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5)
2023(15230)
2022(12837)
2021(11927)
2020(9892)
2019(22661)
2018(21993)
2017(41535)
2016(22045)
2015(25069)
2014(24706)
2013(24343)
2012(22516)
2011(20333)
2010(19664)
2009(18121)
2008(17446)
2007(14599)
2006(12449)
2005(10968)
作者
(60850)
(51335)
(50629)
(48213)
(32203)
(24336)
(23045)
(19958)
(19538)
(17735)
(17270)
(17220)
(15997)
(15937)
(15911)
(15642)
(15118)
(14637)
(14563)
(14472)
(12595)
(12305)
(12232)
(11690)
(11492)
(11309)
(11045)
(10696)
(10214)
(10054)
学科
(103286)
经济(103191)
管理(60570)
(56577)
方法(47850)
(44778)
企业(44778)
数学(43560)
数学方法(43155)
中国(28408)
(25513)
(23046)
地方(21898)
业经(20458)
(19102)
贸易(19096)
(18588)
(17477)
(17371)
农业(16711)
环境(15436)
(15285)
金融(15277)
(14350)
银行(14330)
技术(14299)
(13993)
产业(13818)
(13817)
(13481)
机构
大学(310974)
学院(309579)
(141435)
经济(139184)
管理(122469)
研究(107734)
理学(107041)
理学院(105941)
管理学(104302)
管理学院(103739)
中国(82573)
(64541)
科学(61994)
(61446)
(52002)
财经(50057)
中心(49935)
研究所(47366)
(47038)
(46048)
经济学(45386)
业大(43113)
(43066)
经济学院(41193)
北京(40171)
(39619)
(39155)
师范(38749)
财经大学(37708)
农业(36859)
基金
项目(218391)
科学(175854)
基金(163646)
研究(159804)
(142479)
国家(141430)
科学基金(123024)
社会(106773)
社会科(101637)
社会科学(101620)
基金项目(85791)
(82600)
自然(77668)
自然科(75961)
自然科学(75941)
自然科学基金(74619)
教育(73004)
(70215)
资助(66958)
编号(61795)
(49974)
重点(49573)
成果(48613)
(48279)
国家社会(46387)
(45864)
教育部(43512)
创新(43087)
课题(42786)
人文(42020)
期刊
(143858)
经济(143858)
研究(90887)
中国(58757)
(45777)
学报(44998)
管理(44794)
科学(43944)
(41170)
大学(35403)
学学(33483)
教育(28949)
农业(28691)
技术(27831)
(27359)
金融(27359)
经济研究(25449)
财经(24830)
业经(22390)
(21540)
问题(19406)
(17902)
统计(17403)
(16168)
世界(15787)
(15639)
国际(15576)
技术经济(15570)
资源(14112)
决策(13992)
共检索到452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彭可茂  席利卿  雷玉桃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确保经济增长与改善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中国工业环境规制相对强度指数,接着使用2002—2012年30个地区的工业面板数据进行变量甄别和模型修正,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全国及区域工业环境规制相对差异等自变量对于工业总体以及29类特定产业的投资强度的影响程度,进一步通过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工业总体的研究结论,并且详细阐释了各自变量影响工业投资产生的一些研究结论。结果发现:就工业总体而言,全国总体、东部及西部并不显示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而中部则存在长期稳健的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国有投资工业不显示污染避难所区域效应,而港澳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彭可茂  席利卿  彭开丽  
本文利用综合指数方法构建中国农业环境规制强度相对水平指标,援引2000—2011年31个地区的农业相关数据,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国内各地区的农业环境规制相对差异对主要农业部门投资强度的影响程度,并通过稳健性检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结果发现:国内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都存在长期递增的稳健的污染避难所效应,饲养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强于种植业,且主要部门的效应强弱依次为:肉类产品>奶类产品>蔬菜>油料>糖料。最后在分地区实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各产业未来发展的区域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嘉殷  张耀辉  
本文利用广东省的面板数据,采用VEC模型,分析广东省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发现短期内产业集聚发展对环境改善具有负外部性效应,但在长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珠三角和东翼地区呈负相关关系,而山区和西翼地区呈现相反的结果。珠三角和东翼地区的产业集聚红利,可能是以"污染避难所"重现为代价,将环境成本转移到山区和西翼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哲  罗永明  
"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发展中国家如果自愿实施较低环境标准,则将成为世界污染的集中地。本文通过建立FDI与环境标准的关系模型得出,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在统计上虽然显著但是程度很小,中国并未成为世界"污染避难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向永辉  陈庆能  
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林德假说在传统上独立,但都涉及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对于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跨国企业而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需要权衡污染避难所效应和林德效应。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外企数据,构建了新的环境规制指标和质量需求结构指标,对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林德假说进行了统一检验。基于条件Logit和嵌套Logit两种估计方法的实证结果显示:两种假说对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外企都是成立的,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对高污染行业外企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均收入和产品质量需求结构对于吸引高质量外企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毕超  
首先构建了一个解释污染避难所效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若干假设。然后,采用2004年到2008年转移产业中新建企业的面板数据,借助反映企业区位决策的Poisson模型,证实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确实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最后表明,环境规制对重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轻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且该影响会随着企业资本密度的提高而降低。此外,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要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军  
