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1)
- 2023(13644)
- 2022(11810)
- 2021(10882)
- 2020(9321)
- 2019(21363)
- 2018(20850)
- 2017(39238)
- 2016(21289)
- 2015(24257)
- 2014(23674)
- 2013(23503)
- 2012(21802)
- 2011(20137)
- 2010(20025)
- 2009(18970)
- 2008(18751)
- 2007(16762)
- 2006(14823)
- 2005(13287)
- 学科
- 济(89881)
- 经济(89795)
- 管理(60536)
- 业(54513)
- 企(43301)
- 企业(43301)
- 方法(41677)
- 数学(37078)
- 数学方法(36724)
- 中国(26188)
- 农(24742)
- 财(22491)
- 学(20212)
- 贸(19294)
- 贸易(19285)
- 易(18812)
- 业经(18131)
- 环境(18022)
- 制(16548)
- 农业(16137)
- 地方(15904)
- 和(14534)
- 银(13696)
- 务(13669)
- 银行(13645)
- 财务(13640)
- 财务管理(13605)
- 划(13473)
- 融(13124)
- 金融(13122)
- 机构
- 大学(313526)
- 学院(311076)
- 济(132803)
- 经济(130256)
- 管理(114746)
- 研究(113110)
- 理学(98839)
- 理学院(97673)
- 管理学(95935)
- 管理学院(95379)
- 中国(85362)
- 科学(70943)
- 京(67484)
- 所(59101)
- 农(58612)
- 财(58209)
- 研究所(54123)
- 中心(50720)
- 业大(48967)
- 财经(46955)
- 农业(46870)
- 江(45878)
- 经(42832)
- 北京(42735)
- 经济学(42124)
- 范(40797)
- 院(40325)
- 师范(40290)
- 经济学院(38076)
- 州(36088)
- 基金
- 项目(209601)
- 科学(163852)
- 基金(153053)
- 研究(148802)
- 家(136104)
- 国家(135064)
- 科学基金(113498)
- 社会(95446)
- 社会科(90496)
- 社会科学(90464)
- 省(80340)
- 基金项目(80219)
- 自然(73705)
- 自然科(71906)
- 自然科学(71875)
- 自然科学基金(70637)
- 划(68940)
- 教育(68091)
- 资助(63734)
- 编号(58935)
- 重点(48413)
- 成果(47814)
- 部(47140)
- 发(46223)
- 创(43360)
- 课题(40995)
- 科研(40979)
- 创新(40719)
- 国家社会(40623)
- 教育部(39745)
- 期刊
- 济(143252)
- 经济(143252)
- 研究(89809)
- 中国(61785)
- 学报(55194)
- 农(52446)
- 科学(49286)
- 财(44674)
- 管理(40437)
- 大学(40217)
- 学学(37755)
- 农业(36152)
- 教育(30755)
- 融(25518)
- 金融(25518)
- 技术(24936)
- 经济研究(24630)
- 财经(23534)
- 业经(22463)
- 经(20429)
- 业(20416)
- 问题(19160)
- 贸(17616)
- 图书(16117)
- 资源(15899)
- 技术经济(15584)
- 版(15574)
- 世界(15501)
- 国际(15253)
- 统计(14744)
共检索到461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静 任继达
工业用水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区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最新DEA模型——Min DS估计了各地工业的用水效率;利用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区域的影响因子对工业用水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全国总体的平均用水效率为0.75,东中西的平均用水效率分别为0.79、0.70和0.77,纯技术用水效率东部表现最好,而规模效率西部地区表现最优。另外,南方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要低于北方省市。工业化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用水规模对其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给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静 马潇璨
我国工业用水效率低下已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资源瓶颈。论文基于中国30个省区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BM-Undesirable和Meta-frontier模型对共同前沿与群组前沿下各省区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各省区工业用水技术水平的异质性,不同前沿下工业用水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考虑工业水污染的工业用水效率普遍较低,存在较大的效率改善空间。进一步研究发现,现行水价存在很大程度的扭曲,没有起到应有的提高水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政策含义表明,工业用水效率不仅与地区工业发展的技术异质性有关,也和工业水污染及治理效果有关;应逐步提高现行工业水价,可仿照居民用水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蓉蓉 耿弘 时正杰
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视角,本文运用Super-SBM方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份2010-2015年的技术效率,并检验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地区间技术效率差异明显,低水平集聚特征明显。利用固定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区域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研发投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作用,第三产业占比、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和环境规制对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静 马潇璨
选取产粮区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种作物,在考虑农业水污染的情况下,利用能够弥补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数量相对不足的窗式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探究产粮区2003-2012年三种作物用水效率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三种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所提高,但明显低于各自的技术效率;用水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玉米、小麦和水稻,而技术效率则依次为水稻、玉米和小麦;粮食主产省用水效率均比非粮食主产省高;长期偏低的农业水价并未真正反映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依据以上情况,提出产粮区应通过引入先进农业灌溉设备与技术,并根据产粮区粮食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海良
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目标对我国环境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选取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EBM-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经济效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空间Tobit模型检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水平尚有待提升,同时城市间与区域间环境效率差距渐趋缩小;空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并存的聚敛态势,具有典型的空间“锁定”特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城市化推进和外商投资等则与之显著负相关,且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提出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和多维度的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海良
