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5)
- 2023(19227)
- 2022(16061)
- 2021(14936)
- 2020(12825)
- 2019(29711)
- 2018(29523)
- 2017(55709)
- 2016(30615)
- 2015(34820)
- 2014(34873)
- 2013(34348)
- 2012(31626)
- 2011(28558)
- 2010(29094)
- 2009(27459)
- 2008(27795)
- 2007(25106)
- 2006(22294)
- 2005(20598)
- 学科
- 济(133273)
- 经济(133108)
- 业(106473)
- 管理(101118)
- 企(93739)
- 企业(93739)
- 方法(60631)
- 数学(50747)
- 数学方法(50015)
- 财(40801)
- 农(38246)
- 中国(36056)
- 业经(35612)
- 制(30884)
- 务(26386)
- 财务(26321)
- 财务管理(26271)
- 农业(25550)
- 贸(24968)
- 贸易(24947)
- 企业财务(24896)
- 易(24272)
- 技术(24209)
- 学(23640)
- 理论(23203)
- 地方(21940)
- 体(21885)
- 和(21708)
- 银(21663)
- 银行(21606)
- 机构
- 学院(447522)
- 大学(445999)
- 济(191260)
- 经济(187486)
- 管理(173433)
- 研究(153322)
- 理学(148042)
- 理学院(146445)
- 管理学(143919)
- 管理学院(143069)
- 中国(120513)
- 京(95355)
- 财(91287)
- 科学(91111)
- 所(78823)
- 农(77762)
- 财经(71141)
- 研究所(70710)
- 江(69486)
- 中心(69397)
- 业大(65435)
- 经(64600)
- 农业(61103)
- 北京(60918)
- 经济学(58769)
- 范(55460)
- 师范(54889)
- 院(54607)
- 州(54062)
- 经济学院(52860)
- 基金
- 项目(287343)
- 科学(227156)
- 基金(210067)
- 研究(209209)
- 家(183552)
- 国家(182029)
- 科学基金(156370)
- 社会(133923)
- 社会科(127061)
- 社会科学(127019)
- 省(111856)
- 基金项目(109638)
- 自然(100890)
- 自然科(98669)
- 自然科学(98644)
- 教育(97422)
- 自然科学基金(96970)
- 划(94077)
- 资助(87323)
- 编号(83425)
- 成果(68122)
- 重点(65205)
- 部(64621)
- 创(61859)
- 发(61222)
- 课题(58571)
- 创新(57402)
- 国家社会(56118)
- 教育部(55554)
- 科研(54965)
- 期刊
- 济(216429)
- 经济(216429)
- 研究(136250)
- 中国(95011)
- 财(75186)
- 农(71191)
- 管理(69825)
- 学报(68193)
- 科学(64752)
- 大学(52377)
- 学学(49306)
- 教育(48753)
- 农业(48061)
- 融(44694)
- 金融(44694)
- 技术(43104)
- 财经(36861)
- 经济研究(34793)
- 业经(34413)
- 经(31851)
- 业(29179)
- 问题(28150)
- 技术经济(25467)
- 贸(24073)
- 统计(23599)
- 世界(21859)
- 策(21796)
- 国际(21078)
- 版(20948)
- 现代(20333)
共检索到689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企业间效率差距是技术进步的压力与动力,成为中国工业生产力革命的源泉。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1995-2002年的年度企业数据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影响企业技术效率差异的外生性因素、企业技术进步的过程及渠道进行深入系统分析,归纳出中国工业生产力革命的制度与市场基础:(1)产权结构是导致技术效率差距的核心因素,是生产力革命的制度基础;(2)技术扩散效应对提高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是生产力革命的重要途径;(3)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现阶段还不能削减中国企业间技术效率的差距,为生产力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市场;(4)企业规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寻找合适的企业规模成为生产力革命的一个重要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1 995— 2 0 0 2年期间的年度企业数据 ,系统地研究 3. 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趋势 ,并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 (FTP)、相对前沿技术效率 (TE)的变化、配置效率 (AE)以及规模经济性 (SE)四大因素。主要结论 :(一 )TFP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为 6. 8%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 )前沿技术进步已经成为TFP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企业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 1 4个百分点 ;(三 )企业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 ,已经严重阻碍了TFP增长 ,导致TFP平均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柳剑平 郑光凤
本文使用2003~2011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在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R&D支出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引致型R&D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越严厉,总行业的R&D支出将增加,但环境规制引致型R&D对总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显著的正的影响;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环境规制对R&D支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清洁生产型行业的环境规制对R&D支出具有显著的负的影响,但污染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引致型R&D对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不显著的正的影响。环境规制引致型R&D对全要素生产率未能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的原因是总行业环境规制引致型R&D占R&D支出的比例较...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研发支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俞省云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自 1995年以来 ,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发展特性的作用 ,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其生产力水平、盈利及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呈现出不同的走势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中型 工业企业 生产力水平 经营业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夏良科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将行业间R&D溢出区分为前向和后向,使用数据包络方法计算各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控制行业技术特征和所有制结构的条件下,考察了人力资本、R&D、前向和后向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和R&D及R&D溢出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还比较了这种影响在高技术产业与低技术产业之间的异同。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胜 张焕明
