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2)
2023(11444)
2022(9036)
2021(8531)
2020(6667)
2019(15211)
2018(15137)
2017(28258)
2016(15247)
2015(17314)
2014(17286)
2013(16755)
2012(15430)
2011(14088)
2010(14040)
2009(13114)
2008(13155)
2007(11767)
2006(10806)
2005(10315)
作者
(43468)
(36173)
(36149)
(34728)
(23411)
(17145)
(16402)
(13958)
(13919)
(12788)
(12534)
(12230)
(11879)
(11705)
(11585)
(11282)
(10750)
(10592)
(10494)
(9908)
(9337)
(8934)
(8648)
(8228)
(8185)
(8146)
(8067)
(7782)
(7299)
(7199)
学科
(70200)
经济(70129)
(41404)
管理(41253)
(32678)
企业(32678)
方法(26347)
中国(24446)
数学(23099)
数学方法(22940)
(20394)
(16598)
业经(16243)
(15517)
贸易(15505)
(15188)
技术(14693)
(14652)
(13082)
金融(13081)
农业(13049)
(12850)
银行(12832)
(12490)
(12297)
地方(11625)
(11612)
(10908)
体制(10016)
理论(9357)
机构
大学(223330)
学院(221067)
(105323)
经济(103609)
研究(87222)
管理(80856)
中国(68397)
理学(67985)
理学院(67248)
管理学(66380)
管理学院(65937)
(48993)
(47847)
科学(47261)
(44286)
研究所(39738)
中心(37904)
财经(37251)
(34491)
经济学(34410)
(34168)
(32952)
北京(32432)
(31158)
经济学院(30901)
(29518)
师范(29252)
业大(28246)
财经大学(27755)
农业(26605)
基金
项目(140159)
科学(111576)
研究(107152)
基金(103100)
(90278)
国家(89585)
科学基金(75698)
社会(70762)
社会科(67173)
社会科学(67156)
基金项目(52483)
(50975)
教育(49109)
自然(44886)
(44011)
自然科(43904)
自然科学(43897)
自然科学基金(43165)
资助(42255)
编号(41987)
成果(35524)
(33162)
重点(32537)
(31935)
国家社会(31148)
课题(30303)
(29927)
中国(29666)
教育部(28842)
创新(28215)
期刊
(120986)
经济(120986)
研究(77639)
中国(50949)
(35323)
管理(33378)
(32866)
科学(31377)
学报(31101)
教育(28491)
(26415)
金融(26415)
大学(24698)
学学(22832)
农业(22341)
技术(21248)
经济研究(21119)
财经(19925)
(17479)
业经(17308)
问题(16269)
(16201)
国际(15319)
世界(14682)
(13091)
技术经济(12601)
(10576)
论坛(10576)
现代(10103)
科技(10010)
共检索到358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学军  
分析1978~1997年间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制度环境对技术选择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技术选择路径与比较优势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时期大企业优先发展策略下,形成了有利于大企业发展的垄断性资源配置制度和政策环境,导致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选择偏好的大企业异常发展,而中小企业却受到严重抑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199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制度变化影响技术选择的分析逻辑。要建立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结构,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的、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一洪  
通过对国内城商行现有发展模式的总结归纳,以北京银行为代表的综合化经营模式、以珠海华润银行为代表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台州银行和龙江银行为代表的深耕小微及社区金融两大城商行传统业务模式、以哈尔滨银行为代表的掘金农村金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上述发展模式的分析,本文认为国内城商行应基于自身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通过在比较优势领域的深耕细作培育核心竞争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渐进式特点。中国的改革以市场化为取向 ,不能不触及到竞争性市场和产权制度。中国的市场化有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创造竞争性市场 ,当前阶段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 ,下一阶段是培育现代市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路径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不同的国家因其当前的产业结构不同,其未来的演化路径就会有所差异。比较优势演化的路径不一定是线性的、连续的,可能出现分岔和断档,由此,产业升级的路径也不一定是线性,也可能出现分岔和断档。中国自1978年以来的经济之所以出现高速平稳增长,与中国根据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调整产业升级路径的关系很大;中国的出口之谜与中国适应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分岔、实施产业升级分岔战略关系很大。自2006年以后,中国的比较优势演化开始面临要求突变的压力。这种压力到2008年演变成比较优势的局部性"断档"。有效化解这种断档的风险,防止比较优势由局部性断档转化成全局性断档,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思薇  安树伟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市场化改革。文章收集了我国30个省份2001-2005年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化改革与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区域技术效率成反比例关系,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和中介组织的发育均与其技术效率成正比例关系,但要素市场发展与其技术效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永生  郭治鑫  吴其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对内进行市场化改革,释放经济活力;二是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目前,开放、合作、共赢仍是时代发展主旋律,但存在不确定性,新贸易保护主义初现端倪。