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75)
2023(18504)
2022(15961)
2021(15090)
2020(12519)
2019(29070)
2018(28339)
2017(54526)
2016(29308)
2015(32821)
2014(32364)
2013(31844)
2012(29300)
2011(26473)
2010(26105)
2009(23911)
2008(23311)
2007(20070)
2006(17710)
2005(15558)
作者
(83529)
(69993)
(69119)
(65955)
(44550)
(33361)
(31570)
(27238)
(26732)
(24678)
(23932)
(23735)
(22212)
(22068)
(21757)
(21612)
(20794)
(20583)
(20257)
(20056)
(17240)
(17045)
(16746)
(15889)
(15578)
(15513)
(15281)
(15054)
(13935)
(13782)
学科
(121710)
经济(121584)
管理(79528)
(74309)
(60845)
企业(60845)
方法(56518)
数学(49079)
数学方法(48436)
中国(32655)
(30988)
(28067)
业经(26222)
(26124)
地方(25644)
(24703)
(22876)
贸易(22865)
(22563)
银行(22513)
(22202)
(21414)
农业(20800)
(19098)
金融(19093)
理论(19091)
环境(18616)
(18338)
(17393)
财务(17319)
机构
大学(416425)
学院(412060)
(167240)
经济(163903)
管理(162564)
理学(141437)
研究(141421)
理学院(139766)
管理学(137061)
管理学院(136311)
中国(109178)
(89562)
科学(88470)
(74598)
(69910)
(66300)
中心(64676)
研究所(64555)
财经(61306)
业大(60455)
(58553)
北京(56638)
(56253)
(56073)
师范(55712)
农业(52072)
(51870)
经济学(51866)
(48065)
经济学院(46949)
基金
项目(289672)
科学(229513)
基金(213562)
研究(208540)
(187278)
国家(185840)
科学基金(160011)
社会(133471)
社会科(126656)
社会科学(126625)
基金项目(113190)
(109766)
自然(105044)
自然科(102684)
自然科学(102657)
自然科学基金(100809)
教育(95555)
(94179)
资助(88586)
编号(83022)
成果(66421)
重点(65140)
(64409)
(61696)
(59636)
课题(56812)
国家社会(56017)
创新(55792)
科研(55757)
教育部(55274)
期刊
(174757)
经济(174757)
研究(120311)
中国(73827)
学报(66559)
科学(62443)
(58693)
管理(57066)
(54008)
大学(50407)
学学(47414)
教育(41597)
(41099)
金融(41099)
农业(40178)
技术(34167)
财经(29432)
经济研究(29015)
业经(27753)
(25207)
问题(23264)
图书(22374)
(21047)
资源(19749)
理论(19732)
科技(19197)
技术经济(19120)
(19067)
统计(18991)
(18548)
共检索到59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李经龙  程雪兰  苏雪晴  
大数据驱动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是旅游流深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携程旅行网上中国市域尺度的旅游线路及相关数据,在构建O-D矩阵的基础上,揭示网络结构指标的空间分异及其效应。中国市域旅游流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网络同质性较小;不同主题类旅游流流量总体上遵从东多西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总体格局;中国市域旅游流网络形成了五大高值集聚区,分别为长三角城市群、泛珠三角地区、云南内部、青海—甘肃交界地区、北疆地区;中国市域旅游流网络还具有显著的资源—经济指向性,"结构"效应总体不显著。未来需要进一步重视区域旅游网络化的发展特征,在尊重空间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核心组团的辐射作用,发挥"资源—经济"的双核驱动,促进跨区域旅游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陆路正  李君轶  杨喜平  陈宏飞  常建霞  
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命题,理解游客的空间流动特征对城市旅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穷游网UGC文本数据的挖掘,依托图论理论构建了一种可以同时保留旅游客流的有向性与加权性的流网络结构描述方法,并对西安市区域层面与节点层面的旅游客流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旅游的客流存在明显的网络结构特征,客流网络结构主要由区域(节点)的中心程度决定;(2)城市旅游客流结构与旅游主体功能分区高度耦合;(3)区域(节点)主体功能的时空属性也是影响旅游客流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4)通过对区域(节点)净外向程度的分析,可以得到其旅游"集""散"功能的偏重,可为具体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慧  
旅游业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已经成为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在介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借鉴携程旅行网发展经验,探讨了网络时代完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飞  
本文以携程旅行网和春秋旅游网为例 ,对两种具有普遍性的B2C旅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建立模型并进行市场调查 ,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核心差异、相对优劣和市场对他们的选择倾向 ,探讨我国B2C旅游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企业结合的合理途径以及未来盈利模式的调整与发展方向 ,指出市场是判断盈利模式合理性的唯一标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狄蓉  曹静  赵袁军  
