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4)
2023(3892)
2022(3232)
2021(3186)
2020(2600)
2019(6237)
2018(5928)
2017(11094)
2016(5663)
2015(6723)
2014(6439)
2013(6694)
2012(6364)
2011(6065)
2010(5770)
2009(5439)
2008(5299)
2007(4373)
2006(3944)
2005(3736)
作者
(15850)
(13328)
(13284)
(12759)
(8548)
(6240)
(6000)
(5277)
(5171)
(4826)
(4512)
(4417)
(4355)
(4286)
(4217)
(4153)
(4030)
(3907)
(3780)
(3480)
(3362)
(3120)
(3091)
(3011)
(2993)
(2966)
(2886)
(2693)
(2677)
(2613)
学科
(30655)
经济(30632)
方法(13948)
管理(13303)
数学(13239)
数学方法(13194)
中国(11873)
(11608)
(8920)
贸易(8915)
(8823)
(7762)
企业(7762)
(6664)
关系(5318)
(5312)
(5278)
(5166)
环境(4937)
(4830)
银行(4827)
(4757)
(4619)
业经(4610)
(4569)
金融(4569)
(4349)
出口(4348)
出口贸易(4348)
(4346)
机构
大学(89431)
学院(85235)
(49762)
经济(49300)
研究(37533)
管理(30969)
中国(30150)
理学(26601)
理学院(26276)
管理学(26065)
管理学院(25895)
(19974)
(19812)
科学(19185)
(18452)
经济学(17850)
研究所(16893)
财经(16357)
经济学院(16116)
中心(15429)
(15360)
北京(13438)
(13363)
财经大学(12490)
科学院(12065)
(11223)
研究中心(11013)
社会(10852)
(10679)
师范(10621)
基金
项目(56839)
科学(46540)
基金(45652)
研究(41940)
(40402)
国家(40188)
科学基金(33960)
社会(30687)
社会科(29342)
社会科学(29339)
基金项目(22988)
自然(19850)
资助(19465)
自然科(19458)
自然科学(19453)
自然科学基金(19158)
教育(18388)
(16827)
中国(16436)
(15948)
(15188)
国家社会(14873)
编号(14155)
教育部(13371)
重点(13142)
(12730)
人文(11959)
重大(11882)
成果(11778)
社科(11512)
期刊
(50823)
经济(50823)
研究(30960)
中国(17417)
(13532)
科学(12699)
管理(12358)
学报(11545)
经济研究(10075)
(9999)
大学(9247)
财经(8967)
(8919)
学学(8622)
世界(8395)
(8337)
金融(8337)
国际(8155)
(7951)
农业(7319)
问题(7250)
技术(6186)
教育(5733)
业经(5177)
(5175)
技术经济(5001)
统计(4717)
资源(4322)
经济问题(4188)
(4136)
共检索到133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博  温杰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算出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以此来衡量工业技术进步,并将其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将工业整体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部门,利用行业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我国不同工业部门就业的相应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佩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量化考察了1998~2007年间工业部门的资源错配,发现:各年平均来看,资本与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错配,降低了工业部门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的19%,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大约是劳动力错配的10倍。跨时期看,采矿业、制造业内部的资源错配程度大幅缩小,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低、国有企业比重越大、进出门槛越低以及中西部地区比重越大的行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就业重配置率越高的行业,越可能投入了过多的劳动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国涓  郭崇慧  凌煜  
本文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通过在能源要素份额方程中增加能源价格的非对称影响约束,将MES模型与能源价格非对称影响结合起来,建立了测算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和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的反弹效应为39.48%,虽然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整体呈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海洋  
本文通过构建R&D吸收能力和外资技术扩散的分析框架,利用近年来的数据检验了中国工业部门R&D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和外资技术扩散对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整个工业部门,尽管外资流入促进了行业生产率的提高,但主要是通过降低市场垄断程度、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产生的竞争效应获得的。由于R&D吸收能力低下,内资部门没能有效地吸收内含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在高科技行业,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自主创新,由于R&D吸收能力较低,内资部门没能吸收外资先进技术,产生了逆向技术扩散。在传统行业,R&D吸收能力较强,外资技术扩散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芍佳  胡永泰  吴桂英  
加入WTO将给中国工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它会使大型国有企业变强还是变弱?如果确实如此,怎样变化?本文应用市场结构理论,通过发展一种名为市场份额检验原理的工具来回答这些问题,并对中国工业部门的所有制变迁加以分析。我们的主要发现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它们的生存战略包括从完全国有和国有控股变化到稀释国家所有权和减少国家控制。这种和私人部门的合作关系为国有企业带来资金、技术和企业管理从而实现增长,而WTO成员身份将加速高度多样化所有制结构的出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停  
