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8)
2023(10128)
2022(8536)
2021(7793)
2020(6597)
2019(15704)
2018(15220)
2017(29663)
2016(16061)
2015(18221)
2014(18127)
2013(18602)
2012(17634)
2011(16192)
2010(15913)
2009(14686)
2008(14669)
2007(13013)
2006(11225)
2005(10308)
作者
(47508)
(39971)
(39872)
(38309)
(25250)
(19147)
(18092)
(15674)
(14992)
(13988)
(13790)
(13196)
(12865)
(12632)
(12584)
(12473)
(12012)
(11951)
(11582)
(11514)
(10027)
(9866)
(9670)
(9190)
(9070)
(8927)
(8754)
(8506)
(8013)
(7946)
学科
(77453)
经济(77393)
管理(44635)
(41559)
方法(36848)
数学(33649)
数学方法(33426)
(32207)
企业(32207)
中国(21965)
(19280)
(18662)
(16646)
贸易(16640)
(16258)
(15832)
环境(15006)
(14083)
业经(13724)
地方(13149)
农业(12386)
(11605)
银行(11576)
(11384)
金融(11382)
(11245)
(11120)
(11011)
财务(10996)
财务管理(10969)
机构
大学(243475)
学院(239508)
(113485)
经济(111672)
管理(90461)
研究(88033)
理学(78347)
理学院(77456)
管理学(76335)
管理学院(75886)
中国(67180)
科学(51723)
(51345)
(48931)
(44894)
(41202)
研究所(41086)
财经(40041)
中心(39193)
经济学(37818)
(36671)
业大(35102)
经济学院(34405)
(33620)
北京(32830)
农业(32704)
(31373)
财经大学(29950)
(29924)
师范(29617)
基金
项目(160405)
科学(127285)
基金(120580)
研究(114923)
(106058)
国家(105317)
科学基金(89337)
社会(76564)
社会科(72905)
社会科学(72885)
基金项目(63185)
(58975)
自然(56420)
自然科(55137)
自然科学(55119)
自然科学基金(54195)
教育(51926)
(51127)
资助(50174)
编号(43495)
(37954)
重点(36861)
(35520)
成果(35022)
国家社会(33565)
(32812)
教育部(32584)
中国(32082)
科研(31302)
创新(31012)
期刊
(117270)
经济(117270)
研究(72202)
中国(42515)
学报(38400)
(37062)
(36132)
科学(35970)
管理(30894)
大学(28727)
学学(27238)
农业(24516)
(21327)
金融(21327)
经济研究(20894)
财经(20508)
技术(18948)
教育(18131)
(17813)
业经(16794)
问题(16449)
(15585)
(14517)
国际(13422)
世界(13414)
技术经济(13258)
统计(13016)
(11264)
(10846)
理论(10761)
共检索到349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牛鸿蕾  
结合工业部门的碳排放概况,本文实证测度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灰色关联效应,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对工业结构的划分更为细致,并且采用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总体存在较强的关联效应,但各行业比重与碳排放的关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行业发展历程、行业特性、生产节能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关;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度很高的行业应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如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化学工业等的生产规模应被适度缩减,并提升其生产效率与能源利用率;而纺织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传统轻工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  杜宏巍  
工业快速发展却未改变高能耗的产业结构格局,制约了河北省工业转型发展。本文选取河北省工业整体数据和地区面板数据,对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实证得出影响河北省工业碳排放的主要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为工业总规模、能源消费强度和工业技术进步。工业总规模对工业碳排放有正向影响,能源使用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工业碳排放有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  杜宏巍  
工业快速发展却未改变高能耗的产业结构格局,制约了河北省工业转型发展。本文选取河北省工业整体数据和地区面板数据,对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实证得出影响河北省工业碳排放的主要产业结构调整因素为工业总规模、能源消费强度和工业技术进步。工业总规模对工业碳排放有正向影响,能源使用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工业碳排放有负向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少甫  白羽  
对1997~2012年中国分省域碳排放的数据进行详细测算,发现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能源结构碳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较为突出。通过检验发现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是最优的。结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优势创新产业集群,推广清洁技术的利用,改善以煤炭为主不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充分考虑区域间的集聚效应,在碳减排活动中充分加强区域协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国家统计局“工业结构调整研究”课题组  
我国工人发展已进入了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工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结构调整既存在一系列难点也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作者认为,国有工业的改革与改组是当前工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并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鸿蕾  
文章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对工业行业进行重新归类,并基于动态多目标优化模型,预测未来5年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力图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业结构调整来协调"降碳、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降碳效应;第Ⅰ、Ⅳ类工业行业短期内可大幅缩减其所占比重,但长期来看,其降碳效果有限,节能技术的开发、创新和应用才是关键所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都属于高碳行业,但两者的发展分别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有突出的贡献,因而适度的规模扩张仍是其短期内的必然选择;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周慧  
