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6)
- 2023(12992)
- 2022(11353)
- 2021(10630)
- 2020(8884)
- 2019(20986)
- 2018(20482)
- 2017(39776)
- 2016(21298)
- 2015(24100)
- 2014(23685)
- 2013(23826)
- 2012(21857)
- 2011(19849)
- 2010(19375)
- 2009(17903)
- 2008(17321)
- 2007(14741)
- 2006(12803)
- 2005(11299)
- 学科
- 济(92683)
- 经济(92585)
- 管理(60512)
- 业(57482)
- 企(47058)
- 企业(47058)
- 方法(46342)
- 数学(41219)
- 数学方法(40889)
- 中国(25386)
- 农(22895)
- 财(21643)
- 业经(19058)
- 贸(18742)
- 贸易(18729)
- 易(18231)
- 学(17610)
- 地方(16864)
- 农业(15275)
- 制(15062)
- 环境(14418)
- 和(13965)
- 技术(13477)
- 务(13373)
- 财务(13313)
- 财务管理(13291)
- 理论(13084)
- 银(12986)
- 银行(12950)
- 融(12890)
- 机构
- 大学(308342)
- 学院(303384)
- 济(131594)
- 经济(129236)
- 管理(124389)
- 理学(108927)
- 理学院(107786)
- 管理学(106237)
- 管理学院(105708)
- 研究(103859)
- 中国(77952)
- 京(65515)
- 科学(61933)
- 财(56762)
- 所(50760)
- 财经(47035)
- 研究所(46652)
- 中心(45812)
- 农(45282)
- 业大(43912)
- 经(43215)
- 北京(41865)
- 经济学(40974)
- 江(40485)
- 范(38840)
- 师范(38537)
- 院(37827)
- 经济学院(37165)
- 农业(35596)
- 财经大学(35465)
- 基金
- 项目(213188)
- 科学(169120)
- 基金(158190)
- 研究(156490)
- 家(137456)
- 国家(136417)
- 科学基金(117717)
- 社会(101375)
- 社会科(96344)
- 社会科学(96321)
- 基金项目(83923)
- 省(79573)
- 自然(75587)
- 自然科(73868)
- 自然科学(73851)
- 自然科学基金(72575)
- 教育(70769)
- 划(67738)
- 资助(65798)
- 编号(61880)
- 成果(49687)
- 部(48673)
- 重点(47281)
- 发(45056)
- 创(44062)
- 国家社会(42753)
- 教育部(42226)
- 课题(41970)
- 创新(41138)
- 人文(41039)
- 期刊
- 济(134448)
- 经济(134448)
- 研究(91157)
- 中国(52435)
- 学报(45936)
- 管理(44533)
- 科学(43753)
- 财(40286)
- 农(39829)
- 大学(35164)
- 学学(33008)
- 教育(29858)
- 农业(28515)
- 技术(25006)
- 融(24393)
- 金融(24393)
- 财经(22975)
- 经济研究(22908)
- 业经(20150)
- 经(19601)
- 问题(17873)
- 业(15639)
- 贸(15510)
- 技术经济(15458)
- 图书(15222)
- 理论(14953)
- 科技(14287)
- 世界(14020)
- 统计(13416)
- 实践(13401)
共检索到431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红贵 陈燕
工业石油消耗量一直占全国石油消耗量的40%以上,在当前低碳经济的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下,工业部门节油潜力的挖掘对于降低我国石油依赖意义非凡。文章以工业部门作为分析对象,考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能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之间的替代性以及石油资源与非石油资源相互之间替代性的条件下我国工业部门的节油潜力,得出全国总平均节油量基本上维持在1300万吨左右,各省区工业节油量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工业石油效率 DEA 节油潜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节水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目前,我国工业用水资源配置偏离了效率原则;各地区工业用水的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工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和水资源禀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各省(市、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的潜力。我国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时,需要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水目标和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本文以中国省际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效率评价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全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可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研究了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份工业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工业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节能潜力和节能规模较大,其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对于全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力度有较强的拉动力。工业R&D投入增加、资本深化有利于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并且统计检验显著;行业集中度对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企业平均规模对工业能源效率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外资进入并没有对提高工业能源效率起到积极作用,但统计检验不显著。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应 杨红强