笔者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市场份额的流动性,从动态视角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竞争程度提供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法。尽管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工业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但通过市场份额流动性的经验研究发现,稳定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进一步考察工业集中度与流动性关系,发现集中度与流动性显著正相关。集中度并不能预测流动性,对行业竞争程度的衡量上,集中度指标与流动性指标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笔者对简单"结构操纵"产业组织政策提出质疑,政府需要关注那些高度集中的市场,但高度集中并不是反垄断的充分条件,高度集中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鞠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贸易结构不断变动,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探讨贸易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偏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2007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动不利于就业,并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偏向熟练劳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军  管驰明  
本文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能源使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部样本行业的能效均值基本维持在50%至60%水平之间,能效水平总体不高。能源使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行业间差异,采掘业能效水平均值要高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总体能效水平以2002年为拐点,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轨迹。采掘业能效水平在考察期内有所波动,但基本能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重工业呈缓慢上升态势,而轻工业则在2002年以后出现了大幅下降。通过计算标准差,我们也未发现能效出现行业趋同。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强度的降低、外资规模的增加对行业能效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李可爱  
本文分析了贸易、技术以及制度对1998年-2009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内部对熟练劳动需求缓慢上升;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净贸易额对熟练劳动需求的影响为正,而对非熟练劳动的需求具有负效应;计量分析显示,国际贸易具有扩大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效应,技术进步具有拉大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作用,而就业保护则降低了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溢价。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洁   许罗丹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跨国公司的“外溢效应”,也即“外部效应”,一方面是指由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进入和存在,引起和本地企业之间业务上的联系,从而不自觉地引发了前后产业联动效应,另一方面是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引起了本国公司面临的竞争加剧,迫使本公司进行技术模仿、改进,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外溢作用最终还是要表现为公司获得的利益的增加,这当然要以外资企业不完全占有由于其进入和存在而带来的东道国企业由于效率整体和局部的提高而带来的利益为前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军  张旭  
在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影响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的具体因素,综合考虑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出规模等四个要素,运用指标分解分析法中的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建立了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分解模型,并对1995年-2007年的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能源强度显现出了对碳排放明显的负影响,工业经济产出效应明显分为正影响缓慢增长的1995年-2001年和迅速增长的2001年-2007年两个阶段;工业总量增长引起能源消耗上升是导致碳排放总量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并且该效应已经抵消了能源强度效应对碳减排的贡献。文章最后提出了针对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的源头、过程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武康平  
本文讨论我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问题。在标准的新古典要素分配份额模型中,本文引入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以及企业目标函数的差异,建立了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模型。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垄断能力越高,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各类经济性质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法人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传统新古典分配模型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要素投入比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要素分配份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张超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险峰  
利用2001-2014年间中国工业39个行业消费8种主要能源和电力数据,运用对数平均指数分解法对各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耗活动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估算。研究表明:产出增长是导致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原因,能源强度是碳减排最重要的因素,能源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工业部门碳排放水平,部门结构的变化在大多数年份增加了碳排放量,且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