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7)
2023(12172)
2022(10277)
2021(9316)
2020(7980)
2019(18392)
2018(17771)
2017(34237)
2016(18426)
2015(21281)
2014(21249)
2013(21580)
2012(20608)
2011(19089)
2010(19124)
2009(18172)
2008(17806)
2007(15881)
2006(13991)
2005(12852)
作者
(55113)
(46346)
(46199)
(44207)
(29740)
(22307)
(21124)
(17978)
(17590)
(16283)
(16066)
(15496)
(14842)
(14715)
(14623)
(14472)
(13687)
(13538)
(13389)
(13345)
(11613)
(11381)
(11153)
(10627)
(10581)
(10496)
(10110)
(9863)
(9303)
(9153)
学科
(107543)
经济(107459)
管理(50648)
(47058)
方法(44653)
数学(40602)
数学方法(40377)
(36326)
企业(36326)
中国(26309)
地方(23422)
(23067)
(20744)
(18777)
(18697)
贸易(18690)
业经(18350)
(18106)
(16005)
农业(15481)
地方经济(15228)
环境(14714)
(14403)
金融(14401)
(13618)
银行(13597)
(13377)
(13068)
(11860)
财务(11843)
机构
大学(287052)
学院(283525)
(137835)
经济(135505)
管理(106511)
研究(104514)
理学(91637)
理学院(90556)
管理学(89368)
管理学院(88815)
中国(79869)
(60178)
科学(59743)
(59129)
(53105)
研究所(48103)
财经(48021)
中心(46445)
经济学(45537)
(44636)
(43708)
(41155)
经济学院(41079)
北京(38499)
业大(38130)
(36949)
(36294)
师范(36003)
财经大学(35649)
农业(35166)
基金
项目(183674)
科学(146286)
基金(137246)
研究(134236)
(119145)
国家(118257)
科学基金(100918)
社会(90176)
社会科(85744)
社会科学(85722)
基金项目(71632)
(68119)
自然(62177)
教育(60738)
自然科(60732)
自然科学(60713)
自然科学基金(59699)
(58273)
资助(57152)
编号(51645)
(43182)
成果(42282)
重点(41973)
(41491)
国家社会(39194)
教育部(37398)
(37361)
课题(36019)
中国(35913)
人文(35780)
期刊
(152911)
经济(152911)
研究(88972)
中国(51828)
(44706)
学报(41539)
科学(39914)
(39752)
管理(38232)
大学(31398)
学学(29730)
(27367)
金融(27367)
农业(26962)
经济研究(26392)
财经(25541)
技术(23669)
教育(22332)
(22142)
业经(20927)
问题(20557)
(18815)
技术经济(16830)
世界(16618)
国际(16260)
统计(16073)
(15237)
(13869)
商业(13048)
资源(12852)
共检索到42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区域经济格局差异不断扩大的时期。本文利用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运用绝对差异统计法和相对差异统计法,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经济区域差异较大,尤以东、中、西部区域间的差异为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朝敏  
测算1978-2009年中国物流业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构建物流业经济增长模型,以验证人力资本对中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物流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是物流业经济增长的格朗杰(Granger)原因;但相对于物流业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平均增长率及其对物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较低,物流业经济增长还处于以物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的粗放型增长阶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人力资本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间的差距经过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的过程。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炳涛  葛力铭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选取代表工业经济发展的8个指标和代表环境污染的6个指标,在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其划分为强可持续、弱可持续、弱不可持续和强不可持续四类,并针对各类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史修松  
本文以2008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综合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了1978-2009年间我国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变迁及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工业经济区域差异较为明显,1978-2009年区域差异呈缩小、扩大、缩小趋势,三大经济带对差异的贡献不同,东部地区是差异的主要来源;在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石碧华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海民  王劲屹  薛文博  
本文运用1980~2006年全国22个代表性省市工业经济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技术创新、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信息化、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本对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信息化、R&D投入对中国工业经济效率具有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而工业规模与人力资本则表现出负面阻滞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隐藏在规模背后的国有因素对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计量指标的局限性导致了模型估计的偏误,对工业人力资本与效率的影响关系有待进一步实证。相对而言,以"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为主轴的制度变革因素对中国工业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国忠  范正绮  
中国工业经济一直在波动中增长,这是不辩的事实.但是,到底存在怎样的波动规律,导致波动的机理又是什么呢?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资料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波动特征,并对波动的机理作初步探讨.一、中国工业经济波动周期的划分我国开始SNA核算体系的时间不长,缺少系统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资料.然而建国以来一直进行着工业总产值资料的核算,并且统计口径自始至终未作大的变更.工业总产值作为所有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品总价值,反映着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因此,我们把工业总产值作为考察中国工业经济波动的基本指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程继术  
所谓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季度、一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问题,如何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增长,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途径,以达到最显著的经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还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倪超军  
本文以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根据1998-2011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与工业经济发展的互促作用不是很明显,但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城镇化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工业经济发展对于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为14.44%,城镇化发展对于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0.02%。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伯安  
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王伯安工业经济宏观评价,是国民经济宏观评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运行状态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工业宏观经济评价,可以对工业再生产活动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及概括总结,发现工业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海东  程远  陈建欣  
本文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两型"视角构造了区域工业经济增长效率评价模型,对中国29个地区近几年发展情况做出评价,得到各个地区工业水平增长效率,并结合工业经济增长情况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各个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玲  杨正林  
本文首先对能源经济效率的几种常用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工业能源效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转型特征,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持适度合理的行业竞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将有利于提高工业能源效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容宁  
国际直接投资(FDI)与内资均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新思路深入分析了这两个重要因素的作用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相关拓展模型的Panel Data计量检验分析分别探讨了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与内资的效率,意在为我国工业发展中利用内资和外资提供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