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1)
2023(11704)
2022(9366)
2021(8476)
2020(6757)
2019(15188)
2018(14163)
2017(26887)
2016(14260)
2015(15394)
2014(14431)
2013(14279)
2012(13187)
2011(12031)
2010(11372)
2009(10494)
2008(10201)
2007(8563)
2006(7496)
2005(6639)
作者
(41397)
(34896)
(34714)
(32806)
(21901)
(16725)
(15345)
(13633)
(13267)
(12057)
(11916)
(11298)
(10916)
(10895)
(10884)
(10626)
(10389)
(10190)
(10013)
(9783)
(8676)
(8309)
(8262)
(7936)
(7841)
(7679)
(7604)
(7192)
(6888)
(6885)
学科
(62285)
经济(62222)
管理(42093)
(38724)
(29640)
企业(29640)
方法(28274)
数学(26007)
数学方法(25884)
中国(19597)
(17077)
(15799)
(15228)
贸易(15223)
(14957)
环境(14208)
业经(13440)
(11577)
(11450)
农业(11229)
(10178)
(9753)
银行(9717)
技术(9638)
(9358)
(9358)
金融(9358)
地方(9218)
(9088)
产业(8977)
机构
大学(206229)
学院(203470)
(97387)
经济(96192)
管理(78172)
研究(76511)
理学(69226)
理学院(68491)
管理学(67607)
管理学院(67252)
中国(57407)
科学(45121)
(42548)
(40704)
(39676)
(37814)
研究所(35145)
财经(33968)
中心(33342)
业大(33263)
经济学(32601)
农业(31619)
(31572)
经济学院(29781)
(27710)
北京(26484)
(26097)
财经大学(25877)
科学院(23982)
(23446)
基金
项目(148514)
科学(118995)
基金(114177)
(103349)
国家(102592)
研究(101658)
科学基金(87222)
社会(72090)
社会科(68726)
社会科学(68705)
基金项目(60033)
自然(55978)
自然科(54804)
自然科学(54784)
自然科学基金(53883)
(53704)
(47000)
资助(45244)
教育(44598)
编号(34996)
(34457)
重点(34186)
国家社会(32974)
(32335)
(31752)
创新(30011)
中国(29603)
教育部(29519)
科研(29052)
人文(27860)
期刊
(94906)
经济(94906)
研究(58649)
学报(38295)
中国(35444)
(34983)
科学(34604)
(29215)
大学(28651)
学学(27725)
管理(27232)
农业(24131)
经济研究(18357)
(17302)
金融(17302)
财经(17176)
(14971)
业经(14018)
(14016)
问题(13228)
(13221)
技术(13040)
世界(11913)
国际(11676)
教育(11474)
(10468)
技术经济(10100)
业大(10049)
科技(9968)
统计(9548)
共检索到285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刘厚莲  
减少污染排放是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和基本目的,本文分别从工业结构和行业内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基本态势。应用Sun(1998)的完全分解方法,将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分解为规模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行业内的绿色转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工业结构转型的贡献较小,但是工业结构绿色转型对于减少废气排放的作用相对更加明显。本文进一步通过构建面板VAR模型,检验了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清洁生产投资以及"三同时"投资三种模式对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冲击作用,发现清洁生产投资和"三同时"投资更有助于行业内的绿色转型,而三种污染治理模式对工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度污染行业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冬梅   王学渊   赵连阁  
基于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2017年成立的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三重差分方法,通过比较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前后、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重污染行业相对于非重污染行业,企业碳排放是否变化来检验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污染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重污染企业的碳排放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末端治理、融资约束以及缩减规模是绿色金融政策降低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在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较强地区的重污染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评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复制和推广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喻旭兰  周颖  
加快推动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政府落实“双碳”承诺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促进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减排和发展的视角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影响渠道分析表明,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源于前端污染产生减少,而非末端污染去除增加;在前端治污实践中,企业倾向于减少煤炭使用和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动力不足。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环境投资将挤出创新性投资,造成创新产出减少,最终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替代性融资方案和金融市场发展有利于缓释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冲击,而高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将加剧这种不利影响。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价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施行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未来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兰刚  阳文丽  赵庆  尚姝  
绿色金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工业污染减排的有力“武器”。文章运用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及门限效应等多种模型方法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间的中介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总体上对工业污染是抑制的。在引入产业结构升级后,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抑制了工业污染,相对于引入前,绿色金融抑制工业排污路径更加多维化,这得益于绿色金融发展中以“绿色”为导向的投融资作用和技术革新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还存在以自身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单门限效应,绿色金融对工业污染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转换特征。从区域异质性角度出发,绿色金融发展对工业污染的抑制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差异,但对工业污染物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烨  