本文利用2005~2010年中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运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了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研究发现,"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利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偏低;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资本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利用的规模效率已接近最优水平,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能源利用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最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业;不同工业行业节能潜力差异较大,资本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节能潜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林伯强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部门3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2000~2009年工业能源要素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估算要素重置带来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能源要素市场的扭曲会导致能源要素向高耗能行业流动;而约束性的能源强度目标与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能够改善能源要素配置效率;通过要素的重置,在2009年可以实现2.5亿吨标煤的节能潜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曹国勇
在全要素生产技术框架下,考虑非期望产出,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并计算了各省份产出与二氧化碳的目标值、增进空间与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作用大于规模效率,但省份之间差距很大,半数以上的省份二氧化碳减排潜力超过50%,中国整体的减排空间巨大。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广生 杨先明 黄祎
本文在对行业的资本存量进行详细核算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研究了工业14个部门的能源效率变化趋势与能源效率损失。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各行业能源使用效率都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并非是持续的,而是存在一个先降低后上升的"U"型转变,转折期出现在1990-1995年间。(2)各行业的能源效率值都有提高的趋势,但行业间的能源效率差异性没有明显的趋同趋势。(3)尽管行业的能源效率在提高,但行业的能源损失的绝对量仍然很大,表明节能的潜力巨大。从节能规划的角度看,尤其要关注的是"高效率高损失量"和"低效率高损失量"这两类行业。最后,本文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徕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潜力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明霞 陈锦华 熊一鹏
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建立了行业总产出乘数、直接就业系数、综合就业系数、向后关联系数、向前关联系数和成本利税率等评价第三产业就业潜力的相关指标,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批发贸易和餐饮以及交通运输邮电业是影响就业增加的关键行业。
关键词:
就业潜力 投入产出法 影响力系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丹 潘雨红 王婷
随着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大批工业建筑闲置,如何有效更新这些老旧工业厂区是城市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从7个维度构建老旧工业厂区再生更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多源数据,结合大数据GIS平台,用组合赋权和TOPSIS法建立评价模型,选取重庆中心城区颇具代表性的6个待更新的老旧工业厂区项目进行潜力评价,为老旧工业厂区再生更新的优先权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明霞 乔琦 孙启宏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降低产污强度,从源头减少污染产生是促进污染减排的重要手段。基于2008年辽河流域工业行业环境统计数据,以COD,NH3-N两项指标为研究对象,识别出7类重点行业,其COD,NH3-N产生量分别占工业产生总量的77%、90%,排放量占工业总量的81%、77%。分析了重点行业的产污强度及末端去除率水平,表明工业行业产污强度高是工业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发展清洁生产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设计工业行业发展清洁生产情景并测算出到2015年辽河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通过适当限制重污染行业增长速度、重点降低产污强度、适当提高末端去除率,在流域工业行业产值年均增长率14.75%的...
关键词:
辽河流域 工业 产污强度 减排 潜力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晓泓 张超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丽娟 姚予龙
以国际视野角度,从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产业契合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并进一步分解为12个指标,建立主要石油进口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合作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选取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亚太地区及欧洲、独联体等共15个国家,利用Delphi和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相对其他石油进口国家而言,中国是与俄罗斯未来石油贸易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2中国在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方面具备明显的合作优势;3中国在石油产业技术和设备方面不及日本等国家,技术支撑合作潜力受到制约;4中国应明确本国相...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本文在分析中国各主要工业省区工业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选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3个主要工业省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每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值,通过定额比较法计算工业节水潜力,并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13个主要工业省区划分为3种节水潜力类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工业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未达到1,说明各省存在一定的节水空间,节水潜力较大;随着工业用水效率的不断提高,各省每年的工业节水潜力大体上呈逐年递减态势;各省区不仅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工业节水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江苏和湖北的工业节水潜力较大,黑龙江、上海、福建和广东次之,其他省区工业节水潜力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