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2)
- 2023(9541)
- 2022(7813)
- 2021(7217)
- 2020(5964)
- 2019(13518)
- 2018(12758)
- 2017(23375)
- 2016(12621)
- 2015(14092)
- 2014(13388)
- 2013(13521)
- 2012(12537)
- 2011(11564)
- 2010(11259)
- 2009(10299)
- 2008(10080)
- 2007(8584)
- 2006(7468)
- 2005(6626)
- 学科
- 济(55246)
- 经济(55190)
- 管理(31955)
- 业(31248)
- 方法(25143)
- 企(23056)
- 企业(23056)
- 数学(22918)
- 数学方法(22793)
- 中国(17840)
- 贸(15061)
- 贸易(15055)
- 农(14875)
- 易(14779)
- 学(12193)
- 财(11918)
- 业经(11159)
- 农业(9990)
- 制(9616)
- 环境(8969)
- 银(8828)
- 银行(8772)
- 行(8473)
- 融(8405)
- 金融(8405)
- 出(8239)
- 关系(7789)
- 技术(7771)
- 地方(7640)
- 产业(7305)
- 机构
- 大学(188929)
- 学院(185253)
- 济(86147)
- 经济(85005)
- 研究(75650)
- 管理(67155)
- 理学(59003)
- 理学院(58235)
- 管理学(57369)
- 管理学院(57043)
- 中国(56680)
- 科学(47166)
- 农(41170)
- 京(40979)
- 所(40209)
- 研究所(37468)
- 财(34334)
- 农业(33040)
- 业大(32652)
- 中心(32131)
- 财经(28640)
- 经济学(28176)
- 院(27113)
- 经(26598)
- 北京(26189)
- 经济学院(25638)
- 科学院(24671)
- 江(24462)
- 范(22746)
- 师范(22390)
- 基金
- 项目(133233)
- 科学(104927)
- 基金(100989)
- 家(93422)
- 国家(92750)
- 研究(88524)
- 科学基金(76841)
- 社会(59998)
- 社会科(57111)
- 社会科学(57098)
- 基金项目(53152)
- 自然(51097)
- 自然科(49988)
- 自然科学(49970)
- 自然科学基金(49154)
- 省(47545)
- 划(42936)
- 资助(40958)
- 教育(39234)
- 重点(31346)
- 编号(30962)
- 部(30508)
- 发(28869)
- 创(27911)
- 国家社会(27211)
- 中国(27066)
- 计划(26440)
- 科研(26434)
- 创新(26365)
- 教育部(25389)
共检索到269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罗时龙,翁士贵,王绍贤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降低生育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保护妇女健康的角度出发,这种手术不宜多作。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指导站组织的健全及领导的加强,中国各地避孕措施的现用率已大大提高,基本在60%~87%左右,然而人工流产并未随之减少。一些研究表明,从1971~1982年,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擢春,顾杏元,高尔生,陆淑英,王美珍,洪文娟
近十几年来,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未婚妇女妊娠的现象相当普遍,并且妊娠率在许多国家不断上升。据有关专家估计,1987年全世界有4000~6000万妇女做人工流产,其中有一半左右是非法人工流产;在非法人工流产中,又有一半是未婚妇女。在中国,近年来未婚妊娠及人工流产逐渐增多。据报道,一些地区未婚妇女人工流产占人工流产总数的20~50%。国内以往对已婚妇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功 庞丽华 郑晓瑛
文章利用国家计生委1988、1997和2001年进行的3次涉及怀孕史调查数据,利用总和流产率和人流活产比等指标,比较了中国育龄妇女整体流产的水平和其中怀孕妇女流产的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并通过人工流产水平的变化分析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后,生殖健康服务方案的引入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文章还比较了不同特征妇女人工流产水平及其变化,指出了今后生殖健康服务的重点人群。
关键词:
已婚妇女 人工流产 生殖健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利用卫生部和 1 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妇女人工流产比和人工流产率进行了估计 ,并利用 1 997年数据对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中发现中国城市妇女的人工流产率大大高于农村妇女 ;只有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的人工流产率低于至少有一个男孩而怀孕的妇女。由于避孕失败造成意外怀孕是中国妇女实行人工流产的首要原因 ;但是在农村 ,由于不符合计划生育规定而实行人工流产则成为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 生殖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人工流产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根据一个多中心调查结果,阐述了人工流产对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其决定因素,探讨改善妇女生育健康的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程怡民,朱伟,李炽民,张杨,王爱英
据卫生部每年常规统计,自从80年代以来,每年人工流产例数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1000万左右。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人流对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于生殖健康,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制定降低人流率的规划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想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降低人流率的规划,就应该首先进行一系列科学研究。本项目就是这一系列研究的关键一环。 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了解人工流产寻求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为制定降低人流率规划提供科学数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项目是以,从1996年3月11日至4月22日,到河南省郑州市八家大医院,来寻求人流服务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对象既包括寻求吸宫(器械)流产,又包括寻求药物流产的妇女。 1.2 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为了增加代表性,本项目是从多家医院(8家医院)来收集研究对象的。 本项目的调查方法,是招募并培训调查员,对人流妇女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史、避孕史和人流史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苏群 何小凡
本文以江苏省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问卷调查为基础,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理论依据,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地区已婚妇女的就业选择进行了计量分析,并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已婚妇女 就业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张亚锋 杜书然
我国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低于全国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比例,和全国育龄妇女多采用长效避孕方式有显著不同,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多以短效为主,其中,长效避孕措施中宫内节育器和绝育比例较高,而短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套的比例非常突出。和过去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避孕方式相比也有很大变化,目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更少使用宫内节育器,更多使用避孕套。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在选择长效避孕或短效避孕上,还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流动范围、户口所在地、是否有人照顾孩子、子女性别和民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已婚流动育龄妇女避孕方式的选择受到其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丁 田思钰
未婚先孕和婚前流产不仅反映中国青年婚姻和性相关的观念、实践的变化,也意味着潜在的健康威胁与公共服务需求。文章针对既有研究的数据偏差和理论不足提出改进的数据采集方案与解释框架,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生育史信息,对流动人口未婚先孕水平和模式进行探索,并采用竞争性风险事件史模型验证了婚前流动对未婚先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流动妇女中有20%~25%会经历以生育结束的未婚先孕,加上以流产结束的部分,未婚先孕发生率会更高;婚前流动会显著提高未婚先孕几率;初次外出时年龄越小,流出时间越长,未婚先孕几率越高;婚前流动经历对农业户籍、教育水平较低的流动妇女发生未婚先孕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 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伟,程怡民,李炽民,张扬,王爱英
本文通过对郑州市8家医院1996年3月11日至5月10日门诊人流妇女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探讨了郑州市人流妇女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郑州市人流妇女以婚育高峰期为主,20~29岁年龄组占79.9%,多为已婚妇女,以前有过流产史的高达64.8%;本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是避孕失败,占59.6%,未避孕所至的占40.4%。提示:20~29岁的女性为发生非意愿妊娠的高危人群,应对该人群加强避孕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积极推广紧急避孕方法,以降低人流率,保护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宁 苏群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对其非农就业参与、非农劳动时间和收入的影响,并采用工具变量法来消除生育与就业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依然决定着农村妇女的生育行为,而多生子女则会降低其非农就业的参与率、劳动时间和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关于中国妇女从1950年以来初婚的变化及其给妇女生育率带来的影响,已有不少论述。 本文试图建立衡量人口已婚状态的几个指标,以此来阐明人口已婚数量及构造与人口初婚指标的相互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