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0)
- 2023(12629)
- 2022(10781)
- 2021(10291)
- 2020(8909)
- 2019(20871)
- 2018(20555)
- 2017(39087)
- 2016(20848)
- 2015(23962)
- 2014(23863)
- 2013(23679)
- 2012(21765)
- 2011(19516)
- 2010(19076)
- 2009(17791)
- 2008(17585)
- 2007(15263)
- 2006(12837)
- 2005(11373)
- 学科
- 济(91002)
- 经济(90919)
- 管理(62915)
- 业(58806)
- 企(48656)
- 企业(48656)
- 方法(46702)
- 数学(42145)
- 数学方法(41686)
- 中国(24257)
- 财(23543)
- 农(22528)
- 贸(18755)
- 贸易(18749)
- 易(18346)
- 业经(17625)
- 学(16901)
- 环境(16863)
- 制(16440)
- 务(15123)
- 财务(15078)
- 财务管理(15044)
- 地方(15027)
- 农业(14617)
- 企业财务(14254)
- 银(14093)
- 银行(14068)
- 划(14050)
- 和(13756)
- 行(13362)
- 机构
- 大学(301438)
- 学院(299104)
- 济(132711)
- 经济(130407)
- 管理(120651)
- 理学(105291)
- 理学院(104225)
- 管理学(102648)
- 管理学院(102085)
- 研究(99391)
- 中国(77428)
- 京(62648)
- 科学(59058)
- 财(57914)
- 所(48850)
- 财经(47294)
- 农(46622)
- 中心(46578)
- 研究所(44733)
- 业大(43353)
- 经(43259)
- 经济学(41893)
- 江(41461)
- 北京(39186)
- 经济学院(38024)
- 农业(36930)
- 范(36661)
- 师范(36293)
- 院(35826)
- 财经大学(35406)
- 基金
- 项目(205889)
- 科学(164178)
- 基金(154171)
- 研究(148086)
- 家(134308)
- 国家(133304)
- 科学基金(115572)
- 社会(97336)
- 社会科(92532)
- 社会科学(92508)
- 基金项目(81607)
- 省(77616)
- 自然(75075)
- 自然科(73392)
- 自然科学(73371)
- 自然科学基金(72087)
- 教育(68204)
- 划(66140)
- 资助(63890)
- 编号(57824)
- 部(47477)
- 重点(46232)
- 成果(45475)
- 发(43716)
- 创(43092)
- 国家社会(41638)
- 教育部(41156)
- 科研(40442)
- 创新(40417)
- 人文(39671)
- 期刊
- 济(133572)
- 经济(133572)
- 研究(82974)
- 中国(52424)
- 财(45990)
- 学报(44127)
- 科学(42663)
- 管理(42500)
- 农(40262)
- 大学(33883)
- 学学(32121)
- 农业(27647)
- 技术(26572)
- 融(25328)
- 金融(25328)
- 教育(23965)
- 财经(23225)
- 经济研究(22793)
- 业经(20298)
- 经(19970)
- 问题(18113)
- 贸(16384)
- 统计(16236)
- 业(16139)
- 技术经济(15815)
- 策(14677)
- 世界(14413)
- 资源(14113)
- 国际(14077)
- 理论(13540)
共检索到425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举
生态效率的年际变化可测度动态环境绩效,它可初步分解为相对生态效率变化和环境技术变化两个部分,运用面板数据确定环境技术前沿时可避免经验分析中出现技术倒退的结论。中国工业行业在2001~2007年间的经验分析表明:与工业发展水平无关的环境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且行业差异大;希克斯中性环境技术进步主导了多数行业的环境绩效改善,但部分行业由于相对生态效率降低而经历了环境绩效恶化的过程。为了改善环境绩效,应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制定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推广适宜技术,提高生产者的技术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胡汉辉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10年的工业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因素后,我国工业的技术效率由0.501下降到0.371,下降程度明显;高外向度、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最高,低外向度、高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最低。以效率值0.9为界,按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划分,行业可以分为"双低型"、"低高型"、"高低型"、"双高型"四种类型,其中,"双低型"行业占行业总数的79%,说明我国工业无论在纯技术效率方面还是在规模效率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文章利用推广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我国1998-2007年3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估计了我国工业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较高市场化程度的经济制度、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低的能源消耗均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我国工业生产效率是存在波动的,而且行业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全要素生产率是在波动中增长的,2003年是其峰值;行业规模与生产效率表现出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而与全要素生产率却呈反方向变化;总体上,我国工业TFP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但各行业TFP增长的源泉差异巨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举
生态效率的年际变化能较好地度量动态环境绩效,它可分解为相对生态效率变化和环境技术变化两个部分。中国地区工业在2003~2007年间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环境技术无效率普遍存在,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联系;环境绩效总体上改善了,但省际差异却扩大了;环境绩效改善和恶化的主要原因分别在于希克斯中性环境技术进步和相对生态效率恶化。为改善环境绩效,各省应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构建"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地区交流与合作,并进行适宜技术选择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1985~2005年中国34个工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三投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显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先慢后快,然后停滞再缓慢回升的态势,主要受产出弹性相对较大的就业人数变化,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剧烈波动所致;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采掘业,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产出弹性相对较低的中间投入和资本增长较快。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郑兵云 陈圻
