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0)
2023(14612)
2022(12306)
2021(11446)
2020(9871)
2019(23010)
2018(22487)
2017(42641)
2016(23074)
2015(26285)
2014(26074)
2013(26032)
2012(24083)
2011(21698)
2010(21199)
2009(19461)
2008(19132)
2007(16642)
2006(14007)
2005(12396)
作者
(65684)
(55145)
(54948)
(52269)
(34983)
(26501)
(25150)
(21620)
(20914)
(19307)
(18692)
(18513)
(17384)
(17308)
(17156)
(17029)
(16574)
(16373)
(15952)
(15819)
(13502)
(13501)
(13394)
(12578)
(12518)
(12409)
(12226)
(11832)
(11000)
(11000)
学科
(101269)
经济(101178)
管理(68635)
(63785)
(52328)
企业(52328)
方法(51938)
数学(47055)
数学方法(46556)
中国(26707)
(26221)
(24751)
(20289)
贸易(20279)
业经(19900)
(19795)
(19748)
环境(17709)
(17218)
地方(16823)
(16744)
财务(16699)
财务管理(16659)
农业(16336)
企业财务(15837)
(15306)
(14505)
银行(14467)
(14449)
金融(14446)
机构
大学(332526)
学院(328974)
(143922)
经济(141415)
管理(131548)
理学(114775)
理学院(113563)
管理学(111733)
研究(111125)
管理学院(111122)
中国(86008)
(69695)
科学(67175)
(63562)
(55078)
(53132)
中心(52063)
财经(51708)
研究所(50437)
业大(49068)
(47299)
(46087)
经济学(45275)
北京(43670)
农业(42078)
经济学院(41089)
(40413)
(40364)
师范(39941)
财经大学(38708)
基金
项目(227828)
科学(181414)
基金(170555)
研究(162367)
(149517)
国家(148415)
科学基金(128211)
社会(105831)
社会科(100636)
社会科学(100612)
基金项目(89668)
(85794)
自然(84043)
自然科(82188)
自然科学(82166)
自然科学基金(80726)
教育(74510)
(73652)
资助(70871)
编号(63532)
(51867)
重点(51594)
成果(50235)
(48192)
(47334)
国家社会(45419)
科研(44840)
教育部(44733)
创新(44417)
人文(42937)
期刊
(144033)
经济(144033)
研究(90993)
中国(58530)
学报(51257)
(50078)
科学(48212)
管理(46335)
(45464)
大学(38988)
学学(36813)
农业(31189)
技术(28628)
(28030)
金融(28030)
教育(26992)
财经(25284)
经济研究(24754)
业经(21854)
(21710)
问题(19313)
统计(18986)
(18346)
(17933)
(17008)
技术经济(16981)
资源(15565)
世界(15475)
决策(15331)
理论(15105)
共检索到471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本文在全要素分析框架下利用环境技术测度了2003~2009年我国各地区工业碳排放绩效的静态水平、动态变化,并运用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对影响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变动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处于上升状态,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在区域之间极不平衡;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其改善皆起正向作用,技术进步的作用力度大于技术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因素、能源因素、对外开放以及环境规制等对我国工业碳排放绩效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郭莹莹  
笔者利用我国30个省1999年~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度的提高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这也说明了财政分权可能会降低地方政府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力度。同时笔者还发现,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和上一期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将加重本期环境污染程度,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施宏  高明  
在土地利用和碳排放方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的EKC假说。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造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的"重组"效应,二者呈现倒N型的曲线关系,曲线的极大值点出现在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为180000万元/km2附近。动态模型估计的结果也表明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前,除上海、浙江、福建、河北和江苏5个省(市)的城市碳排放量随着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增长而降低外,大部分地区的城市需到2020年才能进入这一阶段。为此,要提升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使城市尽早进入曲线的下降阶段,以及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使极大值点提前到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施宏  高明  
在土地利用和碳排放方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的EKC假说。基于199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造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假说进行验证。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EKC的"重组"效应,二者呈现倒N型的曲线关系,曲线的极大值点出现在城市土地经济密度为180000万元/km2附近。动态模型估计的结果也表明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当前,除上海、浙江、福建、河北和江苏5个省(市)的城市碳排放量随着城市土地经济密度增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承红  李标  
本文使用1998—201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数据,从空间视角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研究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粗放式的劳动投入在短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长期却阻碍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发展;CO2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特征;污染税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在短期和长期都优于治污投资,政府干预与市场结合的治污投资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不同经济部门的能源消耗对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不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崔凡  崔凌云  