贝叶斯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待估参数多、样本容量小的问题,且对非效率项的函数设定非常灵活,具有稳健的效果。根据该方法对中国30个地区大中型企业2000~2010年的研发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表明,R&D人员全时当量对研发产出的作用较小,R&D资金投入对研发产出的作用相对较大,平均的技术效率不高。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面板Tobit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市场竞争强和国有产权比重高对研发效率具有负影响,研发经费筹集中政府资金占比对研发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技术购买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企业规模对研发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卢方元 焦科研
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本文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研究开发、制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环境支持5个方面,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揭示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以及各地区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
工业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洪力 李晓
笔者以2006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为基础,进而用SE-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企业绩效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效率有效的省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发展不够均衡;研发效率的提高逐渐依赖于研发资本投入;企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有权结构与研发效率逐渐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即非国有企业更有助于研发效率的提高;企业绩效与研发效率呈现负相关趋势;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差距逐渐增大,研发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8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分解为资本深化、技术前沿进步、技术效率改进3个成分,发现:(1)1996 ̄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5.9%的速度增长,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资本深化(人均固定资产净值)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每年为12.9个百分点,但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23.2个百分点降到2002年的6.9个百分点(;3)技术前沿进步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平均为7个百分点,总体低于资本深化的贡献,但技术前沿进步上升势头强劲,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2001、2002年分别高达19.8、29.0个百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CDM模型,建立四方程递归模型。首次用近几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测度和分析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符合中国国情因素的影响。模型估计考虑了选择性偏差对创新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创新驱动 递归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醒民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工业生产力革命,工业产品的数量增加超过了任何国家。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每隔7年翻一番,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成倍增长是制造业产出成倍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对工业制成品的实际需求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长的,那么以人均产出数和消费数来衡量工业产品增长的前景时,工业生产力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关键词:
工业生产力 数量革命 制造业 工业产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良科
文章研究了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成率的影响。结论表明,近年来工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2002年之后技术效率反而有所恶化;R&D和人力资本都显著地促进了技术进步,但是过分技术"赶超"的思想却同时阻碍了技术效率的提高。增加基础产业的技术投入,能够促进前向R&D溢出,进而提升整个工业行业的技术效率。人力资本更多的起"同化器"的作用,促进R&D投资的效率进而提升TFP;但是文章没有发现人力资本积累作为TFP增长引擎的证据;相反,如果控制人力资本与R&D的交互项,人力资本变量与TF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傅东平 钟成林 巢文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006~2011年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进行了动态测度,并运用Barro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对东中西三大地带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效率大幅提升,且是依靠"追赶效应"和"移动效应"双轮驱动,其中中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存在收敛现象,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性现象显著,且东部地区局部收敛速度最快,但中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现象不明显。提出了要抓住当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小勇 欧阳秋珍
本文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运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0~2011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扩散和模仿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技术扩散的途径中,技术转移能够促进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而且影响最大;其次是来自FDI渠道的技术溢出,然而技术溢出会产生负面的技术进步效应;技术模仿也能促进技术进步,但是其影响不显著;由于制度等原因,本国的技术创新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上述结论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结果基本相同,两者相互佐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肖利平 何景媛
本文从吸收能力和制度质量的视角,利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追赶假说,认为中国各省份间在总体上存在技术追赶的趋势,技术追赶速度的大小受自主创新、吸收能力、制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是落后地区成功实现技术追赶的一个重要渠道;吸收能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支出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技术改造支出则不然;市场化指数等制度质量指标对技术追赶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吸收能力 制度质量 自主创新 技术追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