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目标对我国环境效率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考量,选取2004—2018年城市层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基于EBM-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经济效率,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其演化特征进行考察,进而构建空间Tobit模型检验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水平尚有待提升,同时城市间与区域间环境效率差距渐趋缩小;空间维度上,中国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并存的聚敛态势,具有典型的空间“锁定”特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而城市化推进和外商投资等则与之显著负相关,且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提出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和多维度的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志伟 温孝卿
将工业用水、工业废水排放和工业产出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对2000-2010年中国30个省份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工业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如果将水资源和水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上海等6个省份的工业效率始终处于最佳实践边界,黑龙江等省份的效率水平则相对较低。从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工业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最低,且大部分地区效率提升进程自2004年之后出现停滞。回归结果显示,国有工业占比、资本—劳动比、FDI、对外贸易和人均水资源使用量五项指标对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工业效率存在一定负向影响。同时,经济...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杨骞
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对中国分省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采用Theil指数测算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并按照多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分解;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空间面板自回归最小二乘法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年之前,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地区内而非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计量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和科技创新水平对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燕 谢蕊蕊
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中后期阶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此,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考察工业经济增长时,能源环境因素就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能源和环境因素约束下的我国2001-2009年区域工业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考察,对区域之间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其中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高于效率提高;非期望产出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工业的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金枝 郝全 黄祎 刘锦志
本文应用SBM模型的改进DEA模型以及DEA-Tobit法对中国2006~2015年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对企业效率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西北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环境效率值相对较差。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与环境约束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聚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而企业技术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对其影响较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金枝 郝全 黄祎 刘锦志
本文应用SBM模型的改进DEA模型以及DEA-Tobit法对中国20062015年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对企业效率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西北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环境效率值相对较差。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与环境约束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聚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而企业技术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对其影响较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占风 张建
本文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来全面反映环境污染非期望产出,运用基于非径向、非角度包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2001—2015年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然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空间Markov链对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呈现"东高西低"非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分布状态;资源环境约束下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地区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造成资源环境约束下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分布的演变总体上受到邻域空间滞后类型的影响,但在传统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方式下,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在1年之内很难实现短期跨越式发展。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论文以1996—2016年全国和省际数据为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了采用Tobit模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管制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人力资本和非国有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立 赵海涛
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提高工业水污染日益严重背景下的工业用水效率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DEDF),选取中国13个典型的主要工业省区2003年-2009年数据,以工业从业人数、工业资本存量和工业水供给量为投入指标,工业产值和污染物(COD、氮氨)排放量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计算了这13个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研究发现,考虑污染物后工业省区在生产前沿上的数目增加且用水效率高于不考虑的情形;中国工业用水效率、规模收益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比其它地区有更高的工业用水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朋飞 谢国斌
本文在使用Meta-frontier分析框架下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利用WSBM-Undesirable模型和GMM-SYS方法估计了我国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效率,检验了经济结构变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的作用,通货膨胀在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抑制作用大于东部地区,而外资利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表现各异,金融发展也并未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