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1)
- 2023(17020)
- 2022(14330)
- 2021(13518)
- 2020(11482)
- 2019(26365)
- 2018(25817)
- 2017(49312)
- 2016(26208)
- 2015(29621)
- 2014(28985)
- 2013(28645)
- 2012(26396)
- 2011(23694)
- 2010(23442)
- 2009(21594)
- 2008(21262)
- 2007(18763)
- 2006(15761)
- 2005(13998)
- 学科
- 济(110495)
- 经济(110394)
- 管理(76531)
- 业(75882)
- 企(63201)
- 企业(63201)
- 方法(51349)
- 数学(45021)
- 数学方法(44481)
- 中国(30897)
- 农(29169)
- 财(27609)
- 业经(24824)
- 技术(21780)
- 贸(21733)
- 贸易(21720)
- 易(21189)
- 学(20939)
- 地方(20648)
- 制(20445)
- 农业(19237)
- 务(17490)
- 财务(17442)
- 财务管理(17403)
- 银(17361)
- 银行(17329)
- 理论(17013)
- 行(16558)
- 企业财务(16548)
- 融(16538)
- 机构
- 大学(369550)
- 学院(369480)
- 济(159735)
- 经济(156827)
- 管理(145852)
- 理学(126820)
- 理学院(125472)
- 研究(124044)
- 管理学(123415)
- 管理学院(122712)
- 中国(94266)
- 京(76532)
- 科学(73882)
- 财(70470)
- 所(60871)
- 农(58337)
- 中心(57581)
- 财经(57094)
- 研究所(55596)
- 业大(53149)
- 江(53021)
- 经(52122)
- 经济学(50136)
- 北京(47929)
- 范(46864)
- 师范(46373)
- 农业(45949)
- 经济学院(45307)
- 院(44853)
- 财经大学(42676)
- 基金
- 项目(252906)
- 科学(201872)
- 基金(186481)
- 研究(184876)
- 家(162425)
- 国家(161105)
- 科学基金(139537)
- 社会(120377)
- 社会科(114365)
- 社会科学(114339)
- 基金项目(98452)
- 省(98181)
- 自然(89401)
- 自然科(87441)
- 自然科学(87416)
- 自然科学基金(85941)
- 教育(85434)
- 划(82738)
- 资助(75476)
- 编号(72933)
- 成果(58457)
- 部(57032)
- 重点(57031)
- 创(56821)
- 发(55060)
- 创新(52552)
- 国家社会(51006)
- 课题(50377)
- 教育部(49442)
- 科研(48559)
- 期刊
- 济(166639)
- 经济(166639)
- 研究(105212)
- 中国(71117)
- 财(55160)
- 学报(54971)
- 管理(54434)
- 科学(53070)
- 农(52032)
- 大学(42505)
- 学学(40124)
- 教育(38639)
- 农业(35840)
- 技术(33623)
- 融(31519)
- 金融(31519)
- 经济研究(28560)
- 财经(28351)
- 业经(27155)
- 经(24612)
- 问题(22179)
- 业(20741)
- 技术经济(19592)
- 贸(19247)
- 统计(18543)
- 科技(18130)
- 策(17709)
- 版(17034)
- 世界(16731)
- 商业(16683)
共检索到534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林伟 郝绪跃 高欣佳
基于产业外部性的视角,研究我国工业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溢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为:产业间贸易的前向关联对普通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作用不明显;产业间贸易的后向关联由于受到产权结构和"被迫引进"现象的负面影响,对自主创新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集聚对于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普通创新作用不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产业集聚能加强前向关联的技术溢出,并能减轻甚至消除后向关联对创新的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王宏起 武建龙
产业联盟是快速有效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产业网络化组织。从社会网络视角,综合运用网络结构、关系和位置分析方法,揭示产业联盟改变产业创新网络功能属性进而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产业创新网络周期性演化,研究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提升过程与路径,旨在从动态视角进一步刻画基于产业联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理,为有效发挥产业联盟创新带动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然 燕波 邓伟根
本文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分析了FDI垂直溢出效应对我国本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并利用37个工业行业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以及《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了FDI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对国内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研发外溢的FDI前向关联显著提高了下游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而基于技术升级的FDI前向关联的作用并不明显;FDI后向关联倒逼的技术引进对创新活动的替代效应超过了技术溢出效应,抑制了上游行业的自主创新。此外,清晰的产权制度会进一步强化FDI前向关联对自主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对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会削弱FDI后向关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翔 周明生
中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换挡期,为了消化前期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此时期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是进行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创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创新有两种选择路径:一种是内源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方式是通过自主创新;另一种是外源式的创新路径,主要方式是技术引进,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对产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在促进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进而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有一定的正外部性效应,研究基于外部性的视角,运用中国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主创新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促进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技术引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效应不确定,国有企业通过创新的外部性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高级化的影响效应有限。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 外部性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东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对企业乃至国家自主创新最好的评价。但是,必须从利润总额中剔除非生产性利润,才能比较准确地衡量自主创新。非生产性利润包括垄断利润、商业欺诈利润、污染环境利润、压低工资利润等。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再利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对上述各项非生产性利润进行测算,由此进一步估算自主创新的规模。按此法估算,从2000~2006年,中国工业尽管非生产性利润增长非常快,但生产性利润增长更快,由此带动自主创新规模迅速增长。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利润 非生产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婷婷 戚湧
