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6)
- 2023(10740)
- 2022(8571)
- 2021(7691)
- 2020(6124)
- 2019(13904)
- 2018(13695)
- 2017(25895)
- 2016(13833)
- 2015(15935)
- 2014(15984)
- 2013(15980)
- 2012(15172)
- 2011(14217)
- 2010(14379)
- 2009(13620)
- 2008(13295)
- 2007(12247)
- 2006(11368)
- 2005(10785)
- 学科
- 济(88772)
- 经济(88705)
- 管理(37469)
- 业(33240)
- 方法(29248)
- 数学(25801)
- 数学方法(25660)
- 企(25459)
- 企业(25459)
- 中国(24991)
- 地方(20023)
- 农(18481)
- 业经(16842)
- 学(15015)
- 贸(14775)
- 贸易(14762)
- 制(14465)
- 财(14408)
- 易(14328)
- 地方经济(13300)
- 融(13221)
- 金融(13220)
- 银(12252)
- 银行(12243)
- 农业(12009)
- 行(11925)
- 发(11822)
- 环境(11232)
- 体(11179)
- 产业(10044)
- 机构
- 大学(221311)
- 学院(216839)
- 济(111334)
- 经济(109612)
- 研究(84392)
- 管理(76860)
- 中国(66916)
- 理学(64473)
- 理学院(63707)
- 管理学(62839)
- 管理学院(62414)
- 财(49991)
- 京(47275)
- 科学(44632)
- 所(42218)
- 财经(39353)
- 经济学(38152)
- 研究所(37690)
- 中心(36054)
- 经(35924)
- 经济学院(34062)
- 江(31993)
- 北京(31016)
- 农(29968)
- 院(29404)
- 范(29140)
- 财经大学(29130)
- 师范(28950)
- 科学院(25309)
- 州(25161)
- 基金
- 项目(130901)
- 科学(105124)
- 基金(99272)
- 研究(98507)
- 家(85717)
- 国家(85077)
- 科学基金(72645)
- 社会(68617)
- 社会科(65269)
- 社会科学(65252)
- 基金项目(50162)
- 省(45912)
- 教育(44040)
- 自然(42142)
- 资助(41259)
- 自然科(41208)
- 自然科学(41198)
- 自然科学基金(40527)
- 划(39532)
- 编号(36727)
- 成果(31685)
- 部(31161)
- 国家社会(30830)
- 发(30137)
- 重点(29975)
- 中国(28699)
- 教育部(27557)
- 课题(26548)
- 人文(26076)
- 创(25902)
- 期刊
- 济(132830)
- 经济(132830)
- 研究(79064)
- 中国(45810)
- 财(37737)
- 管理(32130)
- 学报(30130)
- 科学(30070)
- 农(28611)
- 融(25801)
- 金融(25801)
- 大学(24050)
- 经济研究(23411)
- 财经(22983)
- 学学(22453)
- 教育(20750)
- 经(20138)
- 农业(19127)
- 问题(17984)
- 技术(17922)
- 业经(17114)
- 贸(16639)
- 国际(15579)
- 世界(15240)
- 技术经济(12902)
- 统计(11528)
- 经济问题(10926)
- 业(10871)
- 现代(10043)
- 经济管理(9884)
共检索到354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余利平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是在过去14年市场取向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原有的市场基础和改革的难易程度,改革实际上采取了“活一块、死一块”的战略,形成了非均衡的市场化过程,于是产生了目前的非均衡体制背景:进入市场的不均衡,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宏观调控机制转换的不均衡。目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无序、混乱和波动现象,主要应由这种非均衡的市场化过程和非均衡的体制背景来说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大安 丁芳伟
本文将农村金融由抑制状态向深化状态转变过程中的内生性因素按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的运行过程,理解为农村金融市场化。本文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诸如利率、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资本流动等因素在农户融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论证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化中内生性因素导致的非均衡推进现象,认为现存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引致的市场化非均衡推进现象,主要表现在利率制度的二元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农户贷款难和大量金融资金外流等方面。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农村金融市场化非均衡推进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在宏观层面上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化非均衡推进而产生的交易成本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廷惠
从市场过程角度来看,均衡是市场过程中行动主体相互发现的倾向。在真实时间和全然无知的现实世界里,企业家发现必然是非均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价格的非均衡信息作用极其重要,因为只有非均衡价格提供的利润机会才能激发企业家发现新知识。一旦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知识假设,企业家的发现过程必然具有"错误"、"失败"、"无效率"等特征。如果不借助经济主体"错误"和不断纠正"错误",企业家就不能在争胜竞争过程中发现利润机会,无法解决无效率问题。
关键词:
均衡 非均衡 “错误” 市场过程 无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金华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提到的市场失灵类型有如下几种,即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以及不对称)信息。随着七十年代以来一般非均衡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另外一种市场失灵类型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由于市场供求不相等所引起的低效率。它被称为非均衡市场失灵。 非均衡市场失灵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不仅会象其它类型的市场失灵一样在微观水平上造成低效率,而且还会在宏观水平上造成低效率,即通过价格(以及工资)的刚性行为造成非自愿失业,造成就业量和产量的波动。这种宏观低效率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大范围”的市场失灵。 一、均衡与非均衡 市场是一个关于价格、需求量和供给量相互作用的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始终存在并不断扩大的结构失衡问题一直制约着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在当前经济平缓增长形势下,中央重申"调结构"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所谓"调结构"调哪些结构?这些失衡的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在什么原则下通过什么机制来实现结构的均衡化?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经济非均衡结构的主要表现,剖析其形成机制,探寻达到结构均衡化的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陆伟刚