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发展相互联系,内在统一,从产业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强度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变化的产业因素,有效制定控制碳排放的产业发展政策。本文在对我国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用2001-2008年全国及28个主要省域的碳排放总量、三次产业比重、单位GDP碳排放量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碳排放强度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以下结论:第二产业是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全国有16个地区二次产业与碳排放强度关联度最大,但第二产业并不是影响地区碳排放量增大的绝对因素;第三产业对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降低效应并不明显,全国有11个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燕梅  
内蒙古是化石能源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接近一次能源消费的90%,同时内蒙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重型化和高耗能化趋势还将延续。文章从煤炭消费入手,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作用,探讨了煤化工行业对未来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燕梅  
内蒙古是化石能源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接近一次能源消费的90%,同时内蒙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重型化和高耗能化趋势还将延续。文章从煤炭消费入手,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作用,探讨了煤化工行业对未来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大安  
现实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关联问题 ,则是这些丰富内容中迄今尚未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所论及的关联 ,从逻辑论证分析 ,一方面 ,表现为重塑的产业结构水平与用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的投资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这种函数关系可以通过一空间几何图形予以解释 ;另一方面 ,这种关联展示了两种投资量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这种替代关系在平面坐标图中可以用等产业结构水平线来描述。同时 ,从现实过程来考察 ,也可以把投资流向与结构调整、结构升级之间的这种关联现象 ,理解成它们在互动横截面上的一种层面关联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柴建  邢丽敏  周友洪  魏宝来  汪寿阳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雾霾天气,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中国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研究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影响效应。在考虑别国交通运输行业结构变化对我国交通节能减排示范效应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02011年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和交通碳排放量的数据,构建以中国、美国、欧盟以及日本为截面个体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减排效应最明显的日本和欧盟来说,日本铁路周转量占比每提高1%,本国的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减少3.63%,欧盟水运周转量占比每提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柴建  邢丽敏  周友洪  魏宝来  汪寿阳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雾霾天气,使得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成为中国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有必要研究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影响效应。在考虑别国交通运输行业结构变化对我国交通节能减排示范效应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0~2011年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和交通碳排放量的数据,构建以中国、美国、欧盟以及日本为截面个体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对于结构减排效应最明显的日本和欧盟来说,日本铁路周转量占比每提高1%,本国的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减少3.63%,欧盟水运周转量占比每提高1%,单位周转量碳排放将减少22.11%。而我国对应的这一数字分别为0.38%和0.06%,表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结构性碳减排方面潜力很大。最后基于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结合本文研究结果从客运和货运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任海军  赵景碧  
从内生增长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不同碳排放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引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但存在空间异质性,低碳地区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高碳地区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费的作用更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奇乐   牛仕成   牛亮  
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并产生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准确测算和识别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情况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剔除中间投入中进口品的影响后测算中国各产业部门的隐含碳排放情况以及产业间碳排放存在的关联效应,同时采用社会网络模型对中国产业间隐含碳转移网络的整体和个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仍然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且对整个经济部门的碳排放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和拉动效应;服务业扩张发展中也产生了较多隐含碳排放;能源生产和采矿业并未产生较大的碳排放和关联效应;中国产业间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紧密而稳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书云  万宇艳  
基于工业结构低碳化的视角,本文依托2000—2011年我国工业12个主要碳排放行业的截面数据,建立我国工业各行业碳排放的面板协整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揭示了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实际工业总产值和碳效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度量了我国工业各行业的碳排放特征,为我国制定长期碳减排战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