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6)
- 2023(5540)
- 2022(4487)
- 2021(4214)
- 2020(3312)
- 2019(7888)
- 2018(7559)
- 2017(14011)
- 2016(7437)
- 2015(8597)
- 2014(8408)
- 2013(8801)
- 2012(8327)
- 2011(7830)
- 2010(7414)
- 2009(6617)
- 2008(6404)
- 2007(5520)
- 2006(4866)
- 2005(4586)
- 学科
- 济(38558)
- 经济(38534)
- 管理(21373)
- 方法(17244)
- 业(16730)
- 数学(15982)
- 数学方法(15900)
- 中国(13313)
- 企(12182)
- 企业(12182)
- 环境(11941)
- 贸(10023)
- 贸易(10013)
- 易(9891)
- 农(8522)
- 学(7743)
- 划(6892)
- 财(6848)
- 业经(6362)
- 和(6169)
- 制(6103)
- 关系(6015)
- 发(5969)
- 出(5908)
- 银(5692)
- 银行(5686)
- 行(5572)
- 农业(5524)
- 融(5401)
- 金融(5401)
- 机构
- 大学(114808)
- 学院(110876)
- 济(60081)
- 经济(59429)
- 研究(46882)
- 管理(41621)
- 中国(36953)
- 理学(35839)
- 理学院(35424)
- 管理学(34951)
- 管理学院(34748)
- 科学(25564)
- 京(25372)
- 财(23906)
- 所(23160)
- 研究所(21258)
- 经济学(20759)
- 财经(19713)
- 中心(19664)
- 经济学院(18752)
- 经(18351)
- 院(17336)
- 北京(16949)
- 农(16366)
- 财经大学(14947)
- 科学院(14938)
- 业大(14248)
- 江(13925)
- 范(13661)
- 研究中心(13563)
- 基金
- 项目(76269)
- 科学(61835)
- 基金(59857)
- 研究(55324)
- 家(53414)
- 国家(53120)
- 科学基金(44839)
- 社会(38791)
- 社会科(37095)
- 社会科学(37092)
- 基金项目(30338)
- 自然(27417)
- 自然科(26803)
- 自然科学(26797)
- 自然科学基金(26350)
- 资助(25214)
- 省(24876)
- 教育(23907)
- 划(22985)
- 中国(19554)
- 部(19046)
- 编号(18715)
- 国家社会(18330)
- 重点(17954)
- 发(17551)
- 教育部(16463)
- 创(15376)
- 人文(15043)
- 成果(14985)
- 科研(14817)
共检索到168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朝先
工业是大多数国家碳排放最重要的领域,也是减排潜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领域。研究工业领域碳减排潜力对于理解中国碳排放峰值及参加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经济核算的方法对2010-2050年我国工业碳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2030年工业碳排放达峰前,2010-2030年工业累积减排潜力为83.8亿t,其中,结构减排31.2亿t,强度减排52.6亿t;在2030年达峰之后,工业将继续为碳减排发挥积极贡献,2030-2050年累积减排潜力65.9亿t,其中,结构减排24.77亿t,强度减排41.15亿t。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和能源结构能得以进一步优化,则工业减排潜力...
关键词:
工业碳减排 结构减排 强度减排 排放峰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玉桃 张萱 孙菁靖
文章利用碳强度学习曲线模型,测算2000—2020年中国制造业27个部门的碳强度学习曲线,估算27个部门的碳减排潜力,并对27个部门的碳强度降低潜力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已于2014年碳达峰,达峰碳排放量为39.458亿吨;(2)27个部门中,23个部门可以通过提高人均总产值降低其碳强度,14个部门可以通过降低其占制造业总产值份额来降低其碳强度;(3)到2030年,在基准情景和规划情景下,中国制造业碳强度降低潜力分别为34.69%和36.60%,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24.23亿吨和20.66亿吨;(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6个部门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将在制造业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颖 陈艳
能源是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对能源的消费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显示出供给和环境两方面的压力,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能源替代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效应。中部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经估算结果如下:第一,2009年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和城市垃圾3种生物质资源沼气潜力达839.733亿m2,折合标煤7 314.75万t;第二,开发利用3种生物质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 880 594.83t。据此,提出建议:第一,重点开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等农村生物质资源;第二,为中部地区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产品进而实现减排效应创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国涓 刘长信 孙平
本文首先采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1994年-2007年中国工业及分工业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了差异原因。然后,基于退耦理论深入研究了工业部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状态和减排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后,对各分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工业产出是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正向影响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它们对碳排放的影响分别为357.20%和-248.67%;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的碳排放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而石油、电力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增加最多;②1994年-2007年和2000年-2007年工业部门碳...
关键词:
CO2排放 因素分解 退耦 减排潜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龚荣发 何勇 黄薇薇 张希昱 曾维忠
碳汇价值的测算是CDM碳汇项目顺利实施的核心和技术关键之一。文章在利用生长曲线、生物量换算因子法和市场价格法,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动态预测了川西北CDM碳汇项目未来10年内碳汇价值的变化,分析了面积和树种因素对于碳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项目碳汇价值逐年上涨,上涨速率受到树木生长影响逐年降低,大规模的碳汇林能够增加碳汇的外延能力,但会降低单位面积的碳汇能力,树种类别对碳汇价值的影响受到生长曲线、生物量转换因子等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林业碳汇 碳储量 碳汇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蕾 魏后凯 王振霞
很多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较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节能潜力更大。因此,适度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目标,将有助于实现全国整体节能目标。事实上,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水平很难在短期内赶上东部地区,其节能潜力仅仅是理论节能潜力,不能作为中国制定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依据。因此,本文尝试以中国各省份所在区域的能效最高值作为基准值,利用DEA的方法对全国不同区域的节能潜力进行估算。结果显示:一是与全国平均节能潜力相比,中西部地区节能潜力较低;二是从测算结果来看,中国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仍然是东部发达省份,而不是中西部地区。基于此,本文提出应正确看待东中西部地区节能减排的实际能力,科学地制...
