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10)
2023(17171)
2022(14775)
2021(13914)
2020(11738)
2019(27217)
2018(26557)
2017(50875)
2016(27368)
2015(30999)
2014(30479)
2013(30172)
2012(27657)
2011(24932)
2010(24358)
2009(22213)
2008(21447)
2007(18176)
2006(15777)
2005(13597)
作者
(78862)
(65555)
(64991)
(61794)
(41604)
(31330)
(29634)
(25788)
(25079)
(23031)
(22363)
(22328)
(20661)
(20455)
(20330)
(20213)
(19594)
(19525)
(18775)
(18719)
(16110)
(15970)
(15812)
(14882)
(14613)
(14454)
(14399)
(14209)
(13127)
(12905)
学科
(109154)
经济(109035)
管理(76131)
(71809)
(59075)
企业(59075)
方法(53005)
数学(46769)
数学方法(46176)
中国(30489)
(28832)
(26892)
(24012)
业经(23626)
(21378)
贸易(21368)
(20829)
地方(19602)
(19340)
农业(19210)
理论(17490)
环境(17074)
(16910)
(16895)
财务(16823)
财务管理(16786)
(16616)
技术(16569)
银行(16554)
企业财务(15887)
机构
大学(387506)
学院(383120)
(156769)
经济(153717)
管理(151401)
研究(132406)
理学(132364)
理学院(130909)
管理学(128478)
管理学院(127819)
中国(98706)
科学(82974)
(82731)
(67999)
(66054)
(65387)
研究所(60914)
业大(60322)
中心(59697)
财经(55843)
(52940)
北京(52121)
农业(51744)
(51264)
(49957)
师范(49378)
(48488)
经济学(48045)
经济学院(43433)
(42573)
基金
项目(272525)
科学(214628)
基金(200044)
研究(195205)
(176655)
国家(175271)
科学基金(149899)
社会(123918)
社会科(117496)
社会科学(117465)
基金项目(105660)
(104059)
自然(98916)
自然科(96657)
自然科学(96627)
自然科学基金(94900)
教育(89894)
(89126)
资助(82927)
编号(77564)
成果(62123)
重点(61569)
(60757)
(57772)
(56474)
课题(53393)
科研(52824)
创新(52784)
教育部(51969)
国家社会(51962)
期刊
(161277)
经济(161277)
研究(110517)
中国(70417)
学报(65395)
科学(59518)
(58177)
管理(54446)
(50482)
大学(49712)
学学(46850)
农业(40892)
教育(40850)
技术(33040)
(29598)
金融(29598)
经济研究(27259)
财经(26912)
业经(25394)
(23182)
(21706)
问题(20973)
图书(19133)
科技(18569)
(18369)
技术经济(18232)
理论(17690)
(17260)
业大(16985)
统计(16787)
共检索到546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陈霄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37个工业行业1996到2016年的要素配置扭曲变动及其构成。研究发现,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平均为0.28,行业间扭曲平均为0.22,行业内扭曲平均为0.08;行业间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5和0.17,行业内劳动、资本扭曲分别为0.02和0.07。本文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工业中依然存在明显的要素配置扭曲,扭曲在行业间与行业内具有相似特征:资本扭曲均是其主要扭曲形式并且也是中国工业扭曲的主要来源。本文认为,中国工业要素配置扭曲与宏观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与偏向性政策有关:依靠部分行业和国有部门执行"增长政策"虽然在短期可以刺激增长,但长期来看其代价是要素扭曲的上升和效率的损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柄权  李国平  
文章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标准构建了要素配置效率的衡量指标,利用中国18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单个要素价格的绝对扭曲和相对扭曲均显著降低了该要素的配置效率;其次,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间存在联动效应,二者呈正向反馈关系。因此,旨在提升资本和劳动要素配置效率的市场化改革应密切配合,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不可顾此失彼。文章对于我国当前矫正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促进企业间的有效竞争以及行业间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韬  孙潇筱  褚晓琳  
本文基于线性规划,建立重点行业间的资本要素优化模型,通过估算各重点行业的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及其产出弹性,得到各行业优化后的资本配置量和总产出,最后运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方法测算各行业资本配置优化前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研究发现:重点行业间资本投入过度与资本投入不足现象并存,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资本要素投入过度,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资本投入不足;矫正各行业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后行业总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增大;矫正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可以通过提高剩余混合效率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新宇  郑国强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指数,从配置扭曲和价格扭曲双重视角实证考察了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倒"V"型变化特征。劳动力配置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均会显著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TP)上。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会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抑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户籍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的改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将得以缓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虹剑  王必哲  李科  
基于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双重视角,运用Hsieh和Klenow(2009)的改进模型,依据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湖南省2000—2007年能源行业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情况。结果发现,政府对能源行业的补贴导致了产品市场的扭曲;要素市场扭曲成因较为复杂,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扭曲成因完全不同;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产品市场扭曲相差不大,资本要素扭曲大于国有企业,劳动要素扭曲小于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林  罗莉娅  康妮  
