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8)
2023(4394)
2022(3599)
2021(3507)
2020(2901)
2019(6859)
2018(6545)
2017(12485)
2016(6394)
2015(7539)
2014(7229)
2013(7419)
2012(7114)
2011(6582)
2010(6288)
2009(5830)
2008(5720)
2007(4824)
2006(4269)
2005(4014)
作者
(17284)
(14548)
(14487)
(13953)
(9327)
(6820)
(6506)
(5700)
(5655)
(5184)
(4981)
(4818)
(4792)
(4617)
(4543)
(4543)
(4431)
(4196)
(4042)
(3795)
(3790)
(3459)
(3376)
(3283)
(3231)
(3206)
(3151)
(2887)
(2877)
(2867)
学科
(33488)
经济(33460)
方法(15554)
管理(15123)
数学(14688)
数学方法(14643)
(13626)
中国(13136)
(9340)
贸易(9333)
(9323)
企业(9323)
(9210)
(6922)
(6567)
银行(6566)
(6400)
(6368)
(5841)
金融(5840)
(5582)
(5431)
业经(5390)
环境(5372)
关系(5353)
(4844)
出口(4465)
出口贸易(4465)
(4465)
农业(4295)
机构
大学(97304)
学院(93424)
(53986)
经济(53460)
研究(39338)
管理(34730)
中国(32305)
理学(29863)
理学院(29521)
管理学(29317)
管理学院(29122)
(21577)
(21442)
科学(19775)
经济学(19355)
(19166)
财经(17876)
经济学院(17553)
研究所(17510)
(16724)
中心(16281)
北京(14321)
(13975)
财经大学(13629)
科学院(12342)
(11879)
研究中心(11626)
(11276)
社会(11273)
(11267)
基金
项目(62611)
科学(51245)
基金(49872)
研究(46416)
(43715)
国家(43468)
科学基金(37137)
社会(33939)
社会科(32465)
社会科学(32462)
基金项目(25459)
自然(21619)
自然科(21200)
自然科学(21195)
资助(21164)
自然科学基金(20859)
教育(20428)
(19496)
(17906)
中国(17233)
(16405)
国家社会(16259)
编号(15814)
教育部(14606)
重点(14359)
(14187)
人文(13285)
成果(12978)
(12825)
重大(12693)
期刊
(54334)
经济(54334)
研究(33211)
中国(19301)
(14922)
管理(13822)
科学(13442)
学报(12126)
经济研究(10786)
(10580)
(10293)
金融(10293)
大学(9853)
财经(9757)
学学(9283)
(9180)
(8680)
世界(8636)
国际(8503)
问题(7737)
农业(7642)
技术(7046)
教育(6118)
业经(5994)
技术经济(5463)
(5388)
统计(5147)
经济问题(4447)
(4248)
贸易(4248)
共检索到145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谢露露  张军  刘晓峰  
本文利用1985、1995和2004年三个观测年份的三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对邻近行业工资之间的互动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经验研究。本文发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劳动力流动性的加强,虽然工业行业工资的决定因素及其作用均有变化,但邻近行业之间的工资互动现象始终存在。在1985和1995年两个年份,各行业与邻近行业国有企业的"工资攀比"这一直接示范效应可能是形成工资互动的重要原因;但到了2004年,相邻行业之间的间接互动带来的影响则更为重要。进一步研究发现,流动性小的重工业更容易发生"工资攀比"现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李  臧日宏  
本文基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对FDI与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原理对FDI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既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形成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的长期因素,而产业集聚则不是FDI进入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楚仁  赵瑞丽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转变。现有研究主要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角度来考察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较少从行业内收入差距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数据考察了集聚的不同模式对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发现地方化经济会拉大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而竞争经济、行业多样性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的主要特征如行业内外资比例以及资本密集度会拉大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内出口比例以及行业内市场化程度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经济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闽  张自然  
文章使用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讨论了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更大。低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促进了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在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造成了技术进步停滞不前,因而低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的嵌入类型更可能是工序的合并;而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加快了技术进步,因而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的嵌入类型更可能是价值链升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改革能够加强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这些发现为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闽  张自然  
文章使用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讨论了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更大。低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促进了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在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造成了技术进步停滞不前,因而低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的嵌入类型更可能是工序的合并;而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加快了技术进步,因而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的嵌入类型更可能是价值链升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改革能够加强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这些发现为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闽  张自然  
文章使用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讨论了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更大。低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促进了不同类型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在低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造成了技术进步停滞不前,因而低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的嵌入类型更可能是工序的合并;而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加快了技术进步,因而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的嵌入类型更可能是价值链升级。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改革能够加强产业集聚对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这些发现为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坚持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从而更好地参与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支持,但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好坏尚需进一步评价。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海宁  陈媛媛  
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鉴于产业外部性即产业集聚会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已有研究,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建伟  
本文研究中国工业行业的市场需求、外资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该行业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工业行业2003-2014年度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行业市场需求规模促进了FDI的流入,在外资集聚度较高的行业,该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考虑了FDI的动态效应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惯性",前期FDI的流入会促进新的FDI流入。估计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后,各检验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彭向  蒋传海  
本文利用我国1999—2007年间30个地区21个工业行业数据,实证检验区域内知识溢出和企业竞争对地区产业创新的影响。区域内知识溢出包括产业内知识溢出(MAR外部性)和产业间知识溢出(Jacobs外部性)两类,本文对后者从产业多样性与产业互补性两方面进行刻画,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文献对产业间关联程度差异的忽视。此外,我们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有利于克服模型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我国地区产业创新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影响程度不同:Jacobs外部性中的产业互补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最大,它大约为产业多样性或产业内MAR外部性作用的两倍;区域内企业竞争对创新的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臧新  李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工序层面。垂直专业化的"产业片段"转移模式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因承接制造转移或国际外包而呈现的产业集聚现象。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呢?理论分析表明,比较优势、价值链可分、规模经济、国际产业转移可能成为推动两者互动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在垂直专业化指数和Hoover系数衡量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ECM)等方法从行业层面以制造业总体和分类两个角度考察了两者长期和短期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存在互动关系,长期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因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者的长期互动须在越过自身"门槛值"达到相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柯  张晓嘉  韩清  
该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结合企业位置的经纬度,运用DO指数对2003—2011年的中国工业产业集聚模式以及动态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65%的行业在5%置信水平下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这一结果与发达国家水平类似。(2)集聚大部分发生在200公里内,但往往在较远距离上会再次突破标准,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多中心集聚状况。(3)中国的行业集聚程度仍处于上升阶段,2003-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集聚趋势在增强。(4)集聚、分散特征在行业间呈现偏态分布,高集聚行业个数不多,大部分行业处于低集聚或不集聚的状态。(5)相同二位码行业下的三位码行业空间分布模式趋同,但某些二位码行业下的分布模式差异较大,不适用做行业集聚判定的划分标准。(6)四位码行业集聚分散情况与三位码行业相似,但精度不如后者。该文的研究对政府制定产业和促进集聚的政策提供了有用信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  李树民  
中国工业在1995年至2005年间呈现出地理集聚加速的状态,并且偏向东部地区集聚。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工业过度向东部地区集聚将导致中西部地区工业"空心化",造成地区发展差距扩大。当前产业政策的重点应当是引导东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健  尤雯  
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本文不仅从定性上阐述了两者的共生效应和乘数效应,而且还以软件产业为例,从实证上进一步证明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之间高度相关的关系。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提高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程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