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6)
2023(5555)
2022(4652)
2021(4454)
2020(3688)
2019(8661)
2018(8252)
2017(15536)
2016(8258)
2015(9598)
2014(9137)
2013(9332)
2012(8709)
2011(8203)
2010(7895)
2009(7207)
2008(7075)
2007(5993)
2006(5470)
2005(5071)
作者
(24272)
(20378)
(20366)
(19364)
(12927)
(9726)
(9166)
(7939)
(7849)
(7164)
(6945)
(6768)
(6511)
(6490)
(6429)
(6330)
(6101)
(5825)
(5728)
(5721)
(5165)
(4919)
(4863)
(4579)
(4556)
(4489)
(4404)
(4164)
(4153)
(4080)
学科
(41451)
经济(41421)
方法(20191)
(19147)
数学(19096)
管理(19019)
数学方法(19005)
中国(13655)
(12303)
企业(12303)
(11051)
(10494)
贸易(10489)
(10339)
农业(7209)
业经(7118)
环境(6673)
(6584)
(6523)
(6276)
关系(6006)
(5968)
(5910)
(5690)
银行(5671)
(5575)
(5420)
金融(5420)
地方(4918)
(4871)
机构
大学(127044)
学院(123203)
(65054)
经济(64336)
研究(50574)
管理(45760)
理学(39852)
理学院(39384)
中国(39013)
管理学(38920)
管理学院(38695)
科学(28306)
(27645)
(25484)
(24892)
研究所(23564)
(23023)
经济学(22370)
中心(21328)
财经(20887)
经济学院(20262)
(19494)
业大(18748)
农业(18346)
北京(17894)
(17594)
科学院(16392)
财经大学(15888)
(15717)
(15148)
基金
项目(85431)
科学(68807)
基金(66465)
研究(60791)
(59687)
国家(59304)
科学基金(49918)
社会(42812)
社会科(40898)
社会科学(40890)
基金项目(34165)
自然(30689)
自然科(30057)
自然科学(30048)
自然科学基金(29603)
(28758)
资助(27948)
教育(27148)
(25966)
编号(21324)
(21157)
中国(20491)
国家社会(20172)
重点(19767)
(18998)
教育部(18222)
(17543)
成果(16987)
人文(16761)
创新(16642)
期刊
(64631)
经济(64631)
研究(39496)
中国(24269)
学报(20291)
(20251)
科学(19978)
(16709)
管理(16674)
大学(15709)
学学(14877)
农业(14611)
经济研究(12196)
财经(10983)
(10128)
金融(10128)
(10024)
(9747)
世界(9730)
技术(9704)
教育(9413)
(9314)
问题(9179)
国际(8947)
业经(7705)
技术经济(7328)
统计(6847)
资源(6098)
(5633)
经济问题(5458)
共检索到182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Selin Ozyurt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康  叶先宝  
文章利用国民统计成果,通过对1952-2005年福建省经济运行数据的整理,并利用经济统计软件对其回归分析得出福建省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并利用索洛余值法求出1952-2005年福建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及其指数。对福建省经济增长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在改革开放前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很大,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并趋于稳定。同时指出福建省经济增长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房汉国  
文章首先采用永续存盘法对1952年-2014年的资本存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分析其增长率。文章得出我国经济增长是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且近十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逐渐下降,全要素生产率较之前有较大的落差。最后,文章从产业结构、体制变革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而带动经济复苏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华  
为了与SNA2008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核算标准接轨,国家统计局对我国的研发支出核算方法进行了相应改革,并于2016年发布了依据新的核算标准修订后的GDP数据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基于此修订数据,本文对1952-2015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重新测算,并就此次数据修订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FP测算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对此次数据修订表现得不太敏感,生产函数的形式对TFP测算结果的影响也不明显;数据修订使多数年份的TFP增长率出现小幅上调,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上升;R&D资本投入的增加对TFP增长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不随R&D资本折旧率的不同和TFP序列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施少华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显的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奉军  高波  
笔者通过对1952年~2007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采用索罗残差法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并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决定因素做了简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是递增的,但波动剧烈且呈现顺周期的特征。进一步研究显示,劳动储备和技术冲击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顺周期的主要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文  李大胜  
本文基于1985~2005年中国34个工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运用三投入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果显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先慢后快,然后停滞再缓慢回升的态势,主要受产出弹性相对较大的就业人数变化,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剧烈波动所致;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采掘业,主要原因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产出弹性相对较低的中间投入和资本增长较快。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张庆昌  
本文利用1952—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广义距(Two—step system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工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52—1978年,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1979—2008年,工资通过劳动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通过资本生产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本文进一步从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和出口两个方面来探析工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偏离,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阻碍了工资作用的发挥,出口增加缓解了工资上涨企业寻求创新的动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盛斌  牛蕊  
外包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组织与生产方式对各国技术进步与要素报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工业部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包及与其相关联的FD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工资和要素收入分配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和FDI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TFP与工资水平的提高,它们对后者在样本期内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约42%和80%,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导致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翠  刘辉  刘克非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传统的有关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往往只考虑合意产出而忽视非合意产出,造成测度失真。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考虑污染排放产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重新测度了我国1998~2010年我国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寻求担当工业"先进者"角色的省市,同时与不考虑污染排放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2年后呈增长态势,中部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中,集聚经济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全国层面和东部区域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区域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水平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研究目标:以2008~2017年中国工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测算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各所有制、地区、行业层面以及工业总体层面TFP损失,分解工业总体TFP损失,明确类型(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内和类型间的具体贡献。研究方法: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刻画生产要素配置偏离等边际产出原则对不同层面工业TFP的多维度影响,基于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分解类型内与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高于其他所有制;地区的资源错配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东部和中部的资源错配程度较低;制造业的资源错配程度相对高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如果达到美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标准,中国工业上市公司总体TFP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0.35~0.9倍;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与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之间资源错配大约分别可以解释总体工业上市公司TFP损失的一半,且不同行业之间的错配程度大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错配。研究创新:在Hsieh和Klenow (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同时考虑了类型内和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结构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刘李华  
本文测算了1989~2013年工业分行业的增加值、劳动投入、资本存量,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计算1990~2013年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估计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工业TFP增长的效应。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只有技术进步基本保持了持续增长,配置效率改善在2000年以后明显放缓;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显著提高了工业TFP增长率,但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将考察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后一阶段所有制结构变化对TFP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前一阶段。工业改革的重点在于促使资源合理、自由流动,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工业TFP增长释放更大的空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王美霞  
采用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就知识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知识资本对本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相邻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对技术效率改进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公共资源支配应重点向基础教育、科技等领域倾斜,实现区域之间的科技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知识资本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光球  陈琴  
碳交易政策作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以实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为目标。为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工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并分析各省份碳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处理组和对照组,评估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对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低碳技术创新是各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碳交易试点政策能有效地促进试点省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低碳技术创新及市场化是碳交易试点政策推动中国工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两条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