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17)
2023(17058)
2022(14641)
2021(13750)
2020(11452)
2019(26327)
2018(25922)
2017(49281)
2016(26575)
2015(29780)
2014(28814)
2013(28599)
2012(26545)
2011(24239)
2010(24069)
2009(22097)
2008(21601)
2007(18711)
2006(16470)
2005(14567)
作者
(75772)
(63404)
(62796)
(59696)
(40391)
(30231)
(28363)
(24643)
(23894)
(22488)
(21674)
(21448)
(20060)
(20041)
(19537)
(19508)
(18638)
(18352)
(18169)
(18066)
(15573)
(15539)
(15061)
(14376)
(14136)
(14007)
(13969)
(13555)
(12600)
(12518)
学科
(109115)
经济(109004)
管理(76585)
(73178)
(60834)
企业(60834)
方法(49482)
数学(42820)
数学方法(42350)
中国(31761)
(28055)
(26494)
(24235)
贸易(24221)
业经(24125)
(23813)
(23605)
地方(21399)
技术(21234)
(19263)
农业(18696)
环境(18102)
理论(17391)
(17219)
(17131)
银行(17082)
(16884)
金融(16881)
(16435)
(15696)
机构
大学(379697)
学院(374659)
(158103)
经济(155077)
管理(148150)
研究(132866)
理学(128778)
理学院(127301)
管理学(125168)
管理学院(124506)
中国(98827)
(81670)
科学(80927)
(69419)
(66405)
研究所(60910)
(59119)
中心(58488)
财经(56333)
业大(55104)
(53099)
北京(51949)
(51547)
(50171)
师范(49737)
经济学(48885)
(48560)
农业(46407)
经济学院(44222)
(42704)
基金
项目(260552)
科学(206916)
基金(192080)
研究(189378)
(168627)
国家(167329)
科学基金(143682)
社会(122099)
社会科(115923)
社会科学(115894)
基金项目(101919)
(99196)
自然(93065)
自然科(91016)
自然科学(90993)
自然科学基金(89401)
教育(86056)
(84419)
资助(78360)
编号(74194)
成果(60159)
重点(58656)
(58474)
(57323)
(55678)
创新(53038)
课题(51658)
国家社会(51334)
教育部(50233)
科研(49375)
期刊
(168024)
经济(168024)
研究(114066)
中国(71501)
学报(59914)
科学(56725)
管理(55604)
(52950)
(50182)
大学(45379)
学学(42448)
教育(40890)
农业(37366)
(31367)
金融(31367)
技术(31073)
经济研究(28423)
财经(27418)
业经(25660)
(23602)
问题(22080)
(21072)
(20156)
科技(19526)
图书(19503)
技术经济(19009)
世界(17667)
国际(17553)
理论(17216)
资源(16762)
共检索到550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路  高红贵  肖权  
文章选取中国2006—2017年工业相关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趋势,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由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逐渐下降的分布格局,人力资本、经济发达程度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不显著。科技创新环境、外商直接投资、能源结构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惠  苗壮  王树乔  
本文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纳入工业企业创新效率测度框架内,利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度量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通过核密度估计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考察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历年均值最高,核密度曲线显示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经历由"单峰"到"双峰"的动态演进过程;深入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有着显著贡献的同时还存在明显空间外溢效应,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梁圣蓉  
本文结合跨国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贸易进口等多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将线性结构的Coe-Helpman模型在空间维度拓展为非线性结构形式,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首次溢出、二次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效应,其空间效应不仅与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关,还与解释变量(各渠道的国际研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梁圣蓉  
本文结合跨国研发投入、跨国技术转移、FDI、OFDI、贸易进口等多渠道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效应,将线性结构的Coe-Helpman模型在空间维度拓展为非线性结构形式,构建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对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首次溢出、二次溢出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模型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性效应,其空间效应不仅与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关,还与解释变量(各渠道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的空间关联效应相关,忽略空间效应的线性Coe-Helpman模型高估了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2)国际研发资本比国内研发资本更好地促进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国际研发资本各渠道技术溢出效应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跨国研发投入、FDI研发资本、贸易进口三个渠道的研发资本技术溢出不仅促进了本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二次溢出还促进了其他区域的效率,且二次溢出效应大于首次溢出。跨国技术转移首次溢出对本区域绿色技术进步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二次溢出阻碍了其他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OFDI研发资本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3)国内研发资本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说明中国企业绿色技术产业处于调整期,产业研发资本投入存在结构失衡、效率不高等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崔蓉  费锦华  孙亚男  
本文从环境污染和创新质量双视角,将环境污染指数和无效专利申请数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对绿色创新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生产率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除海南、吉林外,东中部地区省份绿色创新生产率水平呈正增长趋势,而西部地区绿色创新生产率水平呈负增长趋势,创新效率提升或创新技术进步的单轮驱动方式是绿色创新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方式。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创新生产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而信息化水平与受教育水平对绿色创新生产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间接效应和总效应。进一步对比上述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可以发现,除经济发展水平外,正向影响因素呈现出长期"衰减"趋势,负向影响因素则呈现出长期"增强"趋势,因此,在保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做到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持续稳健地推进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生产率的区域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正旭  张樨樨  范一品  张仁杰  
文章运用共享投入关联型DEA模型测度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并分析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均呈增长态势,但成果转化低效性限制了整体的绿色创新效率增长速度。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区域差异,“高研发-高转化”省份多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多为“高研发-低转化”或“低研发-高转化”省份,存在不同阶段创新短板。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创新联系日益密切且正向溢出效应显著,研发阶段溢出效应强于成果转化效率阶段。企业规模和市场化程度对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表现为正向影响,劳动者素质对本地绿色创新效率作用更明显,知识产权保护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科技研发效率提升,对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表现为负向作用。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汪传旭  任阳军  
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战略性产业,其创新效率显著影响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引入废气废水排放量指标,对识别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和考察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有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并利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时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效率,但两种情况下的效率水平都偏低;省域高技术产业绿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广晖  郑浦阳  单燕斐  
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应有之策。本文采用2011~2020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可显著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在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能源技术创新可通过创新要素配置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可正向调节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基于此,提出构建能源技术创新生态圈、建立绿色经济内外一体化发展机制、打造区域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赋能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仁桥  丁娟  
基于价值链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基于社会经济距离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且科技研发阶段的外溢效应强于成果转化阶段;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与分阶段效率正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区和邻区的科技研发分别产生了负向和正向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仁桥  丁娟  
基于价值链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基于社会经济距离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且科技研发阶段的外溢效应强于成果转化阶段;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与分阶段效率正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区和邻区的科技研发分别产生了负向和正向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仁桥  丁娟  
基于价值链视角,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企业绿色创新的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整体及分阶段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基于社会经济距离的外溢效应并不显著,且科技研发阶段的外溢效应强于成果转化阶段;开放度和产业结构与分阶段效率正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地区和邻区的科技研发分别产生了负向和正向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韩彬  
为了考察绿色创新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中的作用,本文使用基于超越对数和产出距离函数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模型(SFA)测度出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全域和局域Moran’s I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初步检验,发现同质性溢出效应较为明显;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DSAR)重点考察了环境管制政策和开放程度对其同质性溢出的具体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目前较弱的环境管制下,创新方向整体上偏向于污染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拐点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将环境污染引入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然后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对其有显著的正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