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6)
2023(11500)
2022(9548)
2021(8819)
2020(7180)
2019(16353)
2018(15724)
2017(30327)
2016(16259)
2015(18100)
2014(18004)
2013(17919)
2012(17208)
2011(16020)
2010(16213)
2009(15152)
2008(14817)
2007(13235)
2006(12176)
2005(11487)
作者
(47398)
(39477)
(39475)
(37982)
(25498)
(18762)
(17849)
(15439)
(15220)
(14081)
(13921)
(13072)
(12960)
(12818)
(12760)
(12434)
(11873)
(11458)
(11388)
(11093)
(10295)
(9735)
(9455)
(9082)
(9052)
(8951)
(8602)
(8267)
(7999)
(7963)
学科
(92788)
经济(92727)
管理(43982)
(38998)
方法(31189)
(29587)
企业(29587)
数学(28492)
数学方法(28190)
中国(25500)
地方(23201)
(20948)
(16908)
业经(16581)
(16560)
贸易(16552)
(16187)
(16088)
(15538)
地方经济(15340)
农业(13580)
环境(13527)
(13016)
金融(13015)
(12909)
银行(12895)
(12592)
(12242)
(11405)
(11365)
机构
学院(243610)
大学(243470)
(122055)
经济(119940)
研究(95416)
管理(89241)
理学(75660)
理学院(74729)
管理学(73704)
中国(73449)
管理学院(73223)
科学(53290)
(52651)
(51832)
(48430)
研究所(43768)
财经(41452)
中心(41135)
经济学(40173)
(37798)
(36333)
(36016)
经济学院(35898)
(34224)
北京(33780)
(32159)
师范(31909)
财经大学(30543)
业大(30011)
科学院(29262)
基金
项目(154928)
科学(123874)
研究(115491)
基金(114875)
(99838)
国家(99086)
科学基金(84381)
社会(77921)
社会科(74149)
社会科学(74136)
基金项目(58234)
(57310)
教育(51643)
自然(50681)
自然科(49489)
自然科学(49478)
(49063)
自然科学基金(48645)
资助(48586)
编号(44292)
成果(37046)
(36690)
(36081)
重点(35636)
国家社会(33931)
课题(32093)
中国(31573)
(31247)
教育部(31087)
发展(30783)
期刊
(143284)
经济(143284)
研究(82836)
中国(47953)
(37531)
管理(35592)
(33212)
科学(33119)
学报(32843)
(26565)
金融(26565)
大学(25493)
经济研究(25035)
学学(24140)
农业(22833)
财经(22095)
教育(21849)
技术(21247)
业经(19738)
(19388)
问题(18637)
(17296)
国际(15812)
世界(15692)
技术经济(14266)
统计(13298)
(12248)
(11641)
经济问题(11551)
现代(11079)
共检索到385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石碧华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区域经济格局差异不断扩大的时期。本文利用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绝对差异统计法和相对差异统计法,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经济区域差异较大,尤以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差异为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史修松  
本文以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1978-2009年间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变迁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工业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1978-2009年区域差异呈缩小、扩大、缩小趋势,三大经济带对差异的贡献不同,东部地区是差异的主要来源;在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炳发,韩静轩,王利,初凤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间的差距经过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的过程。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治文  
文章认为 ,加入WTO将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诸方面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处于落后状态的县域工业经济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挑战的重要对策是 :( 1 )认真学习和了解关于WTO的知识和规则 ,克服盲目或悲观泄气的思想 ;( 2 )强化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意识 ;( 3)花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 ;( 4)增强国际竞争意识 ;( 5)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 6)增强法律观念和信用意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世贵  何大昭  段元应  张辉坤  
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新近施行的工业生产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利用计算机对123家国有卷烟企业“七五”期间经济效益进行了统汁分析。“七五”期间卷烟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主要表现在资金利税率、成本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三大指标上,但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促进卷烟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有利因素很多,但阻碍卷烟工业健康发展的难题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卷烟工业经济效益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找出提高卷烟工业经济效益的对策与途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原名《中国工业经济学报》,1984年由著名经济学家蒋一苇创办。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是全国产业经济、企业管理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该刊大16开本,160页整,整个设计简洁、大气、厚重。《中国工业经济》栏目对接学科,设置:应用经济学2个二级学科栏目:产业经济、国民经济,以及工商管理1个二级学科栏目:企业管理。这里,关于财政、金融、贸易、投资等问题都要结合产业经济、国民经济、企业管理进行阐述。其文体有逻辑推导、案例研究、数理模型、实证分析等,倡导多元化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下)就影响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状况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个因素进行了实证性分析。作者认为,长期以来,以速度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一直支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由工业发展速度过快带来的经济总量失衡、经济结构失衡、扩大再生产形式的外延化和企业规模小型化,在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和波峰阶段,虽然有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面,但同时也有降低经济效益的作用。至于由工业发展速度过快而形成的经济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经济调整,使得经济周期步入下降阶段和波谷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不仅谈不上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作者指出,我国之所以长期实行、并且很难改变以速度为中心的经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翔  
长时期以来,人们认为在中国近代,随着机器工业的传入和发展,传统手工业日渐衰微,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在近代时期,机器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长期并存,而且都一直在发展。本文在此结论之上,进一步就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和同一行业内部近代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生产共生并存的状态,展开了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这种局面的成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炳涛  葛力铭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选取代表工业经济发展的8个指标和代表环境污染的6个指标,在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其划分为强可持续、弱可持续、弱不可持续和强不可持续四类,并针对各类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东波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国际间经济与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出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各地快速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东北老工业基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此刻,东北老工业基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创立“东北工业经济圈”,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再创辉煌。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邓洲  于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工业化的推进和工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结构特征,这既符合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也与不同时期的国情世情相关,更受我国政府和工业企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70年的工业结构变迁史表明,坚持经济体制改革、遵循要素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动规律、保持技术创新的高投入和自主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制定符合工业化阶段的发展政策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经验。当前,尽管工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但向创新驱动、多元动力、深化开放和区域协调方向演进的基本趋势已经确立,工业结构将沿着工业强国的方向继续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