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7)
2023(11401)
2022(9551)
2021(8999)
2020(7709)
2019(18116)
2018(17431)
2017(34209)
2016(18459)
2015(21124)
2014(21126)
2013(21423)
2012(20196)
2011(18344)
2010(18296)
2009(17213)
2008(17319)
2007(15509)
2006(13092)
2005(12011)
作者
(54374)
(45610)
(45601)
(43649)
(29376)
(22093)
(20858)
(17670)
(17229)
(16227)
(15694)
(15423)
(14606)
(14526)
(14497)
(14263)
(13647)
(13363)
(13242)
(13129)
(11307)
(11181)
(11142)
(10362)
(10354)
(10296)
(10201)
(9879)
(9266)
(9120)
学科
(87162)
经济(87076)
管理(52109)
(51623)
方法(44831)
数学(40870)
(40855)
企业(40855)
数学方法(40608)
中国(24251)
(22081)
(21217)
(18903)
贸易(18894)
(18412)
(16688)
(16229)
业经(15337)
(14994)
金融(14992)
(14780)
银行(14757)
(14113)
(13885)
财务(13865)
财务管理(13830)
农业(13731)
地方(13331)
企业财务(13247)
(11448)
机构
大学(281106)
学院(275937)
(127964)
经济(125737)
管理(105803)
研究(98311)
理学(91419)
理学院(90392)
管理学(89152)
管理学院(88604)
中国(77310)
(58802)
(58178)
科学(56315)
(49966)
财经(47430)
(46503)
研究所(45309)
中心(44787)
(43442)
经济学(42313)
业大(39085)
(38954)
经济学院(38458)
北京(37478)
农业(36895)
财经大学(35694)
(34589)
(33990)
师范(33659)
基金
项目(181605)
科学(144492)
基金(137378)
研究(130220)
(120234)
国家(119335)
科学基金(101888)
社会(86673)
社会科(82481)
社会科学(82459)
基金项目(71584)
(66040)
自然(65068)
自然科(63655)
自然科学(63634)
自然科学基金(62617)
教育(59991)
资助(57801)
(57336)
编号(49511)
(43371)
重点(41031)
成果(40733)
(38472)
国家社会(37727)
教育部(37641)
(37370)
人文(35562)
科研(35390)
创新(35169)
期刊
(132197)
经济(132197)
研究(84009)
中国(50824)
(45243)
学报(43723)
(40772)
科学(40636)
管理(36969)
大学(33072)
学学(31315)
(30298)
金融(30298)
农业(27307)
财经(25198)
经济研究(23400)
教育(22367)
(21680)
技术(21222)
业经(18701)
问题(18349)
(18083)
(15872)
国际(15540)
世界(15033)
技术经济(14735)
统计(14546)
理论(13345)
(12754)
(12617)
共检索到407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林海  郑振龙  
市场利率的流动性溢酬(liquiditypremium),也称为期限溢酬(termpremium),是为了弥补投资者投资于长期证券所承担的额外利率波动风险(Hicks,1942)。这种风险一般随着期限的延长而增加,因此,相应的流动性溢酬也要随着期限的延长而增加。本文在郑振龙、林海(2003)对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静态估计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个直接的通用模型对中国市场利率的流动性溢酬进行了实证考察和分析,这个模型直接使用总收益率而不是利率的概念,从而就可以避免Nelson(1972)所提出的问题,而且没有对利率的分布做任何假定。同时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期限的流动性溢酬,这个模型还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检验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昊  
金融资产流动性是影响其收益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设计债券市场连续的综合流动性指标和股票市场波动调整的流动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允许均值系统方程间互相关的AVAR-TVGARCH模型,并结合Wald检验和LR检验对于股票、债券和人民币汇率市场间的流动性波动溢出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三个市场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流动性波动溢出效应。回归系数显示市场流动性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较小。同时,本文发现外汇和股票市场流动性序列间的条件协方差都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和程度不一的聚类现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洪永淼  林海  
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996年7月22日至2004年8月26日间的7天国债回购利率对各种短期利率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引入GARCH、机制转换以及跳跃因子可大大地提高短期利率动态模型的拟合效果。我们发现在1996—1998年间,国债回购利率水平、波动性以及突然跳跃的概率都要高于1999年以后,但是利率波动性对利率水平变化的敏感性则在1999年以后变得更强了。我们使用了Hong and Li(2004)新近提出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了各个模型的相对表现,发现没有一个模型可以准确描述中国短期利率波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高驰  郭艳红  于英琦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回购市场的7天期回购利率为分析对象,选择从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12月13日的每日数据为样本,采用有效矩估计对三个在国外文献中流行的利率模型:CKLS模型、SV2模型、SV3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CKLS模型不能很好的刻画我国短期利率的动态特征,SV2模型和SV3模型则可以较好的描述短期利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受制于利率市场化问题,我国短期利率的水平效应较之于美国弱很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豪  