本文利用1996-2007年我国工业3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转型期我国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分解要素的波动情况。实证研究表明,1996-2007年我国TFP平均为4.76%,并呈逐步上升趋势;TFP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平均来说,TFP增长的85.50%来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因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使TFP平均每年提高了0.94个百分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TFP的贡献年平均0.52个百分点,并有较大的波动;而因为规模总报酬递减的影响,TFP每年反而下降了0.78个百分点。通过经济增长来源分析,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靠资本驱动逐渐向靠技术创新驱动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峰 胡剑波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在开放条件下,根据Kaya恒等式,运用非竞争型I-O模型和LMDI分解模型,考察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中国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贡献值与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除2015—2017年外,规模效应和总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强度效应的贡献值为负,而结构效应的影响不是单一方向的;规模效应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从28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产业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近年来,越来越多产业部门总效应的贡献值为负;在不同时间段,产业部门三种效应的贡献率及其排名变化较大。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效应以及总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规模效应的贡献率始终位居前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悦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2007-201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的前沿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五年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速,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前沿技术进步率基本一直呈现正增长,成为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一直呈现正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因此,提高技术进步将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所在,同时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的技术效率水平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含蓄 贺本岚
本文通过运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上中下游价格指数及各细分行业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效应,并分析了货币供给因素对不同价格指数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上中下游所有价格指数均能产生影响,对下游价格指数CPI的驱动效应最显著;上中游价格指数向下游价格指数逐级传导效应显著,但跨级传导效应呈递减趋势;同时下游价格指数的变动也会倒逼中上游价格指数变化,但跨级传导效应基本无趋势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震 丛林
本文利用29个工业细分行业2005~2011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来源跨国公司的研发资本与研发人员投入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跨国公司研发投入总体促进内资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港澳台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正向溢出显著,其他外资企业研发人员投入的正向溢出显著;17个行业受到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显著影响,5个行业受到了跨国公司研发投入的多重影响;跨国公司研发人员投入大多表现为正向溢出,这与跨国公司研发经费投入正负向影响各半的情况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龙 陈兴鹏 逯承鹏
文章以中国39个工业行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模型,分析了2004~2010年的环境绩效及其变动情况,基于此,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环境绩效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圆
本文利用我国与OECD国家三位ISIC编码的进出口贸易数据,验证从中国进口高污染品是否改善了发达国家的国内环境,进而从更细分的行业层面寻找中国可能沦为污染天堂的证据。研究结果显示,OECD国家从中国进口高污染品至少是其国内环境改善的一部分原因,但将行业进行细分时,PHH命题的证据显得并不明显,只有50%的二位ISIC码和15%的三位ISIC码的进口贸易变量系数显著为负,然而某些具体的高污染行业(如工业化学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制品业)则存在明显的PHH命题证据。
关键词:
污染避难所 净出口消费指数 EKC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黄魏 洪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多样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进而对技能溢价产生影响。然后,利用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扩大,通过促进行业产出规模扩大和FDI等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缩小;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缩小技能溢价。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技能溢价 产品差异 规模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涛 于翠平
本文将以机器种类数增加为特征的内生技术进步纳入到Acemoglu(2003)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及其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贸易开放缩小了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拉大了工资差距,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贸易开放引致的技术进步均会拉大工资差距,但是贸易开放会缩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梁中 徐函 胡登峰
在以国际生产分割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链低端锁定趋势不断凸显,由此引致的产业升级阻滞问题日益复杂化。为准确识别多重阻滞因素及其内在影响机理,运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从创新投入、制度环境和国际知识溢出3个条件维度出发,对中国19个高技术行业进行差别化升级组态分析,探索不同前因条件与产业升级的一致性联系,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破解新时期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之困”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及其弹性的测度与分析——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角度
技术创新是实现环境保护与就业增长“双重红利”的有效途径吗?——基于中国34个工业细分行业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
旅游产业及其细分行业效率的关联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
分行业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4个工业行业1980~2011年的数据
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的比较和分析——基于2000-2009年20个工业细分行业的研究
中间产品贸易对我国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工业部门31个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基于我国工业细分行业的货币政策非对称产业效应实证研究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生产性服务细分行业的角度
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