政府干预与要素市场之间的关系是近期学界的热点。有研究发现,政府对市场准入的干预(即所谓的行政垄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中国式市场准入规制中的行政审批程序包含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要素市场扭曲、行政垄断又与经济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内生性问题。为更好地寻找行政垄断制度的代理变量并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首先使用1998—2007年中国172个工业行业的企业层面大数据,测算出国有与民营部门之间的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程度,然后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对行政垄断与要素市场扭曲的统计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经济的市场价格扭曲现象客观存在——资本价格扭曲呈先降后升的"U"型态势,劳动价格扭曲则呈直线上升态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妍  张建平  李晶维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措施,其中,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以中国1998-2014年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前沿算法核算创新效率作为核心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门槛特征分析方法,得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改善要素市场扭曲对创新效率的负面效应这一结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步晓宁  张天华  
从部门间资源配置的视角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增长与发展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思路,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07年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再测算。分析显示,这期间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态势,其中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最为显著,大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改善,而小型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则逐渐恶化,二者的综合效应则使得中国工业企业间总体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从2005—2007年呈现恶化趋势。此外,总体而论,金融市场等导致的扭曲损失大概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两到三倍,但2005年后,对大、中规模企业而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先海  刘毅群  
本文对1985—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部门的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进行了解析。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一方面是由于不同行业间投资结构失衡所引致,但是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不同行业间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差异对要素报酬率变动的影响效应。笔者发现:(1)近十多年来,部分重化工业的资本快速扩张引起行业间投资结构失衡,并加大了行业间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2)相对于1985—2000年间,技术进步因素在2001—2010年间对要素配置扭曲系数的变动的影响效应越来越大。本文建议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限制一般生产性的资本投资鼓励政策,而更多转向鼓励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政策,鼓励体现有技术进步因素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之间的相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晋川  赵自芳  
运用2001—2003年全国工业行业数据,本文分所有制形式对中国资本和劳动力两要素的价格扭曲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考察期内资本要素的价格扭曲程度总体上高于劳动力要素;国有经济部门中要素相对价格的扭曲程度要高于非国有经济部门。同时研究还认为,国有企业资本深化、“民工荒”等宏观经济问题其实是与所有制约束下要素价格的扭曲有内在必然联系的。研究结果对当前进行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婧  纪志耿  张红扬  
我国长期存在要素配置扭曲,具体表现为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劳动要素配置扭曲和能源要素配置扭曲。这对劳动力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一是资本要素向国有企业集中导致国有部门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二是土地要素向非农产业集中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更加严峻;三是劳动要素向低薪酬领域集中导致民工荒问题时隐时现;四是能源要素向重化工业集中导致能源替代劳动的强度增大。对此,我国必须理顺资本使用价格、工业用地价格、能源使用价格,使经济增长模式真正由资本驱动和资源驱动转变到技术驱动和劳动力驱动上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靳来群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目标一直受到高研发投入与低生产率并行的桎梏,从研发投入配置扭曲的角度,并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研发资本与研发劳动的配置扭曲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重要原因,在研发投入已然过度的地区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要小于投入不足部门;而就作用机制而言,研发投入利用效率与研发成果转化效率的损失是研发要素配置扭曲掣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间渠道。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东南与西南地区的研发投入相对不足,而西北、中部与环渤海湾地区的研发投入却相对过度。如何在未来的结构性改革中实现研发要素投入从过度地区向不足地区的转移,对中国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钟世川  
笔者在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下,构建了测算要素市场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对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变动进行了分解,笔者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偏向差异和资本深化变动决定。笔者利用1978年~2013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0且小于1,并且大多数行业的相对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速率是上升的。1990年后大多数行业要素市场扭曲系数呈下降趋势;1979年~2013年,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致使资本深化变动是行业要素市场扭曲变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柏培文  
本文测算了我国及省际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程度。全国总体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大致呈现波浪式下降,城市内劳动力扭曲程度则呈现阶段性增加的态势,城乡劳动力扭曲是导致劳动力配置扭曲的主要因素;从全国劳动力配置扭曲贡献因素来看,各产业间劳动边际生产力的差异直接反映了劳动力资源配置扭曲,而各产业内部所形成的劳动资源扭曲在总体上具有消减作用;进一步观察各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扭曲状况,可见第一、三产业内劳动力资源扭曲程度长期并不高,但近年来增加态势明显,第二产业扭曲程度较高,但有下降趋势,而部门间的扭曲程度则呈现缓慢增长特点。从省际来看,各省份总体和城乡劳动力扭曲程度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则呈现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