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6)
2023(10181)
2022(8381)
2021(7718)
2020(6394)
2019(14564)
2018(13781)
2017(25665)
2016(13947)
2015(15549)
2014(14905)
2013(14975)
2012(13975)
2011(12931)
2010(12697)
2009(11746)
2008(11709)
2007(10156)
2006(8973)
2005(7939)
作者
(43915)
(36820)
(36699)
(34606)
(23373)
(17549)
(16281)
(14339)
(14102)
(12918)
(12799)
(12194)
(11868)
(11670)
(11577)
(11224)
(10897)
(10882)
(10641)
(10494)
(9244)
(9066)
(8844)
(8325)
(8299)
(8154)
(8055)
(7669)
(7425)
(7378)
学科
(61536)
经济(61470)
管理(35749)
(34862)
方法(28003)
(26116)
企业(26116)
数学(25140)
数学方法(24942)
中国(19116)
(16213)
(15629)
贸易(15622)
(15288)
(13614)
(13006)
业经(12654)
农业(10858)
(10538)
环境(9974)
(9730)
银行(9677)
(9537)
金融(9536)
(9352)
地方(9222)
技术(8589)
(8406)
(8124)
(8096)
机构
大学(213067)
学院(207929)
(95131)
经济(93815)
研究(82512)
管理(75670)
理学(66420)
理学院(65562)
管理学(64448)
管理学院(64082)
中国(61056)
科学(51334)
(45757)
(44295)
(43378)
研究所(40314)
(38660)
业大(35644)
农业(35586)
中心(35068)
财经(32190)
经济学(31094)
(29737)
(29120)
北京(28820)
(28454)
经济学院(28248)
(26672)
科学院(26410)
师范(26273)
基金
项目(146842)
科学(116201)
基金(111245)
(101828)
国家(101075)
研究(98841)
科学基金(84277)
社会(67160)
社会科(63895)
社会科学(63880)
基金项目(58633)
自然(55528)
自然科(54357)
自然科学(54333)
自然科学基金(53443)
(53366)
(47529)
资助(45124)
教育(44497)
编号(35092)
重点(34338)
(33871)
(31832)
(30739)
国家社会(30163)
创新(28998)
中国(28939)
科研(28718)
计划(28679)
教育部(28467)
期刊
(96603)
经济(96603)
研究(61211)
学报(42451)
(39113)
中国(38764)
科学(37746)
大学(30986)
学学(29610)
管理(27338)
农业(26983)
(26859)
经济研究(18151)
(17120)
金融(17120)
财经(16480)
教育(16252)
(15783)
(14395)
技术(14051)
(14005)
业经(13616)
问题(13331)
国际(13096)
世界(13002)
业大(11379)
(11245)
技术经济(10519)
科技(10250)
资源(9797)
共检索到302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衣保中  周贺  
产业集聚表现是识别经济集聚格局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异的加剧,我国的工业集聚趋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工业经济在2000~2004年和2005~2018年这两段时间内的集聚趋势完全相反,在2000~2004年中国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上升,而在2005~2018年中国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下降,中国工业经济出现了扩散趋势。东南沿海地区房价水平的快速上涨是集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要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房地产发展指导思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推动实体经济的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跃  李婷婷  
经济集聚已成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普遍性特征,它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基于中国市域面板数据,揭示当前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其次,建立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等因素与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显著优势、一般优势、潜在优势工业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2000年的错落相间到2017年的高度集中并呈现由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市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具有多源性,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均是市域工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各影响因素存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工业集聚易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鹏  张东冬  秦艳辉  
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运用区位商和工业集聚水平增长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且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有明显差别,具有区域差异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存在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珊  
本文利用2008-2011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埃利森-格莱泽指数对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变化趋势从行业和地域两个角度进行了度量,再对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地域文化存量、产业发展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和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数据及核密度估计都验证我国文化产业已出现空间集聚的趋势,同时提高地区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和引导居民文化消费观念以及提升文化产业链的投入产出效率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有正向作用,财政投资可以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降低物流成本方向倾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娜  陈斐  达庆利  
利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数据,利用HOOVER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系数测度此期间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聚集程度。结果显示: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呈倒U形变动趋势,该趋势可从新经济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解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影响效应大的正因素依次是对外开放程度、沿海省市和企业数量,负因素是地方保护程度,表明以政府政策为主的制度性软环境建设对促进人力资源集聚更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东  
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份种植业总播种面积及6种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从产业和地区两个方面系统地刻画了1980~2010年中国种植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及变化趋势,并揭示了其影响因素。从整体上看,中国种植业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不同农作物生产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种植业的地理集聚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拐点特征和明显的"先小幅增强、随后显著增强、后趋于减弱"阶段性特征。中国种植业的地理集聚区域是中部地区,主要省份种植业呈现出明显的中度地理集聚特征。一些农作物生产还呈现出高度集聚在少数省(区、市)的特征,地区垄断性趋势不断增强。影响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因素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主要包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段会娟  
基于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变动的新趋势和影响因素。运用制造业总产值计算表明,2005年制造业集聚的拐点已经开始显现;但运用就业指标计算时发现,东部地区的就业密度一直是增加的,制造业总体上还是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这种不一致性可以通过各地区乡镇企业和城市非国有单位在经济中比重的差异进行解释。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表明: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产业集聚,工资成本与运输成本阻碍了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增强长期内有利于产业集聚但统计上不够显著,沿海的地理区位也是有利的,经济开放度则呈现反向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吴安波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产业聚集度与交通运输条件、平均企业规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开放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下降,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席艳玲  吉生保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雷玉桃  郑梦琳  孙菁靖  
构建城市群异质性视角下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框架,并采用5大重点城市群2000~2016年的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准构建空间随机时间固定效应下的SDM。结果发现:重点城市群的雾霾污染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性,但溢出程度存在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呈"N"型曲线关系;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工业集聚对雾霾污染为正向线性影响;成渝工业集聚与雾霾污染呈倒"N"型曲线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胤晨  谷人旭  王春萌  杨帆  许树辉  
利用长三角地区131个县域单元的相关数据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2003—2012年间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同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县域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度呈不断增强之态势以及"集聚—扩散—再集聚"的空间演化过程。在空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政策和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均有影响,尤其新经济地理因素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致良  
本文引入产业地理集聚程度的有关评估指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对1995-2005年我国餐饮业的地理集聚状况与变化趋势,及其对餐饮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了餐饮业地理集聚分散化的趋势特征,得出了餐饮业地理集聚分散化有利于餐饮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仲常  丁加栋  郭雅  
本文通过计算1952-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发现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收敛"的变动趋势。文章利用198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影响工业布局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政策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工业发展;越高的投资水平,越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工业集聚也有显著正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差距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研究基于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CHIP数据,采用众数法与标准差法测量了中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及其变动趋势,构建Probit二值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口学特征、个体特征、政治资本以及行业特征对过度教育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众数法与标准差法揭示了高校扩招政策在整体上不断扩大了中国劳动力的过度教育发生率,男性劳动力的过度教育发生率在扩招初期与中期高于女性,女性劳动力的过度教育发生率则在扩招后期高于男性,农村与城镇劳动力的过度教育发生率在样本期内均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动趋势,农业户籍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态势,城镇户籍则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robit回归揭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过度教育发生率的差异化影响,政治资本与行业特征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扩招层面上讨论了过度教育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