运用信贷工具促进高污染企业降污减排是近年来微观金融研究领域内的核心议题,这对合理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检验信贷工具对高污染企业的减排效应,结果显示:第一,与低污染企业相比,绿色信贷工具显著抑制了高污染企业的污染排放;第二,从企业规模异质性上看,绿色信贷工具对大型企业的减排效果远强于中小企业;第三,从区域异质性上看,绿色信贷工具的减排效果在污染水平较低、地区发展压力较小的地区更为明显,这表明绿色信贷工具的功能尚不充分,其普适性仍有待提高。基于此,应巩固绿色信贷减排成效,完善奖惩措施,积极发展绿色信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杨平   陈静  
以2015—2020年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衡量企业绿色生产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其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以及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提升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因受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产权性质的影响而不同,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处于省会城市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明显,国有控股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突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杰  李悦  郑权  
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是实现其绿色转型的新渠道,以2016—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投资效率,内生性和稳健性结果表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缓解外部融资约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投资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受到重点监控以及非国有、规模较大及反应型环境战略的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投资效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提高重污染企业绿色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娟   吕雁琴   杨平   陈静  
以2015—2020年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衡量企业绿色生产效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其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以及抑制债务融资成本,进而提升绿色生产效率;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因受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产权性质的影响而不同,较高水平的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处于省会城市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明显,国有控股的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生产效率的效应更突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旭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均远未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目标,特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市场转型对中国环境治理结构的影响。中国的市场转型可以抽象为以"分权让利"、"市场化"和"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演进过程。文中提出,中国市场转型过程对环境治理结构造成了重大影响,而环境治理的各项措施反过来也应与市场转型相适应。当前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没有实现达标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分配机制无法适应我国市场转型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谢荣辉  
技术进步的方向将对经济活动的环境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技术进步由污染型向绿色型的转变,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模式从"灰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根本变革。本文在区分污染型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将绿色技术引入污染排放方程构建理论模型,着重考察了绿色技术进步及其双重外部性特征对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机理,并运用2002—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当前技术进步呈现出显著的污染密集型特征,是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2)绿色技术进步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的排放,是改善中国环境质量的关键手段;(3)工业行业全样本回归中,环境规制有效纠正了绿色技术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对绿色技术进步的环境改善效应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然而在污染密集行业的子样本回归中,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李平  
目前,中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和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产业,工业绿色转型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在推动工业向绿色、低碳化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另一方面,实现工业绿色转型也将产生显著的效益。总体而言,工业绿色转型的效益远高于成本,这将成为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根本动力。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需要加快机制创新。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政府战略法规为支撑,市场化推进,鼓励产业界积极响应、企业自主行动和公众广泛参与,建立涵盖环境规制、节能减排机制、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国际协调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瑞芝  林婷  王群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崔惠玉   王宝珠   徐颖  
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改革的落地与实施。本文利用2014—2018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有效抑制了试点地区内重污染企业的污染排放。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但未能有效倒逼重污染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能源效率改善和末端污染治理的强化达到污染减排目标,而是通过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的缩减降低了污染排放,即从短期看,“波特假说”不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的治污效果在大企业、环保执法力度较弱地区的企业及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回应了发展绿色金融能否促进企业污染减排这一基本问题,为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及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