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1)
- 2023(10219)
- 2022(8469)
- 2021(7683)
- 2020(6321)
- 2019(14441)
- 2018(14134)
- 2017(27163)
- 2016(14264)
- 2015(16254)
- 2014(16208)
- 2013(16336)
- 2012(15467)
- 2011(14291)
- 2010(14288)
- 2009(13908)
- 2008(13531)
- 2007(12084)
- 2006(11195)
- 2005(10643)
- 学科
- 济(85692)
- 经济(85596)
- 管理(45024)
- 业(39999)
- 企(30716)
- 企业(30716)
- 方法(28583)
- 数学(25683)
- 数学方法(25571)
- 中国(22922)
- 农(18862)
- 地方(18405)
- 财(18303)
- 制(17525)
- 业经(16041)
- 贸(14226)
- 贸易(14216)
- 易(13862)
- 学(13293)
- 体(13110)
- 地方经济(13064)
- 农业(12880)
- 环境(12553)
- 融(12378)
- 金融(12376)
- 银(12306)
- 银行(12296)
- 行(11893)
- 体制(10187)
- 发(10123)
- 机构
- 大学(221354)
- 学院(218100)
- 济(114681)
- 经济(112936)
- 研究(83533)
- 管理(80466)
- 理学(68116)
- 理学院(67375)
- 管理学(66673)
- 管理学院(66238)
- 中国(65630)
- 财(52654)
- 京(46448)
- 科学(42992)
- 所(41154)
- 财经(41135)
- 经济学(38769)
- 经(37426)
- 研究所(36610)
- 中心(35831)
- 经济学院(34598)
- 江(32098)
- 财经大学(30423)
- 北京(30132)
- 院(29591)
- 农(29559)
- 范(26049)
- 师范(25862)
- 业大(25482)
- 科学院(24625)
- 基金
- 项目(136017)
- 科学(109731)
- 基金(103711)
- 研究(102221)
- 家(89211)
- 国家(88570)
- 科学基金(76237)
- 社会(72092)
- 社会科(68679)
- 社会科学(68668)
- 基金项目(53298)
- 省(48349)
- 教育(45408)
- 自然(44499)
- 自然科(43452)
- 自然科学(43440)
- 自然科学基金(42731)
- 资助(42718)
- 划(41007)
- 编号(37705)
- 部(33011)
- 国家社会(32341)
- 成果(31962)
- 制(31368)
- 重点(30988)
- 发(30736)
- 中国(29423)
- 教育部(29281)
- 人文(27920)
- 创(27754)
- 期刊
- 济(134831)
- 经济(134831)
- 研究(76702)
- 中国(46041)
- 财(41273)
- 管理(33748)
- 科学(29049)
- 农(28271)
- 学报(28019)
- 融(23546)
- 金融(23546)
- 经济研究(23216)
- 大学(22892)
- 财经(22804)
- 学学(21776)
- 经(19872)
- 农业(18820)
- 技术(18348)
- 问题(17823)
- 业经(17073)
- 教育(16209)
- 贸(16143)
- 世界(15145)
- 国际(14561)
- 技术经济(13086)
- 统计(11168)
- 经济问题(11057)
- 经济管理(10175)
- 业(10117)
- 改革(10068)
共检索到351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武鹏 李晓萍
中国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由效率与要素协同驱动型向资本投入主导驱动型转变。以2003年为界,资本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均34.07%大幅提升为89.28%,而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则由年均47.34%骤降为年均-4.08%。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年均4.60%急剧下降至年均-0.05%,边际资本产出率由2002年的0.61急剧下降至2012年的0.28。这表明,投资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严峻的效率问题,其可持续性面临质疑。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增长效率急剧恶化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非常显著,国际金融危机并非导致效率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进一步加剧效率恶化的趋势。当前...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动力机制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卫华 江源 原磊 于建勋
中国工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基础以及外部条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中国工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革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转换工业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发展的作用变化,发现要素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下降,技术创新有望成为驱动工业发展的新动力,并探讨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动力和方式,并在宏观、科技、贸易、产业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原磊
下一阶段,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将发生转变:一是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转变;二是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三是由平推式工业化向立体式工业化转变;四是由"低级红利"向"高级红利"转变。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仍将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2013年全年工业经济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2014年和2015年将逐步下降到10%左右,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增速为10%~11%。对此,应将"四化并举"作为"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基础;实施进出口平衡的外贸战略;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争取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有所作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隋建利 刘碧莹 刘金全
工业污染始终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为解决中国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协调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率(solid_t)、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liquid_t)、工业废气排放量增长率(gas_t)和工业经济增长率(iav_t)构建"solid_t-iav_t"、"liquid_t-iav_t"和"gast-iav_t"三种"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运用非线性MS-VAR模型,测度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内在关联机制的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潜存着在"低速增长区制"和"快速增长区制"之间相互转移的结构性突变迹象,并且具有非线性周期变化特征;(2)"工业污染与工业经济"系统处于"低(快)速增长区制"时,solid_t与iav_t呈负(正)相关关系,liquid_t与iav_t呈正(负)相关关系,gast与iav_t呈正相关关系;(3)"solid_t-iav_t"系统和"gast-iav_t"系统处于"低(快)速增长区制"时的可能性大(小)、持续性强(弱),"liquid_t-iav_t"系统处于"快(低)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大(小)、持续性强(弱)。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池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可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贸易开放、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进行理论回顾。通过经验数据对比,可分析中国与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休、中低收入经济休和低收入经济休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技术进步、资源环境、工业化与结构转型、城市化、国际贸易、腐败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明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转换的事实。应当着力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科技创新、土地要素和企业家精神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塑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可系统阐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何晓萍
