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3)
- 2023(12724)
- 2022(10638)
- 2021(9734)
- 2020(8271)
- 2019(19187)
- 2018(18468)
- 2017(34784)
- 2016(19230)
- 2015(21756)
- 2014(21556)
- 2013(21507)
- 2012(20254)
- 2011(18353)
- 2010(18124)
- 2009(16974)
- 2008(16966)
- 2007(15164)
- 2006(13185)
- 2005(11790)
- 学科
- 济(83173)
- 经济(83091)
- 管理(51224)
- 业(50418)
- 方法(40215)
- 企(38229)
- 企业(38229)
- 数学(36181)
- 数学方法(35911)
- 中国(25642)
- 农(22811)
- 财(20001)
- 贸(19323)
- 贸易(19317)
- 易(18877)
- 学(17703)
- 业经(16492)
- 农业(15549)
- 制(15245)
- 银(13700)
- 银行(13639)
- 地方(13558)
- 行(13027)
- 融(12673)
- 金融(12671)
- 环境(12496)
- 务(12002)
- 财务(11985)
- 财务管理(11956)
- 和(11409)
- 机构
- 大学(287853)
- 学院(284031)
- 济(125702)
- 经济(123588)
- 管理(105582)
- 研究(103702)
- 理学(91912)
- 理学院(90801)
- 管理学(89287)
- 管理学院(88769)
- 中国(78321)
- 科学(64919)
- 京(60955)
- 农(57475)
- 所(54339)
- 财(53733)
- 研究所(50036)
- 业大(47562)
- 中心(46225)
- 农业(46078)
- 财经(44254)
- 江(40837)
- 经济学(40601)
- 经(40480)
- 北京(38322)
- 经济学院(36983)
- 院(36479)
- 范(35650)
- 师范(35161)
- 财经大学(33023)
- 基金
- 项目(194158)
- 科学(152273)
- 基金(143864)
- 研究(133607)
- 家(129090)
- 国家(128089)
- 科学基金(107665)
- 社会(88030)
- 社会科(83593)
- 社会科学(83567)
- 基金项目(75877)
- 省(73280)
- 自然(70505)
- 自然科(68966)
- 自然科学(68937)
- 自然科学基金(67792)
- 划(63672)
- 教育(61079)
- 资助(59058)
- 编号(50498)
- 重点(44714)
- 部(44030)
- 发(41881)
- 成果(40499)
- 创(40242)
- 科研(38304)
- 国家社会(38163)
- 创新(37865)
- 计划(37357)
- 教育部(37182)
共检索到413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瑾
文章采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及分行业面板数据,对我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短缺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借助多项logit模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短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技能在2015年之后开始呈现短缺趋势,且主要集中于高技术产业;物价变动、劳动力年龄结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外部技能短缺呈“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工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外部技能短缺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技术性贬值、劳动力技术型资本投资与工业行业劳动力内部技能短缺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劳动力经济性贬值与内部技能短缺呈“U”型非线性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杰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从供给角度看,学校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性不足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缺乏是影响技能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从需求角度看,"学术至上"的传统观念与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的低回报和企业低成本优势策略的选择弱化了技能的需求。由此得出,我国当前面临的技能短缺问题不仅是一个技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能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要破解我国技能短缺问题,学校职业教育应从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着手,企业培训应从完善相关培训制度着手,实现两者的共同治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刘世青
根据相关资料数据,总结归纳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劳动力短缺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认为: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将使得建筑成本增加、影响项目目标实现,阻碍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力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中山:外来劳动力供给短缺现象分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引言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加速流动。广东省中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流入的主要城市。该市1993~1994年曾发生让各级政府部门伤透脑筋并引起学术界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明 陈亚雯 于晶利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不高 ,市场机制和非市场因素对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导致劳动力市场局部供给与需求失衡 ,出现偏差 ,产生错位。劳动力市场技工短缺 ,有其复杂的形成机理 ,因而不能把技工短缺简单地归咎于劳动力市场失灵。它是与市场有关制度不完善条件下 ,人们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制度积累 供给冲击 需求扭曲 重新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欧阳涛 龙晶
随着农村劳动力不同质的转移,大量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等现象,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的畸形转移与结构性缺失,使得农村发展过渡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文章基于22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受人力资本、家庭、收入、就业因素的影响。其中,(1)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留守农户拥有技能、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结构;(2)家庭因素,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土地经营情况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影响较大,(3)收入因素,本人月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雁琳