旅游"新零售"是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背景,面向全渠道消费者群体,提供全体验、全品类、全渠道、全时段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新兴零售模式。旅游"新零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运营效率、优质服务、客户体验和人工智能。旅游"新零售"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线上与线下分离的状态,应进一步推动在线旅游(OTA)线上线下与智慧物流融合的运营模式。在线旅游行业领先者携程旅行网"新零售"的经验表明,有必要使消费者能够通过线上选购与门店选购两种方式进行产品和服务选择,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大数据重构人、货、场,深入挖掘携程旅行网面向消费者、面向运营、面向供应商的零售运营模式与供应链模式,在供应链网络中整合数据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和物流并实现统一,在互联网+旅游服务平台上实现全渠道融合的物流网络,同时在"新零售"生态系统中对线上线下各参与主体进行创新整合。而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在线旅游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从形式、体验、内容入手打造特色产品和服务。具体来讲就是,一要实现数字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标准水平;二要挖掘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三要以消费者为中心,由运营产品向运营顾客改变;四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大幅提高旅游企业运营效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江金波  梁方方  
旅游服务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纷纷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扩张,促进旅游电子商务不断走向成熟。近年来,IT管理的成熟度理论开始应用于旅游电子商务领域,旅游在线预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也日渐增长。但是在学术界,旅游电子商务成熟度对在线旅游预订意向的影响研究却十分少见。文章以携程旅行网为例,基于文献研究提出相关概念模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电子商务成熟度对在线旅游预订意向的影响机制。确认旅游电子商务成熟度的4个维度均正向影响顾客信任,但交易机制对顾客信任的效用最大,其次是信息质量;4个维度中,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思  凌宏鸿  
旅行电子商务网站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能否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内容,基于瑞奇曼(Rachman)和布奇南(Buchanan)的研究方法,对国内三个著名旅行网站的内容交付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我国旅行电子商务网站在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玥琳  胡孟姣  
以宁波市宁海县为例,以社会网络分析为基础理论,利用Ucinet6.0对宁海县旅游大数据平台中的节点线路模块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Arcgis10.3空间可视化手段,探究微观尺度旅游流移动规律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解析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宁海县旅游流的整体密度较高,呈现出由城区中心节点向周边乡镇次级中心扩散趋势;城区中心的大观文化园和柔石公园等文娱休闲类节点是重要的旅游流集散枢纽,对其他乡镇旅游节点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次级观光游览类节点是宁海县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交通是影响宁海县旅游流空间集散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归纳出旅游流空间集聚、空间扩散、空间联动效应,并据此提出构建全域化旅游网络空间新格局,打造特色鲜明的多目的地旅游精品线路,以及构建多元化旅游交通网络新体系等,旨在将宁海县打造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基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勇  眭霞芸  刘震  
虚拟旅游流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游客需求的地理指向,是分析中国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推动国内大循环格局形成的重要突破点。论文利用2016—2020年百度指数搜索数据,基于虚拟旅游流流向视角,构建虚拟旅游吸引力与出游潜力指标,结合空间分析工具剖析其空间分布状况;通过虚拟旅游优势度与关联性分析各节点的作用与地位,系统考察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虚拟旅游流空间结构来看,北京、上海及云南为中心地区,三地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云贵川渝地区为核心的虚拟空间结构。(2)从虚拟旅游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来看,长三角地区扩散效应显著,而京津冀及其以南地区和云贵川渝地区极化效应显著。其中,京津冀及其以南地区由双核结构转为单核结构;云贵川渝地区内外部联系不断增强,形成了多核心、多层级的强区域内循环结构。(3)基于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变特征分析发现,区域内部循环流动是促进区域内外部旅游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4)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空邻近性等是影响虚拟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渐萍  王远斌  刘贵文  田宗舜  
利用旅游者对重庆市景点的旅游评价大数据,通过基于Word2vec的词向量模型进行语义挖掘,识别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要素类型,结合游客情绪表达分析旅游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的对应关系,以及意象感知的空间分异。研究发现重庆市的旅游意象分为空间感知、旅游核心吸引物及旅游支持体系这三个层面以及具体十类意象,游客感知以正面积极为主,但也对交通及旅游服务等因素给予较多负面评价。研究表明在利用Word2vec工具处理网络文本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可有效提取意象感知要素,便于分析城市旅游意象结构体系和感知情况,为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实现城市旅游意象感知、指导城市旅游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梦   林珍铭  
