感作用及其在养分循环和对土壤生物影响等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芒萁资源利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针对芒萁可能开展的研究,包括从基因水平上揭示其富集和耐受重金属的遗传机制;阐明其群落动态与驱动机制;揭示芒萁及其与植物/土壤动物互作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过程和机理;分离与鉴定化感物质;解析、分离、纯化药用成分并检测其药物活性。本研究为芒萁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维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干旱区气候出现明显转折:伴随升温趋势明显,降水较大幅度增加,风力和蒸发力持续减弱,干燥指数有所减低;受其影响,许多河流流量增加、湖泊水位升高,植被逐渐恢复,荒漠化持续扩展趋势初步遏制。20世纪中后期,干旱区的许多内陆河流流量不断减少甚至断流、下游绿洲衰退,其主要原因并非气候变化,而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尽管干旱区降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降水的基数原本很小,增加后的降水绝对数量仍然很低,因此,干旱区缺水少雨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干旱-荒漠的景观格局没有改变,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也没有根本性改变。
关键词:
中国干旱区 全球变化 响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选取《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文献,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支撑平台、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层次6个方面,对1987-2012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行评析。在文献作者方面,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从年度文献数量看,可将研究领域划分为4种类型,即急剧上升型、平缓上升型、平缓稳定型和下降型;从研究区域看,国内生态补偿研究以省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到30多个地域类型区;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生态补偿大多为定性描述,目前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层次方面,最初生态补偿研究大多为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转向技术指导与政策决策支撑方面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文献 研究进展 变化趋势 中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雅娟 吴波 卢琦
水分是干旱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降水是干旱区最重要的水分来源。根据气候变化研究的预测,未来我国干旱区的降水格局会改变,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等。降水变化会影响干旱区的土壤变化,植被变化,土地荒漠化和水文变化等方面。我国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的降水有总体增加趋势,而部分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的降水则出现减少趋势。降水的增加能够促进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被盖度,促使荒漠植被向草原植被方向发展,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逆转;另外,降水增加会增加河流的径流量和湖泊水量,促进洪水的发生,降水减少则具有相反的效应。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预测干旱区在未来降水格局改变之后可能发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杜宏茹,刘毅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内部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绿洲城市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回顾绿洲城市研究历程和不同时期研究重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我国干旱区绿洲城市研究中的代表性论题及其主要结论,对绿洲城市不同空间尺度的组织结构特色、绿洲城市化影响因素和机制、绿洲城市发展扩张的区域环境响应以及在水资源约束下绿洲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概括评述。今后绿洲城市研究面临良好机遇,通过研究内容扩展、学科交叉综合、新技术方法应用等途径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
关键词:
绿洲城市 空间特色 干旱区 水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桂慎 文育芬 于法稳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已成为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测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强 高文举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旅游环境影响研究亦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分析近年来国内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国内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 生态环境 研究进展 研究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申嘉澍 李双成 梁泽 王玥瑶 孙福月
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对于实现自然资本永续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情况,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框架,阐释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形成机制与表现形式,概括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基本特征,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研究方法,并梳理了未来可能研究方向,以期能够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与管理提供参考。总体来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产生于两种非排他性机制,主要有簇、权衡、协同与兼容四种表现形式,并具有空间异质性、时间变异性与尺度效应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主要有指数构建与评估、指标统计与分析、情景制定与模拟及空间制图与分析四种研究方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曲艺 陆明
生态网络是稳定生态系统,维系系统内物质与能量流动及引导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生态网络的概念与功能,总结了相关研究进展。根据我国生态网络规划目前所处阶段,分析了今后我国生态网络规划的发展方向,提出横向拓展——视角由结构转向功能,纵向深入——宏观规划转向微观动力流循环规律,统筹规划——衔接不同层次生态网络及其与城镇协调发展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