技能短缺一直是困扰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英国政府认为技能短缺是技能劳动力的供给不足造成的,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改革职业教育和训练以增加技能的供给。然而,技能短缺并没有得到解决。实际上,造成技能短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影响技能短缺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刚
从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农业部门就业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多维度分析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可以发现中国劳动力短缺属于相对短缺,而非绝对短缺。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有效地解决劳动力绝对短缺问题,而对相对短缺的效果较小,因此,通过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来减缓或消除劳动力相对短缺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作用并非最佳选择。解决的措施应该是通过制度创新,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充分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参与率、降低农业部门就业率、提高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的协调度等途径可以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第二次人口红利。
关键词:
劳动力短缺 人口红利 人口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梅 周申 郑妍妍
本文利用中国城镇住户收入调查(CHIP)2002、2007和2013年数据,对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距进行测度、分解和影响因素分析,同时比较分析了不同时间维度上和不同分位数上,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及其来源。本文研究发现,尽管2007—2013年我国性别工资差距有小幅度缩减,但是在整个研究区间内,性别工资差距增长迅速,其中特征变量不可解释部分的性别工资差距增长尤其明显而且占据整体性别工资差距的绝大部分,体现了性别歧视的严重性;对于特征变量可解释部分,传统人力资本因素如教育和工作经验的解释力度在减弱,而就业特征变量行业分割因素的解释力度在不断增强;从分位数分解结果上看,各年份不同分位数上性别工资差异大小主要由系数效应决定而非特征效应决定。据此,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促进工资公平分配机制的设计与建设进程,矫正劳动力市场对女性就业的工资歧视行为,创造男女两性就业"同工"和"同酬"并举的宏观大环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下海 黄乾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企业技术劳动力短缺具有显著的正作用;技术劳动力工资水平高、能为员工提供培训的企业,其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相对较小。雇佣关系不稳定的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增大;私营企业比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容易遭到技术劳动力短缺;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发生技术劳动力短缺的概率高。技术劳动力短缺对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作用。
关键词:
技术劳动力 短缺 生产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璋 赵灿 陈家华
迅速发生的人口转变现象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经济增长同样受到人口转变的影响。本文以1978-2004年为样本区间,按照2010、2020、2030年劳动力人口预测数,对未来经济增长的4种路径分别进行模拟。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内在源泉,我们发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的技术进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制度变迁等其他因素,都会降低人口转变对未来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由人口转变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太可能对中国未来年均经济增长7.2%的目标构成较大瓶颈,而有可能的瓶颈应该是资本存量能否继续维持目前这种高速增长、低效利用的状态。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我们急需改变对资本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子成
本文利用2012年在广东进行的用工企业调查数据,尝试探讨企业间雇佣条件的差异是否产生"马太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雇佣条件(如工资水平、劳动时间、生产环境等)的差异,企业劳动力短缺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即企业雇佣条件越好,企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程度越低,而雇佣条件越差,企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关键词:
普工短缺 技工短缺 马太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彤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张梦 许京峰
本文在资产短缺C-I指数的基础之上构建了SAR指数,即安全资产占据整体金融资产的比例。基于2001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的数据,通过C-I指数和SAR指数测度了中国资产短缺的程度和安全资产占比的变化趋势,并分别通过协整检验和VEC模型分析两种指数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安全资产短缺的状况持续加剧。(2)长期来看,同业拆借率的下降会恶化资产短缺和安全资产短缺;资产短缺和安全资产短缺都会导致房地产行业过热;金融发展程度和实际利率的上升会缓解资产短缺,但是会造成安全资产占比下滑。(3)短期来看,房地产景气指数和实际利率对于C-I指数的短期影响均与长期影响相反,金融发展程度和同业拆借率对C-I指数的短期影响仅在滞后1期的情况下与长期影响相反;房地产景气指数和同业拆借率对于SAR指数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相反。
关键词:
资产短缺 安全资产 C-I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态势进行了分析,做出劳动力短缺趋势的长期判断。劳动力短缺的可能经济后果,涉及劳动力成本从而比较优势的变化、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对引进外资的吸引力、人口红利的持续性,以及资源配置效应等方面。文章最后对必要的政策调整提出建议,以为未来的劳动力短缺时代做足准备。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力短缺 政策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