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6)
- 2023(16970)
- 2022(14621)
- 2021(13851)
- 2020(11702)
- 2019(27412)
- 2018(27127)
- 2017(52769)
- 2016(28500)
- 2015(32524)
- 2014(32566)
- 2013(32549)
- 2012(30147)
- 2011(27221)
- 2010(27098)
- 2009(25193)
- 2008(24988)
- 2007(21897)
- 2006(18813)
- 2005(16743)
- 学科
- 济(121932)
- 经济(121806)
- 管理(81126)
- 业(78564)
- 企(64348)
- 企业(64348)
- 方法(56719)
- 数学(49198)
- 数学方法(48746)
- 农(32651)
- 中国(32260)
- 财(30561)
- 贸(28987)
- 贸易(28973)
- 易(28142)
- 业经(26454)
- 学(24595)
- 地方(24271)
- 制(21684)
- 农业(21391)
- 务(19641)
- 财务(19570)
- 财务管理(19526)
- 和(18500)
- 企业财务(18282)
- 理论(18205)
- 环境(18010)
- 技术(17754)
- 银(17570)
- 银行(17518)
- 机构
- 大学(413947)
- 学院(411677)
- 济(174914)
- 经济(171440)
- 管理(162155)
- 研究(141587)
- 理学(140718)
- 理学院(139183)
- 管理学(137029)
- 管理学院(136301)
- 中国(105336)
- 京(87923)
- 科学(85817)
- 财(76851)
- 所(71444)
- 农(66399)
- 研究所(65261)
- 中心(63256)
- 财经(62431)
- 业大(60611)
- 江(58128)
- 经(56836)
- 北京(55981)
- 经济学(53562)
- 范(53444)
- 师范(52995)
- 农业(52409)
- 院(51203)
- 经济学院(48625)
- 州(47138)
- 基金
- 项目(278603)
- 科学(218636)
- 研究(204858)
- 基金(202745)
- 家(176181)
- 国家(174775)
- 科学基金(149255)
- 社会(129704)
- 社会科(122980)
- 社会科学(122949)
- 基金项目(107712)
- 省(106703)
- 自然(95818)
- 自然科(93546)
- 自然科学(93520)
- 教育(92882)
- 自然科学基金(91856)
- 划(90184)
- 资助(83885)
- 编号(83175)
- 成果(67762)
- 部(62752)
- 重点(62278)
- 发(60175)
- 创(57696)
- 课题(56828)
- 创新(53865)
- 教育部(53846)
- 国家社会(53592)
- 科研(53174)
- 期刊
- 济(187440)
- 经济(187440)
- 研究(121842)
- 中国(72855)
- 学报(63730)
- 农(60340)
- 科学(58699)
- 财(58398)
- 管理(56741)
- 大学(47920)
- 学学(45060)
- 农业(42063)
- 教育(40932)
- 技术(34109)
- 融(33241)
- 金融(33241)
- 经济研究(31284)
- 业经(30360)
- 财经(30161)
- 经(25942)
- 问题(25640)
- 贸(24302)
- 业(22637)
- 技术经济(20807)
- 国际(20756)
- 图书(19995)
- 理论(19363)
- 世界(19173)
- 商业(18954)
- 科技(18862)
共检索到596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鹏 秦晓敏
本文根据"平滑调整假说",从产业内贸易角度构造了相对要素调整指数来区分同一产业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上的调整压力的差异,并用A指数、S指数和S’指数测算了我国工业20个行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研究表明:我国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贸易调整成本较低,而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贸易调整成本较高,进口扩张型行业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出口扩张型行业,且同一行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调整压力不同。因此,应支持和鼓励中、高技术行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低技术行业的合理转型和优化升级,并重视贸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调整成本以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关键词:
制造业 调整成本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莫莎 刘朝霞
从边际产业内贸易角度,分别运用A指数和S指数对1992—2008年间中美19个行业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调整成本进行研究,并进行Daniels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工业制成品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间贸易,总体调整成本较高;高技术产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相对较低;中等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呈逐渐减少趋势;低技术产业的调整成本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这些结论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张姝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平滑调整假说(SAH),运用贸易调整空间(TAS)模型和产业内贸易度量指数(S指数)等分析方法,利用1994~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加入WTO前后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调整成本和调整压力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测度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加入WTO前相比,贸易自由化使中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面临更大的收缩性调整压力,其中以棉花和植物油为最;从不同的要素相对密集度层面考量,位列资本相对调整压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棉花、大豆和植物油;位列劳动以及土地相对调整压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棉花、植物油和大豆以及大豆、植物油和玉米。不同于已有的从粮食安全、比较优势等角度的研究,本文的分析基于贸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柳剑平 张兴泉
本文通过对中美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摩擦产业分布状况的分析发现,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的产业中,中美贸易运行得较为顺畅,贸易摩擦大多发生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产业中。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在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的产业中,由于其进行结构调整所产生的调整成本较大,减少了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所得,从而引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强化同一产业内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产业内贸易 调整成本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产业竞争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蓝庆新 郑云溪
产业内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自贸区,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发展必然带动成员国贸易结构调整,夯实经贸交流基础。目前,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发展较低;在产业内贸易发展过程中,垂直异质型贸易发展较快,且呈现上升趋势,需要进一步采取改善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春平 施凤丹
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经历着产业内贸易的形态变迁,不同形态的产业内贸易引起的调整成本可能不同。本文通过对1996-2005年18个制成品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的劳动力市场调整成本较大,同时调整成本也因不同产业而有所不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晶 郭翔宇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边际产业内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春香 闫国庆
1992~2001年间,中菲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菲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中,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略占优势;在中菲产业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正在逐步取代资源产品而成为中菲产业内贸易的主力军;中菲双边贸易强度指数不高,因此中菲贸易合作前景还很广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艳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促进了中间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及要素所有者获得的贸易利益不再是原有贸易利益按国别属性确定的属地利益,而是由中间品生产厂商的资本所有权决定的属权利益。本文在重新界定贸易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了贸易利益的所有权分解模型,并依据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属权贸易利益水平。结论表明,与属地贸易利益相比,我国工业行业属权贸易利益水平较高,并且逐年递增,一方面源于成本较低的中间品进口;另一方面源于专业化生产和中间品出口。其中可拆分的制造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大,源于FDI规模大于OFDI。而资源性行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小,间接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动因属于资源导向型。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属权贸易 属地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马剑飞 朱红磊 许罗丹
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的产业内贸易将受到更大关注。本文受 Greenaway对英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经验研究的启发 ,运用跨部门的截面分析对中国 1 999和 2 0 0 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加权回归 ,并加以模型稳定性检验 ,以检验国际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结果显示 ,产品的多样化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 ,规模经济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 ,而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国兵
本文针对反倾销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关系问题,运用GL指数和二元Logit模型研究发现,1995~2006年美国对华反倾销摩擦张力较大的20类涉案产品,其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比较小,且美方处于较大的贸易逆差失衡压力,这些成为引发美国对华不断发起反倾销贸易摩擦的实质原因。并且,从经验上否定了反倾销密集程度与美中双边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结论是,美中双边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且美国处于贸易逆差失衡的产品最容易招致美国对华反倾销行为。
关键词:
反倾销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立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以低附加值为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形成的"点线优势"遇到了困境;而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立体优势",尚需漫长的努力过程。现阶段,中国应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平面优势",作为两者的衔接和过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