在提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创新内涵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开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创新内在机理分析,研究发现:(1)创新驱动、创新服务、技术推动、环境建设是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力创新的四大主要因素,均对聚力创新效益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创新驱动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经济效益)影响最显著,创新服务对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技术效益)影响最显著,技术推动对从业人员人均工资(社会效益)影响最显著;(2)全要素变化对聚力创新效益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因素变化,因此不同创新要素之间要不断适应和相互匹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哲 常艺媛
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引下,我国工业软件正在补短板、夯基础,逐步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国产工业软件技术创新过程的案例分析,从产业创新生态的视角对自主创新动态能力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自主创新生态系统形成经历了产品共性技术创新初始阶段、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阶段和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扩展阶段。初始阶段是知识网络积累阶段,产业中的企业各自依据感知识别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活动,形成平等合作的组织架构;构建阶段是创新平台形成阶段,核心企业基于机会捕获能力、协同创新能力构建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轮辐式组织架构;扩展阶段是创新生态形成阶段,牵头企业基于行业牵头能力、迭代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以牵头企业为中心的扩展型轮辐式组织架构。基于此,初始阶段需强化顶层设计与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构建阶段需要搭建创新平台与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扩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应用场景与推进软件迭代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鹏 李健 张亮
本文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2007—2009年各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部地区各省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提升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应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推行产学研合作战略以及合理承接国际及东部产业转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自主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 顾晓燕
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状况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而且可以体现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通过构造一个知识产权贸易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创新产出函数,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贸易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推动效应,因此,培育中国知识产权优势,提高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要。
关键词:
知识产权贸易 自主创新 知识产权优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伟华 张亚雄
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以企业自主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地区和行业两个层面对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分地区看,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中西部经济落后省区则相对较弱,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分行业看,高技术行业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而一般制造行业、原材料行业、资源型行业则较弱,表明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行业技术类别水平具有一致性;自主创新能力产出能力和活动能力对我国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是决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工业企业 自主创新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林杰
文章分析了自主创新能力内涵,给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FUZZY理论建立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房地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
关键词:
中国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评价模型 应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振刚 林春培 黄育坤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知识转移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对自主创新的概念进行归纳界定,并细致解析了自主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循环过程,最后研究了基于知识转移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内在发生机理及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知识转移 自主创新 机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用文 陈宗懋
论述了茶叶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茶叶行业科技人才队伍、条件平台、企业实力、市场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茶叶产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条件基本具备,提出增强我国茶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措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蕊
本文使用我国1998~2005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内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以专利申请量作为内资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本文首次引入了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等自变量,分别分析FDI整体、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对不同地区的内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溢出效应的大小。此外,本文打破传统的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区域的方法,按照内、外资工业企业技术差距的高低,将我国划分为三个地区,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三个地区的内资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溢出效应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