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2)
2023(8909)
2022(7401)
2021(6936)
2020(6026)
2019(13921)
2018(13397)
2017(25709)
2016(13593)
2015(15835)
2014(15492)
2013(15593)
2012(14730)
2011(13407)
2010(13337)
2009(12392)
2008(12071)
2007(10371)
2006(8963)
2005(8127)
作者
(39964)
(33654)
(33299)
(31813)
(21638)
(15996)
(15206)
(13190)
(12772)
(11850)
(11569)
(11446)
(10832)
(10650)
(10563)
(10477)
(9988)
(9863)
(9786)
(9242)
(8502)
(8419)
(8178)
(7594)
(7541)
(7519)
(7442)
(6964)
(6724)
(6651)
学科
(70633)
经济(70577)
管理(41078)
方法(40075)
(40048)
数学(37621)
数学方法(37230)
(32131)
企业(32131)
中国(19422)
技术(14707)
(14512)
贸易(14505)
(14428)
(14223)
(14012)
业经(11250)
(11093)
(10665)
(10217)
银行(10198)
(10070)
金融(10070)
环境(9899)
农业(9845)
(9804)
地方(8983)
技术管理(8435)
(8260)
(8245)
机构
大学(208805)
学院(204842)
(98542)
经济(97206)
管理(81639)
研究(73481)
理学(71546)
理学院(70807)
管理学(69550)
管理学院(69162)
中国(57543)
(44507)
科学(42190)
(40586)
(36741)
财经(33918)
研究所(33623)
经济学(32754)
中心(32715)
(31389)
(30889)
经济学院(29812)
业大(28820)
北京(28590)
(27449)
(26274)
财经大学(25758)
农业(24525)
(24517)
师范(24295)
基金
项目(142146)
科学(114700)
基金(109109)
研究(100436)
(96175)
国家(95566)
科学基金(82508)
社会(68128)
社会科(65113)
社会科学(65103)
基金项目(56034)
自然(53312)
自然科(52235)
自然科学(52229)
自然科学基金(51335)
(50864)
资助(47276)
教育(46884)
(44564)
编号(36831)
(34073)
重点(32378)
国家社会(30557)
(29913)
(29884)
教育部(29708)
成果(28737)
中国(28573)
创新(28171)
人文(27748)
期刊
(94608)
经济(94608)
研究(60136)
中国(38183)
学报(30974)
管理(30887)
科学(30662)
(28930)
(25761)
大学(23905)
学学(22516)
技术(21014)
(18651)
金融(18651)
农业(18159)
财经(17686)
经济研究(17632)
教育(17159)
(15255)
统计(14587)
(13530)
技术经济(13495)
(13064)
问题(12715)
世界(11934)
国际(11908)
业经(11713)
决策(11651)
(11558)
科技(9727)
共检索到298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艾华  敖荣军  韦燕生  
近年来,我国工业行业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快速增加,技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有文献认为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是对技能偏向型技术变化存在性的规范检验几乎一片空白。本文基于经典文献提供的实证方法,以工业全行业和大中型行业为实证对象,规范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性。首先,对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变化进行分解的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就业结构技能升级的主导因素是细分行业内而不是细分行业之间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的变化。其次,基于我国工业经济的特性,计量检验了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和资本-技能互补性等因素对工业就业结构技能升级的影响,揭示了技术进步与技能劳动力就业份额之间显著的正相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曾春琼  
基于要素构成变动与技术进步偏向之间的关联机制,对我国工业的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分阶段检验。结合1985—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在持续的资本深化态势下,各省区工业技术进步在大部分年份呈现显著的资本偏向,同时,我国工业资本深化与技术偏向之间的关联仅在单一方向上成立,资本深化并非技术进步偏向的GranGer结果,相反是"外生"的资本深化引致了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导致各地区工业在要素构成与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同时向资本方向偏移。故在对策层面,应针对性地控制资本深化过程,调整工业技术进步方向与速度,缓解两者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新安  李慧  
制造业碳减排事关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我国2009—2018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碳排放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对FDI引入、技术进步偏向与碳排放间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通过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偏向等影响制造业的碳排放;FDI引入对我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整体影响为负相关关系,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相较制造业整体,其FDI引入和技术进步偏向的交互项与碳排放显著正相关,表明FDI通过要素积累效应使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二者的交互项系数并不显著;与常规认识不同的另一发现是,在样本期间,研发投入对制造业整体、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均表现出与碳排放正相关,且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增加反而促进碳排放量更多。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应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烨丹  范云芳  
文章对我国是否属于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及该增长模式能否引起国民福利下降进行研究。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度技术进步方向并用以测度偏向型经济增长方向,结果发现,我国经济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出口偏向型增长,而引进资本等因素已使技术进步逐步朝偏向资本过渡。运用拉斯帕尔氏公式测算后发现,过去的大多年份我国贸易条件指数低于100,表明技术偏向于劳动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事实上降低了国民福利,虽然用人均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度量的福利总体水平在上升,近十几年该指标下降幅度趋于平缓,但采用引进碳排放等因素计算的综合福利绩效指标却持续降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颜敏  王维国  
本文利用中国2002-2010年地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技能偏态性技术进步的存在性。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技术呈现技能偏态特征,技术水平呈现东—中—西梯度发展格局;地区间的经济发展、要素投入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呈现发散效应;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提出的规模报酬可变的总量生产函数可以更合理地逼近中国经济的增长过程,空间相关性的诊断使我们能更好地评价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是否存在技术异质性特征。最后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本文建议,应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分割特征,实现技能偏态技术与大学生供给的有效对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吕吉  李 桥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是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的存在。引入交互项考察地区效应发现,以上结论依然稳健,且由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强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强于东部。此外,新农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吕吉  李桥  
