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44)
- 2023(20981)
- 2022(18038)
- 2021(16693)
- 2020(14216)
- 2019(32611)
- 2018(31969)
- 2017(60174)
- 2016(33232)
- 2015(37383)
- 2014(37179)
- 2013(36864)
- 2012(34053)
- 2011(30845)
- 2010(30551)
- 2009(28114)
- 2008(27641)
- 2007(24261)
- 2006(20896)
- 2005(18218)
- 学科
- 济(134428)
- 经济(134293)
- 管理(93407)
- 业(87470)
- 企(71461)
- 企业(71461)
- 方法(62577)
- 数学(55070)
- 数学方法(54388)
- 农(36009)
- 中国(35808)
- 财(33481)
- 学(31604)
- 业经(28924)
- 地方(28081)
- 贸(25858)
- 贸易(25849)
- 易(25112)
- 农业(24166)
- 制(23002)
- 环境(22604)
- 务(21181)
- 财务(21099)
- 财务管理(21055)
- 和(20981)
- 理论(20272)
- 技术(20032)
- 企业财务(19930)
- 银(19340)
- 银行(19249)
- 机构
- 大学(476936)
- 学院(474784)
- 济(188615)
- 经济(184622)
- 管理(182443)
- 研究(164376)
- 理学(159173)
- 理学院(157291)
- 管理学(154230)
- 管理学院(153399)
- 中国(120761)
- 科学(107214)
- 京(101565)
- 农(88406)
- 所(84629)
- 财(82754)
- 业大(78293)
- 研究所(78118)
- 中心(74546)
- 农业(70180)
- 江(68342)
- 财经(67499)
- 北京(63493)
- 范(62204)
- 经(61478)
- 师范(61453)
- 院(59701)
- 经济学(57058)
- 州(55095)
- 经济学院(51698)
- 基金
- 项目(333067)
- 科学(259728)
- 基金(241391)
- 研究(233347)
- 家(214701)
- 国家(213007)
- 科学基金(180475)
- 社会(146328)
- 社会科(138636)
- 社会科学(138595)
- 省(130813)
- 基金项目(128048)
- 自然(120908)
- 自然科(118106)
- 自然科学(118066)
- 自然科学基金(115935)
- 划(111079)
- 教育(107291)
- 资助(100011)
- 编号(93218)
- 重点(75742)
- 成果(74562)
- 部(72426)
- 发(71147)
- 创(68612)
- 科研(64951)
- 课题(64785)
- 创新(64232)
- 计划(63530)
- 大学(61096)
- 期刊
- 济(197195)
- 经济(197195)
- 研究(131096)
- 学报(87131)
- 中国(86219)
- 农(79093)
- 科学(75803)
- 大学(63933)
- 管理(63236)
- 财(62831)
- 学学(60534)
- 农业(54519)
- 教育(47012)
- 技术(39520)
- 融(35856)
- 金融(35856)
- 经济研究(32554)
- 业经(32373)
- 财经(31968)
- 业(29193)
- 经(27454)
- 问题(26030)
- 版(24535)
- 图书(23829)
- 科技(23802)
- 业大(22632)
- 统计(22586)
- 技术经济(22539)
- 资源(22312)
- 贸(21265)
共检索到676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王赟 陈超凡
科学合理地测度我国不同区域碳排放绩效及实证分析影响碳排放绩效的各个因素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应用DEA-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1年全国30个省(市)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算,然后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和空间散点图分析碳排放绩效的空间集群状况,最后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工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我国碳排放绩效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三大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绩效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再次之,其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差距;第二,我国碳排放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第三,经济发展、对外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春 孙凯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前期专利存量、研发人员数量占就业人员比例对区域创新绩效呈正向影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外贸依存度对区域创新绩效呈负向影响;前期专利存量对区域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空间滞后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效应,呈现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现象。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燕群 袁鹏
本文采用VRS_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间中国30个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大部分省域的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省际差异明显,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发展格局。实证检验发现: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对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对外开放与财政分权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集聚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由于高污染行业所带来的污染排放与经济效益并存,导致工业结构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能由此忽略工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在空间交互作用方面,工业生态效率的空间滞后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互相借鉴与模仿的行为;工业发展水平的二次项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与工业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业集聚的空间滞后项与工业生态效率呈现"正U"型关系,因此对相邻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提升的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翊 吴碧凡
文章从市场、产业和企业层面构建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15年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并借助空间统计分析了我国流通效率的空间相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流通效率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则呈低低集聚特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对本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均GDP、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对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只在邻接空间权重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化对流通效率水平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翊 吴碧凡
文章从市场、产业和企业层面构建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82015年各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并借助空间统计分析了我国流通效率的空间相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我国流通效率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流通效率表现为高高集聚特征,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则呈低低集聚特征。基于邻接空间、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邻近地区对本地区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均GDP、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对流通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力资本、政府支出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罗能生 吴枭宇
基于个人、企业、政府三个层面,本文构建了区域信用的相关指标体系,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对中国30个省份的社会信用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发展不平衡;(2)社会信用的区域差异明显,高、中信用水平两区域间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中、低信用水平两区域间差异有不断扩大趋势。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社会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企业规模、教育投入都对信用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控制对区域信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外开放水平对社会信用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社会信用 个人信用 企业信用 政府信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俊 胡宗义 刘亦文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贾晨蕊
首先利用Moran显著性水平图得到近几年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格局:我国大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高创新能力聚集区,以西部三省(新疆、西藏、青海)为低创新能力聚集区。然后通过空间误差自相关模型(SEM)实证表明,区域R&D资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但影响力增速逐渐放缓,而区域人力资本量和区域城市化率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区域间的创新溢出受到抑制。并结合实证结果分析了区域创新格局形成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方远平 Bryson John 谢蔓 唐瑶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常系数模型和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地区发展集聚性,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逐渐降低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地理位置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生正向相关。与理论假设相反的是,工业化、人力资本、市场化、产权变迁与生产性服务业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空间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研究也发现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竞争和极化效应,低梯度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被高梯度地区"极化"的趋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区域层面构建了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扩展STIRPAT模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工业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驱动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碳排放,除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对外开放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均表现出显著性。因此,要实现区域工业碳减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工业空间相关性、异质性和外溢性,适当扩大低碳工业投资规模,完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有效规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蒋伟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2005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中国地区城市化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影响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有积极的作用,而教育水平滞后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推动城市化进程有负面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空间相关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长亮
基于全国31个省区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Moran’s I的计算表明中国新型城镇化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然后通过固定效应的SDM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非农化、社会保障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省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各因素对邻接省区的影响则不同。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促进本省区各要素的发展,也要关注邻接省区的战略调整;在制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注重对本省区的影响,也要注意对邻接省区的影响;为了消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各省区间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SDM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翠菊 张宗益
本文基于1997—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中国省级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我国省域产业结构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外商直接投资、物质资本投资、能源投资、居民消费、城市化和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消费和人力资源投资则不显著,能源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空间外溢效应。3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投资拉动为主,外商直接投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有待提高。4人力资源投资和技术进步没有形成有效的溢出效应以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最后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计量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宋琪
本文在对中国2000—2012年30个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估算的基础上,利用Moran’I空间自相关统计量检验了历年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年各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人口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是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