中国电信产业体制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但与可竞争型市场相适应的微观运行商并没有真正出现。微观基础的缺乏 ,导致了宏观运行的非均衡 ,投资与收益不匹配、定价行为的内部性与外部性、激励相容约束机制的缺乏以及管理体制上的政企不分
关键词:
电信市场 非均衡产业组织 市场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新蕾 赵燕霞
[目的]基于土地交易微观数据,测度2004—2017年我国不同区域和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及其差异性。[方法]文章运用δ收敛和β收敛对其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以2010年为界限呈现倒"U"型趋势;不同区域的演变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但区域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最高,东部次之,东北和西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地类来看,商服用地市场化程度整体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在2006—2008年上升迅速,住宅用地在201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由西到东递增,但区域间和地类间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存在非均衡发展;从收敛趋势来看,东部、东北和中部地区土地市场化程度只存在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3种收敛均存在;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工矿仓储用地3种收敛都存在。[结论]对不同区域与不同地类土地市场化程度非均衡发展趋势及其收敛性的认识,可为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依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董晓宇 郝灵艳
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结合始自1978年开始的市场化改革。30年来,工业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市场化的推动。通过构建市场化指数与工业化指数的测度评价体系,对1978—2007年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定量测度,并以测度结果进行计量分析,检验表明市场化和工业化高度相关,中国市场化是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非常显著。市场化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促进工业化进程提高0.56个百分点。在我国继续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深化市场化的改革,保持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
市场化 工业化 均衡关系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洪名勇
本文通过建立初始条件、市场化改革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模型,并用中国的资料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示,在初始条件和市场化改革这两个影响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因素中,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大于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市场化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迪
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的深入改革以及国家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不断强化,汇率市场化回归终将成为必然。中国一直以来的强制性汇率制度供给常常引发制度供给过剩或制度供给不足,供给主导型的制度供给同时呈现出鲜明的稳定性与收益最大化的优势和在不同时期出现制度供给不足与过剩的局限性。只有兼顾汇率制度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力求汇率制度的供求均衡,才能使汇率市场化得以实现。
关键词:
制度供求 均衡 汇率市场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剑彪
我国股市在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正处于向投资理念逐步回归的相对平稳和规范发展阶段,但由于股价急剧异常波动所引发的风险却并没有随股市容量的扩大和相对成熟而有所减弱,究其根源,我国股市一二级市场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已严重制约了股票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保中
新古典经济理论是在完备知识的假设下基于实体经济所做的分析,从而建立了一个理论上的乌托邦。哈耶克关于知识的论述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知识的性质提供了一条超越新古典的思维线索。但他对市场经济和知识的认识并没有触及本质。要想真正替代新古典经济理论,必须超越哈耶克的认识,理解市场经济与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
新古典经济理论 哈耶克 货币 竞争均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梅 祝雨翔
中国长期的市场化进程是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现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借助最新的连续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经济不均衡程度,结合2000—2019年26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方法研究推进市场化对地区经济不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显著加剧了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拉大地区经济差异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究其原因,本文发现推进市场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并因此导致的资本非均衡配置和人力资本重置是市场化进程推动地区经济失衡的重要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