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6)
- 2023(12302)
- 2022(10289)
- 2021(9479)
- 2020(8034)
- 2019(18566)
- 2018(17957)
- 2017(34164)
- 2016(18465)
- 2015(21025)
- 2014(21099)
- 2013(21437)
- 2012(20525)
- 2011(18849)
- 2010(18752)
- 2009(17776)
- 2008(17440)
- 2007(15615)
- 2006(13859)
- 2005(12815)
- 学科
- 济(104494)
- 经济(104422)
- 管理(46487)
- 业(43143)
- 方法(39960)
- 数学(36146)
- 数学方法(35911)
- 企(31535)
- 企业(31535)
- 中国(26492)
- 地方(25563)
- 农(24089)
- 学(19941)
- 财(18914)
- 贸(17943)
- 贸易(17935)
- 业经(17885)
- 易(17319)
- 农业(16436)
- 地方经济(15600)
- 制(15452)
- 环境(14884)
- 融(13842)
- 金融(13840)
- 和(13228)
- 银(13089)
- 银行(13062)
- 行(12605)
- 发(11947)
- 体(11191)
- 机构
- 大学(281007)
- 学院(278182)
- 济(132724)
- 经济(130305)
- 研究(106574)
- 管理(101550)
- 理学(86737)
- 理学院(85563)
- 管理学(84261)
- 管理学院(83711)
- 中国(81196)
- 科学(63058)
- 京(60968)
- 财(56370)
- 所(54622)
- 研究所(49659)
- 中心(47566)
- 农(46615)
- 财经(45130)
- 经济学(43628)
- 江(41306)
- 经(41061)
- 经济学院(39270)
- 北京(39241)
- 业大(38967)
- 院(38089)
- 范(37264)
- 师范(36967)
- 农业(36546)
- 财经大学(33321)
- 基金
- 项目(181618)
- 科学(143897)
- 基金(134753)
- 研究(130963)
- 家(118097)
- 国家(117232)
- 科学基金(99308)
- 社会(86986)
- 社会科(82633)
- 社会科学(82611)
- 基金项目(71028)
- 省(67315)
- 自然(62128)
- 自然科(60655)
- 自然科学(60634)
- 自然科学基金(59562)
- 教育(58318)
- 划(58303)
- 资助(55418)
- 编号(50274)
- 部(41706)
- 重点(41679)
- 发(41552)
- 成果(41034)
- 国家社会(37608)
- 创(36602)
- 课题(35524)
- 教育部(35507)
- 中国(35413)
- 科研(34713)
- 期刊
- 济(150719)
- 经济(150719)
- 研究(88844)
- 中国(53969)
- 学报(42640)
- 财(42502)
- 农(41861)
- 科学(40821)
- 管理(35967)
- 大学(31704)
- 学学(30069)
- 农业(28496)
- 融(26324)
- 金融(26324)
- 经济研究(25796)
- 财经(23539)
- 技术(22668)
- 教育(21798)
- 问题(20577)
- 业经(20560)
- 经(20467)
- 贸(18001)
- 世界(16276)
- 业(16072)
- 国际(15879)
- 技术经济(15868)
- 统计(15195)
- 资源(14645)
- 策(13056)
- 经济问题(12630)
共检索到427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区域经济增长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区域经济发展数据与图形数据结合的基础上,采用了马尔科夫链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中国各市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上高低交错;沿海和沿江区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域集中分布的地区,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经济增长轴雏形基本出现;中西部地区仍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分布、区域,随着时间推移,其数量在空间上明显减少;沿海发达区内部存在着不发达市域;经济较为发达的市域之间也出现了不发达走廊。全国市域经济基础和增长可分为高基础高增长型、高基础低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成君 鲁婷 陈振环 韩家彬
基于1978~2013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规律近似于"N"型曲线,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可以明显划分为扩张、收敛、再扩张三个阶段;过去大部分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以较高的能源消耗为前提实现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陶长琪 周伟贤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区效应。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6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趋同后趋异再趋同的趋势,并表现出两俱乐部趋同;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且收敛速度先减缓后加速。从空间演化上看,经济集聚和省域差距相伴随出现,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促进了经济的趋同演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趋同 空间面板自相关 区域外溢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玉鸣
本文在巴罗与萨拉-伊-马丁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β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2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效应和β趋同效应及其成因。中国省域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5年的发展,在地理上的集聚性明显增强的同时,空间联系也在不断密切,考虑空间自相关的空间误差趋同β模型是目前研究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截面趋同比较合适的模型,趋同速度约为2%,这与目前跨国截面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地理因素和空间效应一起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趋同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过去30年的工业化,我国主要依靠"两高一资"(高增长、高能耗、高投资)行业的过度扩张支撑。然而,下一个30年中国是否还能维系这样的高速增长?本文针对不同阶段历史进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回归,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与增长理论模型的相洽性问题,从而找出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结构调整、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投资、城市化发展等方面考察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可能性空间,设计了一个依靠效率提高、制度改进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认为依照效率改进后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合意的增长率约为6%—7%。
关键词:
增长源泉 增长空间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颖
劳动力和资本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不仅影响了区域内产业规模及经济的增长,其空间流动和集聚效应也是新地理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文章基于生产要素空间视角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并从劳动力集聚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解读了要素空间变动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实证表明:劳动力要素聚集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其在空间上具备同质性;人力资本要素的聚集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促进关系,但这一效应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在空间上具备异质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宇嘉 杨俊 谭宏
通过构建兼顾污染排放和环境治理的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绿色指数RGI,测算了各省的相对绿色GDP,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1998~2009年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非常强的空间依赖,表现出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布空间集聚格局。政府环境管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的省域经济增长起到了稳定的推动作用,间接促进了空间集群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所有制结构中的国有成分和对外经济发展对环境约束下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而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污染排放 环境治理 省域经济 空间集群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祺 范氏银
本文构建了1987-2011年中国省际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在控制空间效应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省际及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东中西部贸易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新烁
重拾结构转变引致经济增长论题,收集197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审视经济结构互动系统,利用动态空间增长效应模型识别"短期直接与间接效应"、"长期直接与间接效应"矩阵,深入探讨了结构与增长作用关系的机制和内涵。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经济结构增长效应存在空间系统关联;时间断面上,结构的长、短期效应差异显著,且样本期内"富者愈富"的空间效应趋向仍然存在,需理顺增长与结构的互促关系;时空维度上,动态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指出各经济结构变量的表现更为显著的是短期特征,长期稳定可能还未出现,经济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新烁
重拾结构转变引致经济增长论题,收集197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审视经济结构互动系统,利用动态空间增长效应模型识别"短期直接与间接效应"、"长期直接与间接效应"矩阵,深入探讨了结构与增长作用关系的机制和内涵。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经济结构增长效应存在空间系统关联;时间断面上,结构的长、短期效应差异显著,且样本期内"富者愈富"的空间效应趋向仍然存在,需理顺增长与结构的互促关系;时空维度上,动态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指出各经济结构变量的表现更为显著的是短期特征,长期稳定可能还未出现,经济分析应注重短期阐释而非仅有长期探讨。影响机制兼具复杂性和动态性,要求结构调整需系统考虑时空协调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李景睿
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与人力资本投入规模、知识外溢和市场容量有着密切关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构建理论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从人力资本对总产出的贡献数值及其演变趋势来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地促进珠三角经济增长,且其效应逐年递增;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与物质资本、劳动投入产出弹性的比较来看,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为正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珠三角经济增长面临由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数量驱动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变。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产出弹性 经济增长 珠江三角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烽 熊静 蔡翔
本文利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与过滤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不包括海南和台湾)就业总量及三产业就业量受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国经济增长对各省份就业量的推动作用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产业就业量受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区域就业 就业结构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刚 王丽芳 苏建军 黄解宇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6年的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增长实际数据,采用空间错位分析法对山西省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并构建山西省11地市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空间错位指数,深度刻画出山西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在时空上的错位特征和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近10年来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错位波动较大,高峰值分别在2011和2013年,低峰谷值出现在2008和2012年,2013年后整体错位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其中朔州一直处于负错位区,忻州由高错位逐步转为中错位,晋中、大同的正错位突出,阳泉和晋城处于中错位区,而运城、临汾、太原等地区一直处于低错位区,同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空间错位 二维矩阵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