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8)
2023(16765)
2022(14104)
2021(13114)
2020(11235)
2019(26037)
2018(25387)
2017(48035)
2016(25951)
2015(29141)
2014(28660)
2013(28458)
2012(26072)
2011(23605)
2010(23126)
2009(21424)
2008(20999)
2007(18412)
2006(15665)
2005(13929)
作者
(76879)
(64521)
(64163)
(60776)
(40626)
(31168)
(29203)
(25508)
(24311)
(22623)
(21881)
(21517)
(20332)
(20189)
(20088)
(19982)
(19645)
(19263)
(18528)
(18483)
(16053)
(15736)
(15596)
(14660)
(14573)
(14177)
(14171)
(13892)
(12962)
(12769)
学科
(108587)
经济(108485)
管理(71729)
(68812)
(55993)
企业(55993)
方法(53089)
数学(47229)
数学方法(46713)
(30452)
贸易(30441)
(29681)
中国(29436)
(28510)
(27655)
(22729)
业经(21906)
(19517)
地方(19080)
农业(18052)
(17603)
财务(17558)
财务管理(17515)
环境(16726)
企业财务(16516)
(15986)
银行(15914)
(15576)
金融(15573)
技术(15489)
机构
大学(375198)
学院(372027)
(160801)
经济(158065)
管理(141939)
研究(129681)
理学(123993)
理学院(122605)
管理学(120431)
管理学院(119770)
中国(97024)
科学(80813)
(78185)
(69406)
(69327)
(66035)
研究所(60826)
业大(60300)
中心(58881)
财经(56772)
农业(55458)
(52646)
(51962)
经济学(50778)
北京(48424)
(46748)
经济学院(46136)
(45588)
师范(44942)
财经大学(42499)
基金
项目(259085)
科学(203706)
基金(192066)
研究(179296)
(171341)
国家(170051)
科学基金(144682)
社会(116361)
社会科(110647)
社会科学(110617)
基金项目(101338)
(99049)
自然(96385)
自然科(94301)
自然科学(94269)
自然科学基金(92655)
(84883)
教育(82241)
资助(79227)
编号(68534)
重点(59138)
(57927)
(55294)
成果(54073)
(54027)
科研(51345)
创新(50788)
国家社会(49933)
计划(49549)
教育部(49253)
期刊
(162377)
经济(162377)
研究(102521)
学报(67024)
中国(65222)
(60797)
科学(59019)
(53525)
管理(50279)
大学(49779)
学学(47489)
农业(41406)
技术(30561)
(29969)
金融(29969)
教育(29787)
经济研究(28789)
财经(27858)
业经(25230)
(25172)
(24043)
(23469)
问题(22959)
国际(21880)
(18931)
统计(18931)
技术经济(18470)
世界(17984)
科技(17254)
(17138)
共检索到532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杨来科  
文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模型,消除中间投入中进口产品国外CO2排放的影响,计算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然后根据现有投入产出表,测算并比较1987年、1997年和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利用两极分解法对1987~1997年和1997~2007年两个跨期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对比分析效率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后立足于行业部门碳排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鹤  
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意义重大,需要结合不同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利用工业CO2排放估算模型及指数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9年区域工业CO2排放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工业CO2排放构成变动较小,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增长尤为迅猛,区域工业CO2排放强度则快速降低。工业产出规模的快速扩张及行业结构的变动是导致区域工业CO2排放总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因素,前者的贡献更为显著,行业CO2排放强度的降低则对区域工业CO2排放量快速增长起到了抑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匡新瑞  武戈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对CO2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部门分析,同时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产生的直接与非直接CO2排放相联系。结果显示我国部分行业是CO2净出口行业,但更多的是CO2净进口行业,最终使得我国成为一个CO2净进口国。具体来说,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仪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是主要的CO2出口行业,而CO2进口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及非能源采选业、造纸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揭示了出口贸易中的高碳产品转移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我国高碳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使得高碳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还表明,一些高碳产品正在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翚  郑美玲  
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根据2012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各经济部门能源消费量及进出口数据,测算该年福建省各部门CO_2排放量及进出口隐含碳,并由2012年的静态情况推算出20132015年的动态情况,实证分析了20122015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不利于碳减排;以碳减排为目标,福建省外贸结构有待优化。只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就可扭转福建省外贸不利于碳减排的局面,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芳  徐化愚  
本文从内涵排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内涵CO2排放量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2005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内涵的CO2排放量为16.47亿吨,约占国内总排放量的32.6%,扣除进口商品中内涵的9.25亿吨CO2排放,净出口内涵排放量约为7.21亿吨,相当于国内总排放量的14%左右。不同核算原则下中国的CO2排放量差异很大,生产核算原则下中国的CO2排放量比消费核算原则下的排放量高出15.46亿吨。本文揭示了进出口贸易对于中国排放增长的贡献,也说明中国境内产生的CO2排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是对其他国家排放的一种替代。此外,运用改进后的替代效应法,本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英  