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余年后的当下,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仍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更是率先挑起贸易战,甚至以第三国非市场化政策和做法为借口,试图"改革"世界贸易组织。因此,测度中国市场化改革绩效,既有助于让世界更加清晰了解中国市场化进程,也有助于自我把脉并为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决策参考。通过从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金融参数合理化这五个方面动态测度1978—2016年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其一,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市场化指数稳步提高,从1978年的15.08分增加到2016年的86.50分(满分为100分)。这个结果与国际上相关权威研究机构测算结果基本一致;其二,中国市场化改革具有非均衡特征。经济主体自由化和贸易环境公平化这两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绩效最明显,而政府行为规范化领域的进展则相对迟缓,主要表现为财政负担保持稳定、甚至略有增加,这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要求政府增加支出、保障民生、缩小各种差距密切相关。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平衡与协调,社会资本将积极进入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见,政府财政负担会明显下降,政府行为会更加规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文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品产业的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显现了较强的比较优势,但贸易利益和竞争优势并不特别明显。本文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水产品产业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的可能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佳飞  杨继瑞  
以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所处的耕地保护红线、快速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时代背景为逻辑起点,研究了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市场化配置的三种策略:城乡土地流动、耕地资源异地占补平衡和"飞地工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土地改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路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的PPP模式,发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引擎作用,宅基地有限市场化配置和市场化思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最后,提出政府在土地改革制度环境建设中的四个功能:科学规划、搭建市场交易平台、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和风险评估管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晋斌  于春海  
中国经济中的利率市场化要避免的实质性问题是市场化的利率及其变化引致居民和企业财务约束所导致的消费、投资不足和银行系统财务稳健性的下降。在综合考虑到了居民储蓄利益、银行财务的稳健性和企业财务偿还债务的能力后,本文提出了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可能路径:放开中长期信贷利率反过来形成短期利率,并与现有的货币市场利率相互融合和校正,形成一个既反映机构流动性又反映企业流动性需求的短期利率,并在此货币市场均衡利率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并形成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均衡利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为  刘宗华  
乡镇企业获得了不到金融资源的 1 0 % ,却创造了GDP的 3 0 %左右。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中国乡镇企业在一个狭小的金融空间里 ,选择了一条违背比较优势的技术路径 ,本文具体阐释了乡镇企业的这种“非理性”选择的原因 ,一方面说明了乡镇企业的资本深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另一方面指出了这种“违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市场结构和产业区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佳  陈飞翔  
本研究综述了前人关于比较优势与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问题,力图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有资可循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美国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方式,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创新同步进行,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阿根廷和智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的是激进方式,由于缺乏整体设计,速度太快,并伴随着其他方面的金融自由化,导致了最终失败的结果。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远未完成。借鉴国际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扩大企业发债规模、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利率浮动权、加快金融创新和发展中间业务,将有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向前推进。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隋福民  
中国和苏联的市场化转型走了不同的道路,经济绩效也有很大不同,转型成效的差别主要是因为转型的"初始条件"不同,还是由于选择的转型路径和政策不同?基于"后发优势"理论,采用反事实分析架构,对中苏转型"初始条件"的比较分析表明:从工业化的历史、战略及所形成的结构和体制上看,中国和苏联在市场化转型之初有很多相似之处,"初始条件"区别并不大,苏联与中国一样具有"后发优势",而且苏联具有更好的"后发优势"实现条件,但是苏联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后发优势"。因此,市场化转型的成效并不主要取决于转型的"初始条件",而主要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