利用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随机前沿成本模型对中国工业成本节约之源进行研究,将成本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价格调整、效率改进与规模变动效应。规模扩大是推动2000—2007年工业成本增长的首要因素,其次是价格调整效应。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共同推动节约型增长,前者对节约型增长的影响更广泛、深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实现节约型增长,是新世纪以来工业增长的重要特征。效率改进提供的额外动力使轻工业成为节约型工业增长的先导部门。
关键词:
工业 成本前沿 节约型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毅一 王皓良
文章从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出发,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耗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效率,而后在三要素生产函数的框架下,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证明了我国工业经济与工业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从而证实了抑制能源消费并不会阻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
能源 工业能耗 经济增长 实症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映东 何一 郭建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机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两级动力机制:体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级动力,是增长的源动力;结构合理化,是增长的二级动力,是增长的可持续动力。 一、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体制创新 造成粗放型增长的原因很多,我们首先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分析。 一般而言,任何形式的增长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然后才有产出的增长。问题在于:由谁决定投入。换句话说,到底是谁赋予增长第一推动力——源动力。 这由体制决定。所谓经济体制,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制度目标的各种经济运行机制的总和。有四种模式: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琴英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建立了包含东、中、西部区域效应的国有与非国有工业经济增长模型。比较显示,国有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则主要来自资本和劳动两要素投入的增加。同时,区域因素对国有与非国有经济的产出规模和投入要素的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继术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途径,以达到最显著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还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敏
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十二五规划能否顺利完成的一项关键性任务。笔者认为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包括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制度改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实现产业对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加速力,此以上三个因素构成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而完善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凝聚力以及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则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政策。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 动力机制 调控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辉娜 郭琪 贺灿飞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优惠的工业地价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与现实途径。对于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在解释工业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中,工业土地投入应作为重要考察要素。利用全国2007-2011年的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选取工业总产值、工业资本存量、工业劳动力数量和工业用地存量等主要观察变量,建立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以全国城市尺度解释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全国层面的工业经济发展仍十分依赖土地要素的投入,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尤为突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巍 何彬 王文成 谢淑萍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是各地经济差距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初始禀赋等工业地区性因素、工业增长的集约性特征和要素的投入水平是可能导致工业经济的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生产率的非参数测度方法计算得到1992-2002年期间七个截面30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反映工业增长集约性特征的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并结合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固定效应计量经济模型(FEM),揭示出了在所研究时间区间内造成工业经济省际差异的成因。本文的研究表明,代表集约型增长特征的技术变革和效率演化对各地工业的增长也呈现波动交替作用的乘数效应,1992-1999年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呈现出粗放性特征,资金的投入和各地区的工业基础与初始禀赋因素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初始禀赋的"遗传效应"很明显。从1999年起中国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集约化增长的新阶段,导致省际工业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变为各地区工业发展形成的新的资金、效率和技术实力,即呈现出典型的禀赋"遗忘效应"。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异 非参数方法 面板数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辉娜
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传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加入工业用地要素构建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研究工业用地要素对中国城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1年、2007~2011年、2000~2006年三个时段工业用地对中国城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8%、6.85%和3.78%。(2)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及其他地区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97%、17.54%、20.97%、18.69%、3.42%。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工业用地要素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元春 朱戎
中国工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使该问题清晰化:一是利用残差计量分析方法计量出中国工业经济制度变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制度结构性变化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二是计量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化的轨迹,指出制度变革对工业经济贡献的变化趋势;三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结构性指标,找出导致各种经济成分TFP近几年变化趋势的原因;四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评价和审视中国工业制度变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