基于网络游记数据,运用爬虫技术、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分析桂林市2016年和2019年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桂林市旅游节点分散,中心节点功能优势不明显,旅游流分布不均衡;(2)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核心与边缘层级明显;(3)旅游流节点间层级明显,且层级跃迁困难。为促进桂林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需进一步发挥核心旅游节点的辐射作用,加强核心旅游节点和边缘旅游节点的联系;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一般旅游节点、边缘旅游节点与上层节点的联系,积极实现其层级跃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俊  夏杰长  
在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全面解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明确各省在旅游经济发展整体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分析影响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的因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和QAP分析方法,可视化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网络结构形态特征,实证分析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呈现出典型的整体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密度低、网络关联度高,各省在旅游经济空间网络中不可或缺,整体网络关联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2)个体网络特征分析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不平衡特征。(3)块模型分析显示,旅游经济净溢出板块主要由安徽、江西、甘肃等中西部14个省份构成;湖北、重庆、辽宁等8个省份组成的板块二具有典型的"经纪人"特征;北京、天津、山东、江苏和内蒙古5个省份属于净受益板块;上海、浙江、广东和福建4个省份组成的板块属于双向溢出板块。(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旅游资源禀赋不同、交通可进入性差异、旅游业发展潜力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相邻与否等因素对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闪闪  靳诚  
以洛阳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对网络大数据和社会调研数据的融合、挖掘,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洛阳市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所得结论如下:①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空间上呈现出"单核线网状"分布形态,具体表现为主城区网络最为密集,南部伏牛山旅游区、北部黛眉山旅游区网络相对稀疏,而其它各县市旅游区网络联系极其微弱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结构非常松散而且分布不均衡,中心化趋势明显且对核心景区依赖性较高。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型网络,但是核心景区对边缘景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帮派"性较强,形成了内部联系紧密、外部松散的独立结构。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共得到24个派系,24个派系均呈现出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丽景门"为中心的构造特征。④根据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可将洛阳市提炼为以洛阳市区为核心旅游区,北部黛眉山和南部伏牛山为次核心旅游区,其它县市为边缘旅游区的"一心两翼"空间结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雪兰  方叶林  苏雪晴  李经龙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是旅游流深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论文基于网络爬虫技术抓取携程旅行网上的中国东部沿海5大城市群旅游线路相关数据,构建城市群旅游流网络,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密度、节点结构特征、网络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特征、结构洞等方面揭示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主要结论有:中国东部沿海5大城市群旅游流网络结构具有层级性和位序—规模特征;各凝聚子群内部联系较为紧密,但各子群之间的互动较少;核心区均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的"涓滴效应"有限;北京、厦门、青岛、广州、中山、杭州等城市在旅游流网络中的结构洞优势较为明显。大数据视角下的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的揭示,对于深入认知"流空间"的内涵以及优化城市旅游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凯  王梦晗  尹建军  甘畅  
基于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内,武陵山片区各县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不断增大,特别是武陵源区、张家界市、黔江区、碧江区等县区间旅游经济联系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融合;(2)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明显,网络关联数、网络密度和网络效率呈微小上升态势,而网络等级度逐渐下滑,说明旅游经济有效联系有待增强;(3)武陵山片区节点中心性差值渐趋缩小,旅游经济网络呈现多核心模式;(4)E-I派系结构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影响,武陵山片区旅游经济网络呈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与“行政派系”结构,四大子群(派系)的旅游经济开放程度稳步提振但仍有较大改善空间;(5)网络密度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构成负相关,而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则与之相反,网络中心性各指标的提升均能显著增强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