造成中国市场集中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长期以来中国缺乏生成大型企业的外部条件 ;进入壁垒低 ,而退出壁垒高。因此 ,提高中国市场集中度的对策思路是 :为大型企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根据具体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适度提高进入壁垒 ,降低退出壁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锋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重要金融现象是流动性溢出效应。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交易的国债和股票为样本,利用VAR技术分析了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的流动性溢出效应问题。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远大于交易所交易债券,我们发现存在显著的股市流向债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而债市流向股市的流动性溢出效应统计上却不显著。同时我们发现各个市场自身的收益率和波动率对其流动性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我们还发现两市自身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强的自相关性。证据表明当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尤其要加强对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和监管。同时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雪  
本文首先界定了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选取了年度交易量、市场深度作为衡量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指标;然后对我国主要品种大豆、小麦和铜的期货市场流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锋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证券市场数据实证研究了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额变动与市场流动性变动之间并没有长期协整关系,但在短期内卖空交易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从长期来看市场流动性变化是卖空交易额变化的原因。卖空交易额变化可以解释市场波动性的变化,卖空交易额增加,则市场波动性也将放大,即在一定程度上卖空交易机制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秩和检验显示:推出卖空机制后会显著提升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启用Up-Tick会显著降低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反之反是;暂停"卖空价规则"对卖空交易额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升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赤  曾志坚  
资产流动性的高低是否影响资产的价格一直是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文根据股票市场流动性溢价原理,选取换手率与Amivest流动比率作为股票流动性的衡量指标,采用LR两阶段截面回归方法与似无关回归(SUR)估计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股票流动性与预期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流动性溢价,换手率低或Amivest流动比率低,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研究同时发现,上海股票市场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和价值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艳丽  徐红芬  王桓  
本文从货币供求角度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建我国广义货币需求模型,对我国广义货币需求量进行拟合,发现从2005年起我国明显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然后,从货币供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外汇占款快速增长是导致广义货币供给过多的主要原因,而存款利率偏低、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和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等都减少了广义货币需求。最后,从货币供求两方面分别提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来优化经济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卫东  晏艳阳  
对流动性状态的判断已成为当前各国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文章从设计真实货币缺口系数测度指标出发,提出流动性过剩、正常以及短缺的重要判断标准;并选取美国和中国的数据进行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根据真实货币缺口系数的门槛值,可以判别一国流动性处于正常、过剩、短缺的状况,测度指标有较强适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涤龙  叶少波  
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本文以此为基础,设计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CTEL)和流动性增量过剩系数(CAEL)为测度指标,提出流动性过剩与否的判断标准;运用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选取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2006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2季度,我国均存在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的平均值高达0.229,相当于名义货币平均过剩6.18万亿元,实际货币平均过剩5.34万亿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任兆璋  于孝建  
流动性过剩是最近我国经济金融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于是,控制和回收流动性也就成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存贷款、M2/GDP、超额货币变化率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等指标,发现流动性过剩不仅存在且近两年较严重,其中流动性过剩较为突出的是国有银行的过剩,预计在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最后,本文阐述了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志宏  曹媛媛  
我国信用债定价与成熟市场国家信用债定价存在显著差异,并未随着经济周期运行中违约风险的变化而产生明显调整。研究发现,我国市场主体普遍存在对信用债刚性兑付的预期,且倾向于采用信用债进行套利交易,这种行为导致信用债信用利差更多体现的是市场流动性溢价,而非信用风险溢价,因而反映市场流动性状况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波动性对信用债定价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模糊了对手方信用的中央对手方的质押回购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