文章利用2005~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省级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可显著增加进口需求,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实际进口增加38.4亿元;老年人口占比每增加1%,实际进口增加61.4亿元;老少比每增加1%,实际进口增加9.29亿元。空间上,相邻省份间实际进口表现出正相关,这种正相关无论在地理距离,还是在经济距离衡量下都是显著的。若忽略空间相关性,实际进口的时间一阶滞后项的正效应会被低估50%。本文研究表明,在制定贸易促进政策时,需要重视人口老龄化对进口数量的影响,特别是空间上的影响,可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波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婧  谭清美  白俊红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考察1998~200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空间相关与集聚。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形成了创新活动的密集带;地理区位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会对区域创新产出及其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而又以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更大;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均显示出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应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由于分离出了投入变量以外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使偏误得以部分矫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陆根尧  盛龙  唐辰华  
本文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了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并探讨了各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可以划分成领先区、发达区、中等区和落后区这样四大类型,进入本世纪以来四大类区域的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在逐年提高,但区域之间呈现出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发展思路与相关制度不完善、区域间经济与技术基础存在差异、产业生态化实施内容和路径上的差异、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造成的差异等,区域产业生态化水平差异将对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上述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实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4个假设命题,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层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农产品的产品差异、外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投资、产业资本密集度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博  
使用1999~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均碳排放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该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某一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会对降低其自身的碳排放水平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会对其邻近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外溢效应。因此,中国应当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激活良性互动,从而较好地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孟源  郑义  
文章基于1997-2010年省级层面的数据测算出中国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FDI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FDI、资本禀赋、国有产值比重、环境技术效率等变量对于我国的工业污染排放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验证了"环境避难所"假说;FDI流入不仅直接带来大量的"三废"污染排放,而且通过关联效应驱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工业化和"资本深化",间接导致污染排放增加;资本禀赋、国有产值居高不下均强化了污染排放,环境技术效率显著弱化了污染排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珺  李春根  
使用2008—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效率,测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的静态效率,同时用Malmquist指数法分析效率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从静态效率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很大程度上由规模效率决定,取决于实际支出规模是否靠近最优规模,农村低保财政支出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地区特征;从效率动态变化看,每年农村低保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同时其效率在下降,大体上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优于东、西部地区,主要诱因在于技术进步变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沙沙  牛莉  
深入研究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作用,对于协调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应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都表明前一期技术进步能够显著地减少本期二氧化碳排放,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有显著的作用,但是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作用有一定的时滞。因此,中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扩散的速度。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华平  张所地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以城市宜居性特征体系的27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为被解释变量,通过构建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城市宜居性特征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探索城市间房价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静态和动态模型均显示商品住宅价格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动态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由于分离了人们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使得空间相关性对房价的影响偏误得以部分矫正;城市的经济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自然区位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等宜居性特征是形成城市间商品住宅价格差异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文化、交通、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堂  陈光  
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视角,本文从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体现产业结构升级,选取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从地理距离特征和经济距离特征分析发现:在两种距离特征上,数字化转型各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效应,在经济距离特征上影响更大。数字化转型对域外地区的外溢效应大于域内的空间效应。静态模型对空间促进作用产生过高偏误,采用动态模型则可以进行修正。数字化转型创新环境和人力资本投入在经济特征下,对域内和域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转型在地理距离特征下,对域内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域外地区产生阴影效应。为此,省域间应实施差异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积极发挥空间效应,推动产业生产效率提升、要素合理流动和融合发展,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