文章在分析加入WTO前后(1995~2008年)中国各工业行业CO2排放密度变化的基础上,计算各行业的净出口消费指数Djt和修正净出口消费指数D*jt,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分别考察中国在与发达国家分工中以及在国际分工中是否成为高排放产业的"避难所"。文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多数行业隐含国外CO2排放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而且排放密度最低的行业隐含国外CO2排放所占的比例最高;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中国没有成为高排放产业的集聚"避难所",但工业的集聚程度有所提高;从与发达国家的分工来看,加入WTO后中国更多地承担排放密度较高产品的生产,这可能是中国在低排放行业上参与国际垂直化分工程度提高的结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朱喜  
本文充分考虑到贸易的内生性,利用外生的地理特征为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对外贸易构建了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并运用这一工具变量结合中国1996-2007年工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既定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显著地减少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贸易得益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必为了减少CO_2排放而盲目去限制对外贸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勇  郭菊娥  孟磊  
我国正处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观测期,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对1997-2004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CO2排放量变动进行了7因素的分解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CO2排放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能源节约是驱动我国CO2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国内最终需求、出口成长以及出口结构变动均推动CO2排放上升,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以及能源替代表现出了对CO2排放的抑制影响等。同时,在我国经济"三步走"目标的前提下,结合能源节约设计了CO2排放的3类情景,给出了未来CO2排放的态势...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闫云凤  杨来科  张云  黄敏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和结构分解分析,定量分析了我国CO2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促进我国CO2排放增长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而起到抑制作用的因素只有效率效应。从最终需求角度看,资本投资和城市居民消费增加是CO2排放增长的两大主要来源,农村居民、政府消费和净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部门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旅客运输等服务业以及建筑业是CO2排放增长的三大部门。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申  李可爱  鞠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贸易结构不断变动,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系统研究了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探讨贸易结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然后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偏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2007年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就业效应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内偏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结构变动不利于就业,并导致我国的就业结构偏向熟练劳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贵景  常克亮  陈慧琴  施智杰  
基于消费者责任原则计算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的CO_2排放量,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2001—2016年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_2排放生产侧和消费侧九个影响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率,认为发电量效应、碳强度效应、人均GDP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京津冀地区电力工业CO_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电力生产结构效应、化石能源转换效率和用电效率效应是主要抑制因素;发电量效应、化石能源转换效率和人均GDP是造成三地电力工业CO_2排放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鲁海帆  
文章利用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结合出口统计数据测算了我国各部门最终单位产品的能耗强度与CO2排放强度,以及由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部门出口产品能耗强度与CO2排放强度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位产品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中资源性产品的开采和加工等部门;各部门的能耗强度与排放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各部门之间的能耗强度与排放强度差距正在缩小;能耗与排放强度越大的部门,其产品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越快,这说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高能耗高碳产品的转移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杨涛  
本文以中国1997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了CO_2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1997年CO_排放总量为381788.56万t,强度为5.04t/万元。2007年CO_2排放总量为775346.15万t,强度为4.23t/万元。10年间,CO_2排放强度降低近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促使CO_2排放强度降低的因素分解为4种效应,即能源效率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方式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部门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造成CO_2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其中以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是促使CO...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凯  肖燕  李志苗  刘浩龙  
本文基于"自下而上"法估算了1993~2012年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LMDI分解技术辨识与分解4个时段(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中影响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对CO_2排放量的贡献值。结果显示:20年来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其中旅游交通是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的核心部门,年平均比重分别为88.51%和77.42%,旅游住宿次之,旅游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