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支出在全国层面上显著地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是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的存在。引入交互项考察地区效应发现,以上结论依然稳健,且由于西部地区的政府卫生支出城市偏向强于东部导致西部地区政府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强于东部。此外,新农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群峰  
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框架下研究教育投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将其影响区分为要素结构效应和要素回报效应,采用Firpo提出的RIF回归分解方法,检验1995~2013年间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与要素回报效应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的要素结构效应降低收入不平等,但教育的要素回报效应却在更大程度上扩大收入不平等,其总效果最终仍然为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种上升应该归因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的高低技能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昕  关会娟  谭莹  
在竞争性市场机制确立的过程中,我国行业间收入不平等近年来逐渐扩大,已成为阻碍缓解我国整体收入差距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将技术内生性假设引入一般均衡框架,从供需两方面讨论影响就业市场出清条件下劳动者报酬的关键因素,指出在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假设下,教育投入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变化,由受教育程度决定的高技能劳动力相对占比是其中的关键。固定效应面板回归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十二五"时期,虽然我国各级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增长显著,但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及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不断下滑。促进高等教育投入仍是缓解我国不断扩大的行业收入差距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王林辉  董直庆  
本文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我国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存在性,以及不同类型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的差异。分析显示,我国技术进步引致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进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结构变化而出现技能溢价。本文还将技术进步细分为中性、非中性和资本体现式等不同类型,发现不同类型技术进步都呈现技能偏向特征,其中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与技能需求和技能溢价的互补关系更强,说明蕴含前沿技术的设备投资高增长引发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现阶段我国技术进步呈现物化和技能偏向双重特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王自力  
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增长转型需要依赖技术进步。本文通过构建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与Kalman Filter的测度模型,测算了中国33个行业的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并对行业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动态演进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总体上,行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能源消耗,高能耗特征明显。市场化滞后、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受到市场规模效应影响而呈现出能源消耗型技术进步:技术与设备轻型化行业受能源价格影响,表现为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特性与投资周期差异导致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相比重工业,服务业和轻工业的波动次数更多、波幅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宏观环境波动和要素价格扭曲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继明  曹越洋  刘乐易  
本文基于比较利益率均等原则,构建了一个兼顾效率与平等的国际贸易模型,用以研究进出口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效应与选择,并利用1996—2019年的中国分省数据,通过随机前沿法测算了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近24年来,中国选择的是偏向出口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这与进口替代产业的相对研发创新效率偏低等因素显著相关。本文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给定的发展阶段与客观环境条件下选择了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其背后的发展理论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交替)的比较优势原理。当今的中国面临与历史经验不同的全新挑战,需要将发展重心适时地向进口替代做出调整,而不应继续依靠与加强出口导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紫哲  魏冬  
本文分全国整体和区域层面检验了两种要素偏向型出口技术结构与劳动报酬占比的关系,结果显示,劳动、资本偏向型产业出口技术结构的优化都可以有效促进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且资本偏向型出口技术结构的优化在全国范围内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大致相当,但劳动偏向型出口技术结构优化带来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存在较大差别。此外,技能劳动供给与劳动报酬占比之间普遍存在U型关系,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报酬占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郝枫  
研究目标:由替代弹性σ入手改进中国技术偏向测度。研究方法:基于改革时期省际面板数据估计时变替代弹性,将其嵌入改进增长核算法测算中国技术偏向,并以O&R法探讨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技术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σ0)技术进步,中国技术变化整体呈资本偏向,但存在倒U形变化趋势及明显的产业差异;分解结果表明,19791994年中国技术偏向由结构变化(组间效应)主导,1995年后由实质变化(组内效应)支配。研究创新:以时变替代弹性刻画技术偏向时期变化,据O&R法揭示技术偏向的总分关系。研究价值:改进技术偏向变化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郝枫  
研究目标:由替代弹性σ入手改进中国技术偏向测度。研究方法:基于改革时期省际面板数据估计时变替代弹性,将其嵌入改进增长核算法测算中国技术偏向,并以O&R法探讨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技术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由于σ0)技术进步,中国技术变化整体呈资本偏向,但存在倒U形变化趋势及明显的产业差异;分解结果表明,1979~1994年中国技术偏向由结构变化(组间效应)主导,1995年后由实质变化(组内效应)支配。研究创新:以时变替代弹性刻画技术偏向时期变化,据O&R法揭示技术偏向的总分关系。研究价值:改进技术偏向变化趋势测度,推动技术偏向总分关系探讨,并可促进要素收入分配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