污染避难所假说是现代国际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颇受争议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构筑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剖析。我们首先将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境外部性效应等策略变量纳入到一个北南国家的贸易模型中,由此勾勒出外国直接投资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外国直接投资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相反,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还可能降低东道国的污染物数量,从而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没有找到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的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伟丽  方浪  刘硕  
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管制的严格程度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吸引污染密集型产业向环境管制较弱的地区转移?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环境管制与产业区际转移间的关系,提出"污染避难所"效应在中国存在的可能性,进而利用1996-201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该效应的存在:从总体上看,该效应的显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滞后1期时效应最明显;分时段的分析显示,随着我国环境管制强度整体加强和产业结构变化,"污染避难所"效应增强。同时原有污染密集型产业基础较好、区域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吸引力加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京燕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环境规制较严格的国家对贸易竞争力负面效应的担忧也随着增加。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在导致贸易壁垒不断削减的同时,各国的环境规制却随之不断提升。近年来环境规制与污染产业迁移的关系倍受关注,成为贸易与环境研究的前沿问题。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意味着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改变,从而对污染水平产生影响。本文的目的是对环境规制差异导致的生产、净出口和污染排放效应进行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数据、模型和结果进行评述。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贸易中污染避难所实证研究所使用的典型方法,然后就污染避难所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并对主要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文章所使用文献的方法、数据来源、关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雨微  吴航  刘航  
国际产能合作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表现,是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突破口,目前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同时,我国推动产能合作还伴随着一些理论质疑,其中包括对污染转移的担忧,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寻求"污染避难所"。这一假说并不成立。尽管国内仍有不少污染型产能,但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对外合作的盈利空间很小。能够开展产能合作的企业通常清洁生产能力较强,环境成本占其总成本比重较低,不具备通过对外转移逃避环境责任的动机。而且,对外产能合作是由工程项目带动的全面合作,境外经营最终要实现属地化,在形成与当地原有产能的紧密产业链关系后,我国投资方治污控污的技术和经验将产生正向溢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惠炜  赵国庆  
本文在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程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构建环境污染强度、环境规制强度指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强度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各地区是否存在。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地降低环境污染强度,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所存在的污染避难所效应除了与不同的污染排放物有关以外,还与实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有关,且这两者之间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军  李文举  丛建辉  
按照生产要素密集度行业划分标准,将对华FDI主要来源地划分为三大类,依据1997~2013年不同来源地的FDI数据,对不同来源地FDI与我国碳排放的相关性进行了再检验,以此论证中国是否成为碳排放的"污染者避难所"。结果发现,来自我国港澳台地区的FDI加剧了我国的碳排放量,证实了"污染者避难所"效应的存在,而来自欧美国家及韩国、新加坡等地的FDI对我国的碳排放却具有较强的改善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惠炜  赵国庆  
本文在扩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程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构建环境污染强度、环境规制强度指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强度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各地区是否存在。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的实证结果表明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能够显著地降低环境污染强度,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所存在的污染避难所效应除了与不同的污染排放物有关以外,还与实行不同环境规制强度的地区有关,且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一致关系。本文还发现中国各地区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U型关系,虽然目前仍有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强度会随地区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但多数地区处于拐点右侧,因此对环境污染物的强化治理依旧刻不容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本文同时从环境治理效果和环境治理成本角度选取指标刻画环境规制水平,综合考虑变量内生性和空间溢出性问题,以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VAR模型分别对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区域环境规制、FDI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环境规制与FD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污染避难所假说"是成立的,并且相邻地区间环境规制行为存在明显的"逐底效应";环境规制效果在我国不同区域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污染避难所假说"显著成立,在东部地区却支持"污染光环假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我国各个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而言,经济规模、基础设施状况和外资的集聚效应等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环境规制和FDI的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FDI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污染避难所"假说在中国成立的证据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