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9)
- 2023(14385)
- 2022(11903)
- 2021(11125)
- 2020(9288)
- 2019(20847)
- 2018(20494)
- 2017(38242)
- 2016(20928)
- 2015(24057)
- 2014(24475)
- 2013(23988)
- 2012(22728)
- 2011(20653)
- 2010(20920)
- 2009(20190)
- 2008(20156)
- 2007(18522)
- 2006(16639)
- 2005(15487)
- 学科
- 济(103341)
- 经济(103213)
- 管理(67150)
- 业(58595)
- 企(48190)
- 企业(48190)
- 方法(38223)
- 财(34927)
- 数学(33597)
- 数学方法(33305)
- 中国(30713)
- 制(25521)
- 农(22578)
- 地方(21634)
- 银(19878)
- 银行(19855)
- 业经(19765)
- 学(19195)
- 行(18933)
- 融(18736)
- 金融(18729)
- 体(18202)
- 务(18137)
- 财务(18096)
- 财务管理(18041)
- 贸(17928)
- 贸易(17914)
- 易(17445)
- 企业财务(17165)
- 财政(14543)
- 机构
- 大学(312668)
- 学院(308902)
- 济(142918)
- 经济(140136)
- 管理(112713)
- 研究(111693)
- 理学(94280)
- 理学院(93256)
- 中国(93110)
- 管理学(91852)
- 管理学院(91274)
- 财(76969)
- 京(66811)
- 科学(61273)
- 财经(56828)
- 所(56387)
- 经(51518)
- 中心(50594)
- 研究所(49832)
- 江(47740)
- 经济学(46963)
- 农(45573)
- 北京(43185)
- 经济学院(41954)
- 财经大学(41909)
- 院(39663)
- 业大(38377)
- 范(37529)
- 师范(37144)
- 州(37030)
- 基金
- 项目(189297)
- 科学(149605)
- 研究(140583)
- 基金(140489)
- 家(121194)
- 国家(120246)
- 科学基金(102775)
- 社会(93670)
- 社会科(88870)
- 社会科学(88847)
- 基金项目(71845)
- 省(69615)
- 教育(64281)
- 自然(62590)
- 自然科(61166)
- 自然科学(61146)
- 自然科学基金(60080)
- 资助(59417)
- 划(58904)
- 编号(54567)
- 成果(47018)
- 部(44365)
- 重点(42717)
- 国家社会(40397)
- 发(40114)
- 制(39566)
- 课题(39089)
- 教育部(38910)
- 创(38110)
- 性(37602)
- 期刊
- 济(168962)
- 经济(168962)
- 研究(106790)
- 中国(70682)
- 财(64600)
- 管理(45732)
- 学报(45243)
- 农(42232)
- 科学(42126)
- 融(39908)
- 金融(39908)
- 大学(35803)
- 学学(33899)
- 财经(31178)
- 教育(29804)
- 经济研究(28422)
- 农业(27787)
- 经(26875)
- 技术(26041)
- 业经(22036)
- 问题(21563)
- 贸(20069)
- 国际(18251)
- 世界(17591)
- 技术经济(16426)
- 统计(15729)
- 业(14927)
- 会计(14649)
- 理论(14604)
- 版(14047)
共检索到505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俊培 张斌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一方面是政府对企业"放权让利",以利于形成市场机制;另一方面是政府重塑调控经济的手段,以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本文称之为"双向改革"。本文试图说明,"双向改革"的制度摩擦是导致财政风险的重要原因。通过使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过程中,确实存在体制改革摩擦即制度性摩擦,这种制度性摩擦不仅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双向改革"的风险化解效果,而且自身也导致了新的风险产生。因此,探索和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双向改革” 制度摩擦 财政风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葛兆强
"国进民退"与"国退民进"背后隐含着国家对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建构。在目前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国进民退"不仅仅是一种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简单博弈,更不是相关经济指标的此消彼长,其本质上反映了对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偏好和迷信。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健全法治,深化改革,确立起好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总体方向应该是,由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逐步过渡到大企业型市场经济和企业家型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经谋
河南方案获国务院批准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家体改委成立了期货研究工作小组(以下简称"期货研究小组"),开始了期货市场的研究与探索。笔者毕业于山东财经学院(现为山东财经大学),学的是商业经济,当时只知道期货市场是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水火不相容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货研究小组到河南宣讲期货知识,宣讲团成员朱玉辰同志来自商业部,我们之间的深入交流,使笔者开始重新认识和思考如何利用国外的期货市场来解决中国的粮食流通和价格波动问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新黄浦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思考新黄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概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者提出来的。根据笔者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的宏观调控问题,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出发点无论是对社会主义的实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树海
所谓市场经济,是指整个经济活动基本或主要由市场交换关系自发调节,国家辅以宏观间接调控而运转的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传统的直接计划安排转向国家宏观间接调控。这在财政支出方面,首先产生影响的是财政支出应当按照怎样的原则来进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巫建国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巫建国一、浅析确立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财政改革是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而财政职能作为财政本质的具体体现,往往会随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适时调整。鉴于此,确立财政职能的逻辑出发点,则在于科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维奇 韩媛媛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因素的一定影响,世界主体的转变,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有一定促进作用;较为成熟的亚太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苏东改革失败的有力借鉴,对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阻碍。
关键词:
经济模式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在中央。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能斌 陈定华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有本质区别。前者的调控作用途径是市场机制;调控方式为间接调控,即通过影响市场信号调节经济主体行为;调节手段主要的是经济参数;调控效应信号主要来自于市场。新时期的财政宏观调控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调控方式以参数化的间接调控为主;调控目标须兼顾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稳定;调控手段应灵活多样。作者指出,要保证财政调控机制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包括:财政改革体系、财政政策手段体系、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刘玉斌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既包括配置资源作用,又包括激励主体作用,不可偏废。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取决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广义竞争政策包括反垄断政策和规制政策。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主要为替代关系,而与规制政策主要为互补关系。国有经济重点领域首先要进行"政府企业—特殊法人—股份公司"的组织调整,才能适应竞争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主要针对"行政垄断",任重道远。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刘玉斌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既包括配置资源作用,又包括激励主体作用,不可偏废。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取决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广义竞争政策包括反垄断政策和规制政策。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主要为替代关系,而与规制政策主要为互补关系。国有经济重点领域首先要进行"政府企业—特殊法人—股份公司"的组织调整,才能适应竞争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主要针对"行政垄断",任重道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本文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经济大发展中存在的尖锐矛盾,认为这些矛盾既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错误,也不能归咎于计划经济,而是源于对市场经济一般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的认识不足,诸如将产权与所有权、法人代表和法人所有等混为一谈,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澄清了上述一些基本理论,并指出要解决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从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入手,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措施,强化财政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根据"经济决定财政"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理论应有重新认识。在财政理论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职能,它是财政理论确立的基础。因此,对财政职能的认识是构建新的财政理论的起点。本文主要探讨财政职能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两大内容。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克崮
14年来财政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但是,现行财政体制、财力状况和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财政体制和政策体系,强化财政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高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