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2)
2023(11142)
2022(9426)
2021(8742)
2020(7591)
2019(17803)
2018(17244)
2017(33032)
2016(17960)
2015(20662)
2014(20591)
2013(20923)
2012(19971)
2011(18390)
2010(18239)
2009(17172)
2008(17160)
2007(15449)
2006(13511)
2005(12467)
作者
(57104)
(47833)
(47815)
(45700)
(30446)
(23083)
(21664)
(18798)
(18169)
(16941)
(16672)
(15938)
(15541)
(15395)
(15377)
(15137)
(14422)
(14399)
(14027)
(13824)
(12096)
(12063)
(11962)
(11025)
(10933)
(10750)
(10710)
(10444)
(9828)
(9770)
学科
(83097)
经济(83027)
(50144)
管理(49749)
方法(39232)
(39020)
企业(39020)
数学(35378)
数学方法(35054)
中国(23691)
(22060)
(19283)
(18999)
(17586)
贸易(17580)
(17189)
业经(15672)
技术(15601)
(15344)
农业(14537)
地方(13702)
(12358)
银行(12296)
环境(12051)
(12035)
金融(12033)
(11818)
(11550)
(11154)
财务(11131)
机构
大学(277620)
学院(273091)
(122557)
经济(120353)
研究(105754)
管理(99602)
理学(85446)
理学院(84378)
管理学(82914)
管理学院(82411)
中国(79515)
科学(66135)
(61177)
(56583)
(54835)
(52004)
研究所(51901)
中心(46294)
业大(44507)
农业(43869)
财经(41861)
(40707)
经济学(39664)
北京(39324)
(38273)
(37691)
经济学院(35894)
(34855)
师范(34383)
科学院(33018)
基金
项目(182464)
科学(142516)
基金(134328)
研究(126694)
(121225)
国家(120350)
科学基金(99832)
社会(81325)
社会科(77200)
社会科学(77177)
基金项目(69755)
(68167)
自然(65450)
自然科(63944)
自然科学(63919)
自然科学基金(62822)
(59755)
教育(57413)
资助(56920)
编号(48064)
重点(42814)
(41946)
(40392)
成果(38943)
(37733)
创新(35727)
科研(35669)
国家社会(35281)
计划(35221)
教育部(34950)
期刊
(130458)
经济(130458)
研究(81929)
中国(54704)
学报(50826)
(48526)
科学(45951)
(39619)
大学(37059)
管理(36395)
学学(35120)
农业(33267)
技术(24878)
教育(24433)
(23134)
金融(23134)
经济研究(22708)
财经(21618)
(19688)
(18835)
业经(18198)
问题(17804)
(16735)
技术经济(16301)
世界(15388)
国际(14780)
统计(13979)
(13830)
科技(13402)
资源(12764)
共检索到411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贾利群  朱启贵  
1 引言自1980年以来,中国关于生产函数的研究逐步得到了发展。然而,由于一些限制因素,如数据不完整问题,大部分研究仍然集中在理论阶段,而不是应用阶段.在现有的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运用生产函数确定中国整个工业、部门工业和不同规模工业的要素生产率变化、规模报酬程度、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率和经济效益水平的数量的系统分析。另外,中国基础工业结构的最合适的生产函数(C—D,CES或其他生产函数)形式仍然没有解决。我们认为所有这些问题对于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估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闫冰  冯根福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产业R&D效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工业的3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考察了从1998年到2002年5年期间的中国工业R&D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R&D效率总体水平低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业企业R&D效率与前期投入成正比,而与行业竞争强度成反比;工业行业的R&D效率可能主要与其市场结构有关,而与该行业中的主要企业是否国有企业无关;中国工业R&D效率的高低不仅与行业的市场结构有关,而且与政府的支持方式也有联系。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中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较高速度增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提高中国工业R&D的总体效率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龚益  彼得·劳埃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伟彦  方柳莉  罗明  
中国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关键在工业。本文引入时变参数C-D生产函数修正LMDI分解法和Tapio脱钩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9年中国工业及其分行业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动态。结果发现:(1)除了能源强度下降持续促进碳减排外,各个年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工业行业结构、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碳排放影响方向和强度均不稳定;样本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累积碳减排作用最强、能源消费碳强度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扩张的碳增排作用最强、劳动投入的作用次之。资本存量对工业碳排放的分阶段累积影响具有明显的先促增后促减再促增的“U”型变化趋势,劳动投入的影响变化正好相反。(2)得益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和劳动投入碳减排作用增强,碳排放与工业增长正从弱脱钩向强脱钩变化,采矿业和电热燃水业由连接或负脱钩向强脱钩改善,制造业由弱脱钩向强脱钩改进。因此,强化制度设计与政策调控,引导工业投资调整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并放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作用,有利于在推动工业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双碳”目标协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争  史晋川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转型时期(1987—2002)中国工业部门生产绩效的地区异质性和短期波动的一致性背后的原因。