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1)
2023(14871)
2022(12504)
2021(11224)
2020(9568)
2019(21929)
2018(21104)
2017(40023)
2016(21784)
2015(24668)
2014(24286)
2013(24380)
2012(23035)
2011(21178)
2010(21093)
2009(19857)
2008(19579)
2007(17493)
2006(15454)
2005(13976)
作者
(67403)
(56619)
(56450)
(53617)
(35919)
(27304)
(25553)
(22111)
(21352)
(19814)
(19604)
(18747)
(18005)
(17820)
(17815)
(17478)
(17003)
(16804)
(16338)
(16159)
(14249)
(13945)
(13675)
(12980)
(12800)
(12525)
(12334)
(12163)
(11382)
(11216)
学科
(114141)
经济(114034)
管理(61693)
(58477)
方法(48745)
(46196)
企业(46196)
数学(44050)
数学方法(43766)
中国(28057)
(25863)
(24935)
地方(22561)
(22020)
(21152)
贸易(21145)
业经(21054)
(20532)
(18124)
农业(17388)
环境(16021)
(15702)
金融(15700)
(15359)
银行(15298)
(14960)
财务(14943)
财务管理(14908)
(14627)
地方经济(14365)
机构
大学(334226)
学院(330214)
(152983)
经济(150418)
管理(123650)
研究(120392)
理学(107314)
理学院(106084)
管理学(104546)
管理学院(103946)
中国(90277)
科学(72499)
(69610)
(65799)
(62319)
(62245)
研究所(56937)
财经(53741)
中心(53460)
业大(52003)
农业(49696)
经济学(49573)
(49049)
(47467)
经济学院(44787)
北京(43831)
(42085)
(40531)
财经大学(40046)
师范(40018)
基金
项目(220975)
科学(174145)
基金(164485)
研究(154025)
(146161)
国家(145017)
科学基金(122670)
社会(102792)
社会科(97721)
社会科学(97689)
基金项目(86744)
(83667)
自然(79268)
自然科(77504)
自然科学(77474)
自然科学基金(76203)
(71706)
教育(69748)
资助(67559)
编号(57832)
重点(50602)
(50345)
(48392)
成果(46450)
(45904)
国家社会(44428)
创新(43201)
科研(43047)
教育部(42977)
大学(41221)
期刊
(165248)
经济(165248)
研究(97937)
中国(59886)
学报(58471)
(55354)
科学(51854)
(50265)
管理(43958)
大学(43112)
学学(41213)
农业(37320)
(30023)
金融(30023)
经济研究(28923)
财经(28384)
技术(25868)
教育(24555)
(24528)
业经(23670)
问题(22196)
(20865)
(20268)
技术经济(18626)
世界(17777)
国际(17448)
统计(17185)
(16000)
(15373)
商业(15270)
共检索到487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海民  王劲屹  薛文博  
本文运用1980~2006年全国22个代表性省市工业经济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技术创新、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信息化、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信息化、R&D投入对中国工业经济效率具有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而工业规模与人力资本则表现出负面阻滞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隐藏在规模背后的国有因素对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计量指标的局限性导致了模型估计的偏误,对工业人力资本与效率的影响关系有待进一步实证。相对而言,以"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为主轴的制度变革因素对中国工业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继术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途径,以达到最显著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还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间的差距经过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的过程。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建辉  计军平  马晓明  
运用自上而下碳计量模型核算了中国水泥工业2002~2012年的碳排放量情况,并运用STIRAPT扩展模型分析了其增长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轨迹背向而行,碳排放总量直线上升,而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对我国水泥工业碳排放增长起拉动作用的因素有4个,按单位拉动效应大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市化率、人均GDP,拉动弹性系数分别为0.2133、0.1892、0.1877、0.1771;(3)对我国水泥工业碳排放增长起减排作用的因素有3个,按单位减排效应大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水泥消费结构、技术进步率,减排弹性系数分别为0.15...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国忠  范正绮  
中国工业经济一直在波动中增长,这是不辩的事实.但是,到底存在怎样的波动规律,导致波动的机理又是什么呢?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波动特征,并对波动的机理作初步探讨.一、中国工业经济波动周期的划分我国开始SNA核算体系的时间不长,缺少系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资料.然而建国以来一直进行着工业总产值资料的核算,并且统计口径自始至终未作大的变更.工业总产值作为所有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品总价值,反映着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因此,我们把工业总产值作为考察中国工业经济波动的基本指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玲  杨正林  
本文首先对能源经济效率的几种常用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工业能源效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转型特征,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持适度合理的行业竞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将有利于提高工业能源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本文构造了反映中国工业实际情况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度量指标,在此基础上探究了2003~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特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整体上趋于污染型、粗放型,且各地区之间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差异逐步拉大;环境规制强度和全国与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存在倒"U"型走势关系,全国与三大地区目前尚处于该倒"U"型曲线的左侧;外资因素、技术水平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起到显著正向影响,资本深化、能源结构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形成阻碍作用,产权制度对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分地区而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一星  杨齐  
一、目的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和城市发展战略应该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在探讨我国城市工业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中发现:随着城市规模的提高,城市工业经济效益有上升的总趋势,但城市的工业产出水平和城市规模之间只是一种相关性不强的弱相关关系,影响城市经济效益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进一步提出中国的城市工业经济效益在宏观上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的问题。木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慧  
工业是推动苏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苏北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与苏南相比有较大差距。江苏工业经济梯度差异的客观存在,严重影响了江苏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苏北工业经济的问题,从地理区位、人才禀赋、要素投入等方面探讨了影响苏北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苏北工业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区域经济格局差异不断扩大的时期。本文利用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绝对差异统计法和相对差异统计法,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经济区域差异较大,尤以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差异为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倪超军  
本文以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98-2011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互促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城镇化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为14.44%,城镇化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0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炳涛  葛力铭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选取代表工业经济发展的8个指标和代表环境污染的6个指标,在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其划分为强可持续、弱可持续、弱不可持续和强不可持续四类,并针对各类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伯安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王伯安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是国民经济宏观评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运行状态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工业宏观经济评价,可以对工业再生产活动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及概括总结,发现工业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燕  吴玉鸣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行业。柳州钢铁工业对柳州乃至广西工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以柳州钢铁工业经济为案例的灰色关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柳州钢铁工业与广西国民经济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尚未发挥其应有的经济促进作用,柳州钢铁工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对此,提出了促进柳州钢铁经济的几项有力措施,加大柳州钢铁工业的发展力度,挖掘其发展潜力,以促进柳州工业经济乃至广西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