关键词:
阶段性特征 节能潜力 差别化节能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翠萍
了解和研究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潜力和投资拓展空间,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2020年中国与东盟十国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在东盟的投资地位、投资效率及投资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营商环境便利度、货币自由度、财务自由度、劳动力结构等因素均对投资效率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道国税收负担、通货膨胀率水平等都会对投资效率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即抑制中国OFDI效率。
关键词:
东盟 投资潜力 随机前沿模型 拓展空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志娟 方晰 项文化
利用几何数学方法,以自然生长和未截冠行道树为对照,以长沙市韶山路栽植的截冠行道树为例,测定主要测树因子,推导出进城截冠行道树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的估算模式,进而估算韶山路栽植的截冠行道树的生物量、现实的碳贮量以及其潜在的生物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13km的韶山路截冠行道树地上部分的现实生物量和碳贮量分别为159 564.44kg、78 380.40kg,其中韶山北路的最高,韶山南路为其次,韶山中路最低,均以树干的生物量和碳贮量占绝对的优势;韶山路不同路段单株截冠行道树平均生长潜力和固碳的潜力不同,平均生产潜力最大的是韶山北路,韶山中路为其次,韶山南路最小,分别为809.08kg、304.63kg...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宇 计彤
利用技术经济学方法测算了中国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电力技术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低碳电力技术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6×108 kw,年发电量达到2.3×1012 kwh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0%左右,可替代煤炭6.6×108 tec,从而避免近20×108 t的CO2排放。但除水电、核电外,大部分低碳电力技术的减排成本处于200~700 CNY/t CO2的较高水平,为低碳电力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大规模应用带来经济障碍。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电力发展政策和规划,尽快降低可再生电力技术的发电成本、解除不稳定电力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障碍,从而促进低碳电力技术的快速、健康发...
关键词:
中国 低碳电力 减排成本 减排潜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张超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敏 何伟军 张兆方 谭江涛
文章应用聚类分析将我国29个省市按照多年平均工业废水排放大小划分群组,利用组前沿和共同前沿模型测算2001—2015年工业废水处理效率并对无效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减排潜力。分析发现:改善工业废水处理效率可释放的工业废水减排潜力巨大,主要集中于中度和轻度工业废水排放区;多年间工业废水排放潜力呈现周期波动,工业废水处理非效率改善;工业废水轻度排放区主要由于管理无效率导致工业废水排放潜力较大,全国工业废水处理效率与技术差距无效率趋势相同。由此对各省市工业废水处理效率的提高及减排潜力的释放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文章依据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及碳排放数据,参照SBM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考虑环境因素的旅游产业发展效率评估模型,对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及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解,进而对我国省级旅游产业减排路径做出分析与解读。研究表明,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无效率值较高,且无效率值在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部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效率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迪 郑楚鹏 华诗润 黄宇森
在碳排放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协调的基础上计算区域碳减排潜力并设计碳减排路径,对于我国更科学地测算区域碳减排潜力以及更合理地制定区域碳减排路径,从而更好地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了1997-2015年29个省级地区数据,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了碳排放效率,并以人均碳排放量衡量区域碳排放公平;基于Markov链框架测算了碳排放公平和效率的俱乐部趋同指数,以分析公平和效率原则在考察我国碳减排潜力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制定碳减排政策时的侧重点,进而在碳排放公平与效率协调的视角下重新测算出各省份的碳减排潜力;在碳排放公平和效率二维矩阵图基础上,基于二者协调的视角设计了碳减排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碳排放公平与碳排放效率的俱乐部趋同程度(固化程度)具有显著差异,碳排放的"长期低效率"比"长期不公平"固化问题更严重。(2)相比于公平与效率相等原则,基于协调原则下的各地区碳减排潜力指数存在变化,这将影响我国碳减排目标地区的划分,进而影响国家碳权分配以及减排责任的分摊。(3)基于各省碳减排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差异,中国大陆29个省级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四大类型地区。我国公平效率协调的减排路径是:重点支持"低效低排"型地区,提高其碳排放效率,实施碳排放公平和效率动态协调的碳减排策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超 黄健柏
首次运用非参数方法,从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的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结构无效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是碳排放低效的共同成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技术平衡、市场化改革和环境管制实现的碳减排潜力约为当前排放总量的60%。因此,各省份应制定各自的碳减排策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其凤 王文举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能源内部替代性和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本文建立内部替代约束和供给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给出碳排放量最优化的部门能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测的能源供给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低,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以2010年的能源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在2020年可节能16.16亿~18.50亿吨标煤,减排50.31亿~51.99亿吨CO_2,使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1.73%~37.88%,比2005年下降46.21%~51.05%,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并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情形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目...
关键词:
能源结构 内部替代 供给约束 节能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