研究首先发现,自1987年以来各地区工业部门劳动边际生产率的上升却伴随着资本边际生产率的下降,尤以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与此同时资本边际生产率的省际分布正在由离散走向极化,而劳动边际生产率的分布变化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接着,我们进一步确认了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革程度的加强是造成各地区工业生产绩效及构成成分短期波动的首要原因;而民营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的工业生产绩效受到制度冲击的程度相对较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另外,劳动力教育水平也对工业生产绩效的提高发挥着显著的积极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文章利用推广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1998-2007年3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估计了我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市场化程度的经济制度、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低的能源消耗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效率是存在波动的,而且行业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全要素生产率是在波动中增长的,2003年是其峰值;行业规模与生产效率表现出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而与全要素生产率却呈反方向变化;总体上,我国工业TFP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但各行业TFP增长的源泉差异巨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毕超  何旭波  
文章测算了1980—2015年中国工业分行业投入产出数据,并估计了上述行业的能源CES生产函数,结果发现:(KE)L函数形式比(KL)E和(LE)K形式更符合中国工业分行业的实际情况,各行业的资本-能源替代弹性范围为国026,资本能源合成品与劳动的替代弹性范围为步率为0.1091.093;在(KE)L函数形式下,中工业分行业的能0.0源21增1强.型技术进技0.78%42.6%,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率为-1.3%-23.6%,劳动增强型术进步率为2.6%14.2%。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举  龙睿赟  
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和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时尽可能地避免了出现技术倒退结论。中国省份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忽略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被高估,并混淆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相对贡献;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且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性大,但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存在省际差异和年际波动特点,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效率恶化是其倒退的根本原因;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倒U型趋势和趋同性,而且外资利用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希刚  
生产函数是反映投入一产出变化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每一个生产函数描述了特定条件下产品产量跟生产因素投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数量关系。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生产函数是进行定量分析的一个有用的工具和手段,有着多方面的用途。本文将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就生产函数在技术经济分析中可能的主要应用方面作一概述,并扼要介绍其应用原理。其中某些应用,国内尚无实例,但笔者认为这是生产函数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建  张德远  顾柳柳  
文章以先进工业增长模式典型省份城市——上海和全国1996-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构成的32个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非参数环境生产函数,从微观机制上对工业增长模式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表明:上海环境规制政策加大了技术进步在工业增长中的贡献,显著促进了自身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但从生产前沿来看,在节能减排、要素配置和技术效率的提升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上海工业增长与全国有一定相似性,其动力来源按大小依次为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虽然贡献因素排序一致,但是上海技术进步的贡献远大于全国且对要素的依赖程度远低于全国,上海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先进性。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远鸿  
生产函数的研究与应用在中国起步很晚,大约发端于80年代初期。近几年,生产函数的研究成果往往集中在五大部门生产函数的研究与应用上,而缺少较为细致的部门生产函数的研究。为了满足宏观经济多部门价格模型整体设计的要求,我们开始了中国部门生产函数模型的研究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晶  王磊  金茜  
本文首次对我国1980—2011年间36个工业大类行业CES生产函数中资本、能源和劳动力之间三种嵌套形式的参数做了非线性计量估计,并以资本/劳动力比率为门限变量,对我国CES生产函数的门限效应做了考察。本文研究表明:1对于三种CES嵌套形式,多数行业能拒绝替代弹性等于1的原假设,这表明目前很多研究在构建模型时选择使用Cobb-Douglas函数形式的做法有待商榷;2对于三种CES嵌套形式,仅有极少数行业不能拒绝规模报酬等于1的原假设,这表明在构建模型时假定规模报酬不变有较大风险;3总体上,多数行业能拒绝把三种要素放在一个核里的原假设,因此对CES函数进行适当的嵌套十分必要;4综合来看,资本与能源先聚合再与劳动力聚合的嵌套形式(KE)L比较符合我国工业实际情况;5多数行业门限效应显著,且门限值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表明不少行业随资本/劳动力比率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参数及规模报酬等的表现有显著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姝  
本文基于2005—2012年全国29省区火电行业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火电行业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火电行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不高,介于0.804—0.872之间,波动较为明显,且地域差异较大。在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显著,但影响力度微弱;发电设备利用率、环境规制强度和煤质与火电无效率显著负相关;电厂自用电率与火电无效率显著正相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风光  
通过建立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省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绿色技术效率改善、绿色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中国省区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省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这主要由绿色技术进步推动。通过对工业增长源泉的分解发现,中国省区工业增长主要靠要素投入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基于上述结论,并结合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计量结果,从增强创新能力、发展对外经济、壮大工业企业和加大治污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省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